首页 理论教育 药物治疗的心理特点

药物治疗的心理特点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药物治疗是住院患者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时的心理状态对治疗效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现代医学认为,药物不仅通过其药理作用产生心理效应,也通过非药理作用产生心理效应,两种效应相互作用。药物的生理效应指通过药理作用对机体的生理功能发挥作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是药物的基本效应。化疗是一种特殊的药物治疗手段,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

(一)一般药物治疗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

药物治疗是住院患者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时的心理状态对治疗效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现代医学认为,药物不仅通过其药理作用产生心理效应,也通过非药理作用产生心理效应,两种效应相互作用。药物的生理效应指通过药理作用对机体的生理功能发挥作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是药物的基本效应。药物的心理效应指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威信、对药物的信任感和接受药物治疗时的体验、评价,治疗时对外界的暗示等多种心理作用。积极的心理效应可以增强药物的生理效应,消极的心理效应可削弱药物的生理效应。

患者的文化层次、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等因素均可影响药物的心理效应;不同性格或特定精神状态,均可显著影响个体的药物感受性;药物的种类,如镇静、镇痛、助消化等以消除病症为主的药物易产生心理效应;药物的附属特性、患者的用药心理和用药的方法和途径等均可影响药物的心理效应。

(二)化疗患者的心理特点

化疗是一种特殊的药物治疗手段,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化疗强调全身的治疗,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的组织和细胞也造成巨大的损伤,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患者行化疗时的心理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化疗前患者的心理特点 化疗前,患者若对化疗药物缺乏了解,或平时看到其他患者用药的情况,或听病友之间交谈用药的感受,会对化疗产生害怕情绪。佩恩曼(Penman)及莱斯科(Lesko)等人的研究表明,在所有影响化疗顺应性的因素中,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信任感是患者顺利进行化疗的基础。另外,有研究表明,患者在同意接受化疗并且等待第一次化疗期间,最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情绪,其程度往往比实际化疗时还要严重得多。如梅耶(Meyer)等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在乳腺癌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女性患者中,有41%认为实际化疗情况比她们所想象的要好得多。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特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化疗的目的,药物的理化性质,用法及注意事项,向患者说明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常见临床症状,并介绍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等,让患者尽可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化疗的相关内容。

2.化疗中患者的心理特点 在化疗过程中,化疗时的不适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发热、严重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及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造成的疼痛等,均可使患者产生恐惧甚至抗拒用药的心理。例如,雷德(Redd)等人调查了一组接受辅助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发现2/3的恶心、呕吐属于心因性反应,不少患者在化疗开始之前就出现预期性呕吐。患者的这种预期化疗性焦虑和呕吐可以通过同理性的理解、放松治疗、鼓励技术等心理干预措施得到缓解。

3.化疗后患者的心理特点 化疗后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一般体质较差,免疫功能低下,同时由于经济及家庭等多方面因素,使患者身心两方面遭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病痛的折磨,患者容易出现“两空”心理,认为最终会导致人财皆失,导致患者悲观厌世,自暴自弃,失去生活的勇气,感到前途一片渺茫,很多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因此,护理人员要多观察或访谈,了解及掌握患者思想动态变化,给予同理性的理解;和患者多沟通,讲解有关化疗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多了解化疗及其影响,做到心中有数。再者,对化疗后的患者无论从生活及其他各个方面做好全面护理,使患者身体逐步恢复,为下一次化疗作准备。

小实验 Wolf曾做过一项有意义的实验:将吐根制剂(致吐药)通过胃管灌入一呕吐者胃内,并告知患者是止吐的药物。结果30s内患者恶心呕吐消失,1h后患者又呕吐,再次灌入吐根制剂,恶心又消失。这一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药物心理效应有时甚至超过了其本身的生理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