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妙剂良药不苦口,遇乳儿外治更显能

制妙剂良药不苦口,遇乳儿外治更显能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来便于小儿服用,二来小儿病变较急,使用成药更为方便。服用时根据病情、体质以及丸药的大小决定服用剂量。让患儿噙于口中,取起缓慢释放药性而取效。如果丸药和散剂的滋味尚属平和,能被小儿接受,一般使用温水调服。哺乳期的婴儿,多用乳汁送服药物,甚至将药物涂在乳母的乳头上,让小儿吮吸。钱乙治疗小儿疾病善用外治法,尤其是针对百日以内婴儿的涂囟法和浴体法颇有特色。

由于小儿年幼不懂事,加之病痛哭闹,再让他们服下量多味苦的中药是难上加难。如何能够顺利治疗而达到应有的疗效呢?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有如下几个解决办法:

一、制剂简便易服

《小儿药证直诀》中所载的方剂包括附方大约有140个,其中绝大多数都为丸散一类的成药。一来便于小儿服用,二来小儿病变较急,使用成药更为方便。钱乙经常使用的剂型有:

(1)丸剂:即将各种药物研成细末,通过赋型剂和成丸药。常用的赋性剂有水(包括米泔水、甘草水等)、蜜、胆汁、面、饭、米粥、米汤、蒸饼、梨汁、生姜汁、枣肉膏等,大多既可以包裹药物、调和味道,又能够缓和药性、保护胃气,也有的可以直接起治疗作用(如猪胆汁、牛胆汁)。各种丸药的大小也不一致,小的如“粟米大”黄米、小黄米(直径1mm),中等的如“麻子大”(直径3~5mm)、如“绿豆大”(直径4~6mm),稍大的如“鸡头(即芡实)大”(直径8~10mm)、如“大豆大”(直径6~8mm)、如“梧子大”(直径6~8mm)等。服用时根据病情、体质以及丸药的大小决定服用剂量。如常用的六味地黄丸,即是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次温水化服三丸;又如峻下痰涎的白饼子,是用糯米粉和丸如绿豆大,根据小儿的年龄大小及体质虚实而决定用药剂量,三岁以内服三到五丸,但体质壮实者可服至二十丸,以达到泻下的效果为标准。

(2)膏剂:制作法与丸剂类似,多用蜜将药末和成膏状,剂型比丸剂黏稠,取用剂量多少更为方便。如治疗小儿热盛生风而抽搐的大青膏,一般服用“半皂子”至“一皂子”大(直径7~13mm),但未满月的婴儿只服用粳米大(4~6mm)的一点。

(3)散剂:将药物研为细末,可以用温水或米汤送服,亦可煎汤服用(古代又称“煮散”)。如治疗小儿虫痛的安虫散,每次服用一钱匕左右,用温米汤送服。如病情不急,多用煮散的方法,使药物能够更多地发挥效用,如补益肺气的阿胶散、清心泻热的导赤散、健脾理气的益黄散等,都是将药末水煎成汤剂服用。有些方剂虽然命名为“某某汤”,实际上也是煎服的散剂,如甘桔汤、当归汤、泻心汤等,既方便了使用,又能使小儿更有效地吸收。

(4)含剂:用炼蜜或砂糖水将药末和成丸。让患儿噙于口中,取起缓慢释放药性而取效。如治疗肺塞壅嗽,微有痰的百部丸。即将百部、麻黄、杏仁(松子仁)研为末,再加松子仁50粒,用糖和成糖丸。给小儿含于口中,含化而取效,大妙。

二、药饮多样可口

钱乙给患儿送服药物的饮料品种多样,除常用的温水外,还有薄荷水、麦冬汤、天冬汤、金银花汤、砂糖温水、竹叶汤、米汤、人参汤、赤芝麻汤、蜜汤、蜜水、生姜汤等。如果丸药和散剂的滋味尚属平和,能被小儿接受,一般使用温水调服。但是如果方剂中含有龙胆草、胆汁、栀子等苦味药物或冰片、天南星等气味辛烈的药物,钱乙多用砂糖水给患儿送服药物;如果方剂中有巴豆、朱砂、雄黄、蝎子、水银、牵牛、大戟等毒性较大的药物,钱乙选用米汤、蜜汤、生姜汤、赤芝麻汤等,起到缓和药性、解毒和胃的作用。如用薄荷、金银花、竹叶、人参、麦冬等药煎汤送药,一方面调和药味,一方面还可起到疗效。如麝香丸一方,采用不同方法服药,可起不同的作用,如惊疳证大便不调,用清米汤或温水下药;疳眼,用猪肝汤;疳渴,用猪肉汤;惊风发搐,用薄荷汤;虫痛,用苦楝子或白芜荑汤等。哺乳期的婴儿,多用乳汁送服药物,甚至将药物涂在乳母的乳头上,让小儿吮吸。

三、善用外治疗疾

钱乙治疗小儿疾病善用外治法,尤其是针对百日以内婴儿的涂囟法和浴体法颇有特色。涂囟法用麝香、薄荷叶、蝎尾、蜈蚣、牛黄、青黛研末,用熟枣肉为膏,在新绵上涂匀,贴在囟门上,在火上把手烤热,频熨小儿囟门部位。浴体法用天麻末、全蝎、朱砂、酒浸乌蛇肉、白矾、麝香、青黛研末,每次3钱,加水7碗,再加桃枝一把、桃叶5至7枚,煎到十次沸腾,乘温热洗浴,主治胎肥、胎热、胎怯,即先天不足一类的疾病。钱乙的医案中,便记载了用此二法治愈百日小儿感受风邪而发抽搐之病。另一种涂囟法为醋调天南星末贴囟门,将手烤热频熨,可治疗囟开不合、鼻塞不通。此外,钱乙还记载了数张外用方剂,如治疗疳疮的兰香散、白粉散、龙骨散,治疗皮肤热毒发红的白玉散,治疗疮癣的金华散等,均可供临床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