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硬脑膜尾征

硬脑膜尾征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认为肿瘤侵犯和富血管反应双重机制是产生硬脑膜尾征的原因。大多数脑膜瘤MRI表现为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信号。因此,他们认为“硬脑膜尾征”是脑膜瘤高度特异性征象。但这两种解释也适用于非脑膜瘤肿瘤出现的“硬脑膜尾征”。

【英文】 The dural tail sign

【又名】 脑膜尾征;脑膜征;硬膜尾征。

【表现】 见于增强的MRI图像,表现为强化并增粗的硬脑膜从肿块延伸出来,长0.5~3cm,形似一条尾巴。

【解释】 硬脑膜尾征是脑膜瘤较常见的增强MRI表现,最初有人提出硬脑膜尾征是来源于肿瘤的直接侵犯,但后来许多研究显示硬脑膜尾很少或没有肿瘤的累及,所以又有人提出硬脑膜尾代表着硬脑膜的反应性改变。目前认为肿瘤侵犯和富血管反应双重机制是产生硬脑膜尾征的原因。

【讨论】 脑膜瘤为颅内常见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肿瘤起病慢,病程长。典型脑膜瘤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少数为不规则形,边界清楚锐利。CT平扫大部分表现为均匀高密度,15%~20%含钙化,甚至有的完全钙化。25%~30%表现为等密度,常因占位效应或病灶周围水肿而发现。少部分脑膜瘤表现为低密度,多为肿瘤的囊变、坏死所致,少数为胶原纤维化、陈旧性出血或较多的脂肪沉积所致;约10%的脑膜瘤为混合密度,常见瘤周水肿。CT增强扫描除钙化较明显的砂粒型脑膜瘤可能不增强或增强较少外,肿瘤的实质部分往往呈较明显的均匀增强化。

大多数脑膜瘤MRI表现为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信号。脑膜瘤内部信号常不均匀,表现为颗粒状、斑点状,这些与肿瘤内血管、钙化、囊变和砂粒体及肿瘤内纤维分隔有关。增强扫描时,脑膜瘤立即发生显著增强并有延迟强化,持续时间达30~60min。

1989年,Wilms等首先描述了脑膜瘤在MRI上伴随的硬脑膜尾征表现。1990年,Goldsher等报道了30例脑膜瘤中有60%有硬脑膜尾征表现。它采用3个标准确定有无硬脑膜尾征的存在:①硬脑膜尾巴应该在经过肿瘤的2个连续的断面上见到;②硬脑膜尾巴应该从肿瘤向外光滑地逐渐变细;③硬脑膜尾巴应该比肿瘤本身强化更明显。因此,他们认为“硬脑膜尾征”是脑膜瘤高度特异性征象。

尽管很多研究表明“硬脑膜尾征”的出现至少高度提示脑膜瘤的存在(60%~72%的脑膜瘤具有硬脑膜尾征),但仍有很多病例报道“硬脑膜尾征”也见于一些非脑膜瘤的肿瘤。目前文献报道中的可见“硬脑膜尾征”的有转移瘤、肉芽肿性脑膜炎(又叫非化脓性脑膜炎,主要包括结核、真菌、嗜酸性肉芽肿、Wegener肉芽肿、肥厚性硬脑膜炎)、血管外皮细胞瘤、淋巴瘤、绿色瘤、胶质母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听神经瘤、乳头状中耳肿瘤、结节病、黑色素瘤,以及术后改变和放疗等。

关于为什么有些肿瘤会引起硬脑膜尾、有些肿瘤不会有,这个问题从文献上并没有明确的答案。有学者认为脑膜瘤“硬脑膜尾征”的出现有的与肿瘤侵犯有关,有的与富血管反应有关。但这两种解释(即侵袭性浸润和炎性反应)也适用于非脑膜瘤肿瘤出现的“硬脑膜尾征”。但无论怎么解释,“硬脑膜尾征”仍然是提示脑膜瘤的一个有帮助的征象。

图2-1-37 矢状位及冠状位增强T1WI示“硬脑膜尾征”

男性,68岁,小脑幕脑膜瘤。增强MRI示肿瘤邻近脑膜呈线状明显强化(由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余晖提供)

(陆 明 龙从杰)

参 考 文 献

[1]Wallace EW.The dural tail sign.Radiology,2004,233(1):56-57

[2]Wilms G,Lammens M,Marchal G,et al.Thickening of dura surrounding meningiomas:MR features.J Comput Assist Tomogr,1989,13(5):763-768

[3]Goldsher D,Litt AW,Pinto RS,et al.Dural“tail”associated with meningiomas on Gd-DTPA-enhanced MR images:characteristics,differential diagnostic value,and possible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Radiology,1990,176(2):447-450

[4]Sheporaitis LA,Osborn AG,Smirniotopoulos JG,et al.Intracranial meningioma.AJNR,1992,13(1):29-37

[5]Guermazi A,Lafitte F,Miaux Y,et al.The dural tail sign-beyond meningioma.Clinical Radiology,2005,60(2):171-1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