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可怕的生活链,体力活动少

可怕的生活链,体力活动少

时间:2023-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证明,体力活动减少是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显示,体力活动减少是预示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运动频率增加与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性下降呈剂量反应关系。体力活动和锻炼对糖尿病的预防作用主要是由于防止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该结果为体力活动能防止或延缓2型糖尿病发生提供了有力依据。增强体力活动能长期使体重维持于理想水平,改善不良型体脂分布,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现如今,人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能用洗衣机就不用手洗,能用遥控器就不再用手控制;出门时能乘车就不走路,能“打的”就不挤公共汽车;进商场时,能乘电梯就不走楼梯,等等。体力活动与糖尿病的关系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公布的以全球成人人群为基础的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流行调查报告显示,仍保留传统生活习惯的社区人群其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患病率较低;与此相反,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人群中,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流行较为严重。该报告还提示,“工业化”和“现代化”与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流行程度相联系,居住环境和社会文化的改变伴随着社区人群体力活动的减少。在我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的体力活动较以前明显减少,看来生活过得潇洒、舒适,其实从预防糖尿病及很多方面来说,并不是件好事。

在对1994年进行的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分析中发现,与城市相比,过去贫穷的农村糖尿病患病率增加很快,其原因可能是农村人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逐渐从重体力劳动改变为轻体力活动(经商、机械化耕作等)。在对浙江舟山地区渔民2型糖尿病与生活方式关系的调查中发现,糖尿病患病年龄在45~64岁,推测除年龄因素外,可能与渔民生活特点有关,他们多在50岁以后退休,改为从事一般轻体力劳动或休养,由于生活方式改变,体力活动减少,体重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随之增加。

对回顾性研究资料的分析显示,既往体力活动量与2型糖尿病患病率呈负相关,即体力活动越少,糖尿病患病率越高。

现状研究资料显示,15~37岁人群目前体力活动量与血糖、血清胰岛素及体重指数显著负相关。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证明,体力活动减少是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马来西亚社区人群的抽样调查显示,不活动的整体人群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比活动的整体人群增加6倍。对21 271名美国男性内科医生5年随访发现,随访期间每周高强度有氧运动分别>1次和<25次的人群,2型糖尿病的新发病例数分别为369和164例。每周运动频率分别为<1次、1次、2~4次和25次的人群,其发生2型糖尿病的相对危险性分别为1.0,0.77,0.62和0.58。结果显示,体力活动减少是预示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运动频率增加与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性下降呈剂量反应关系。对5 990名男性大学毕业生13年随访结果表明,每周消耗热量>3 500kJ的人群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较每周消耗热量<500kJ的人群下降50%。不运动、中等强度运动、高强度运动及后两种运动结合时,2型糖尿病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分别为1.00,0.90,0.69和0.65,这意味着运动特别是高强度运动对糖尿病具有降护作用,增加运动量可降低糖尿病发病危险。

体力活动和锻炼对糖尿病的预防作用主要是由于防止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正常人和胰岛素抵抗患者运动锻炼后,可使肌肉内葡萄糖转运蛋白质含量增高,从而促进体内葡萄糖运输,肌肉糖原合成,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运动时肌肉血流增加,运输到肌肉的胰岛素增加,肌肉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运动还可增加能量消耗,减少能量转化为脂肪组织,降低体重以改善糖、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缓解高胰岛素血症,降低心血管并发症。

研究表明,肥胖、高血压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若每周坚持4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糖尿病病发率则会降低64%。该结果为体力活动能防止或延缓2型糖尿病发生提供了有力依据。增强体力活动能长期使体重维持于理想水平,改善不良型体脂分布,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增加体力活动是“返璞归真”的自然措施,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且经济、方便可行,故应作为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所以,要想不患糖尿病就必须减肥,要减肥就必须增加体力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