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颈椎血管畸形出血能彻底根除吗

颈椎血管畸形出血能彻底根除吗

时间:2022-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轻轻按摩包块,每日反复多次进行,以防止胸锁乳突肌痉挛,一般6个月至1年。

先天性肌斜颈是由于胸锁乳突肌供血不足、产伤出血或由于胸缩乳突肌本身纤维化引起的先天性畸形。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诊断并不困难,有臀位产史,出生时正常,7~10d出现颈部包块,可以活动,质硬,无红肿、热、疼,边缘清楚,手与肩部无异常,线片颈椎未见骨骼改变。多在出现颈部包块就诊,多见于右侧。肿块于生后2~3个月开始逐渐缩小,6个月后全部消失。肿块消失后,胸锁乳突肌开始有挛缩现象,并逐渐出现面部和头部继续畸形,表现为头喜欢偏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逐渐出现脸部不对称,患侧脸轮廓椭圆、短而扁,健侧较直、长而瘦,随着儿童的生长,畸形加重,甚至出现颈椎侧弯,椎体楔形变及斜视等表现。

2.体格检查 于受累侧胸锁乳突肌中、下1/3处可触及圆形椭圆形包块,质硬,可移动,按压时患儿哭闹。但肿块无红肿热痛的感觉。头倒向患侧,下颌旋转向患侧受限制。

3.并发症

(1)面部畸形脸部不对称。

(2)颈椎侧弯,椎体楔形变。

(3)斜视和复视。

4.辅助检查 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骨性斜颈。

【诊断中的临床思维】 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尤其有些病儿就诊时肿物已消失者,就显得更为重要。

1.先天性颈椎畸形 包括颈椎半椎体,颈椎间融合,脊椎间融合,颈椎关节不对称等。该畸形颈部外观短而粗,活动减少,但无肿块,颈椎X线片可以明确诊断。

2.习惯性斜颈 如胸锁乳突肌无挛缩,又无斜视,被动矫正可达中立位,应考虑为习惯性斜颈。

3.锁骨产伤骨折 新生儿产伤引起的锁骨骨折后7~10d出现骨痂,呈球形,在锁骨上较固定,压痛阳性,颈部斜向患侧,X线片可见锁骨骨折线或球形隆起骨痂,即可确诊。

4.视力障碍引起非肌性斜颈 如斜视等,当斜视矫正后斜颈自然矫正。

5.寰枢椎半脱位 多见于3~5岁小儿,以往颈部完全正常。在损伤,咽喉部炎症或无特殊原因下突发斜颈,查体:颈部肌肉有痉挛,活动消失X片寰枢椎间半脱位现象可以鉴别。

6.颈部淋巴腺炎 颈部化脓性淋巴腺炎,腭扁桃体炎合并淋巴腺炎及结核性淋巴腺炎都可以引起胸锁乳突肌痉挛或因疼痛而保持斜颈姿势。此类情况多半在较大儿童出现,淋巴结肿大、压痛、发热可以鉴别。

7.斜头畸形 为一种先天畸形,出生后即有前额、头顶、胸部均不对称,但颈部活动正常无肿块,畸形在6个月至1岁消失。

【治疗】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防继发性病变,如头、脸、颈椎畸形是非常重要的。

1.康复治疗 若能在肿块出现即采取非手术治疗,80%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方法:固定两肩,下颌转向患侧,使头部倒向健侧而牵拉患侧,每日100~200次,以防止胸锁乳突肌紧张,多能奏效。同时轻轻按摩包块,每日反复多次进行,以防止胸锁乳突肌痉挛,一般6个月至1年。

2.手术治疗 1年后未见好转,肌肉有挛缩,脸部出现畸形者需手术治疗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治疗中的临床思维】

1.治疗的关键是由家长进行手法治疗。婴儿哺乳时宜固定于健侧,使患儿经常得到牵拉,卧时需使灯光来自患侧,如此可使患儿转向灯光,促使患儿自行对抗、纠正肌肉萎缩。

2.术后注意头倾斜于健侧,以防止粘连复发。脸部畸形需3~5年逐渐消失,12岁以上的患儿,因脸部畸形已久,头颅、眼、耳、鼻、唇、颈椎都已定型,畸形恢复困难,手术效果较差,但亦行手术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