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气充足与五脏元真通畅

正气充足与五脏元真通畅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匮要略》非常重视正气在人体发病中的重要地位。至于邪气进入人体的途径,《金匮要略》归纳为3种:一是从经络受邪入脏腑;二是四肢九窍,血脉相传;三是不容易分内外的房室、金刃、虫兽所伤等。一般说来,正气虚,或元真之气不通畅,可以感而即病,但也有不立即发病者,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所谓“结在关元,如时尚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营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喉咽塞噎,肋下急痛。”

《金匮要略》非常重视正气在人体发病中的重要地位。所谓“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心气不足,邪气入中”,都是在强调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低下,是人体发病的基础。这种观点与《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认识,完全是一脉相传的。但同时《金匮要略》更重视元真不畅,认为人体气血阴阳,畅达无阻,奉养周身,方能抵御外邪,元真不畅,或元真亏虚,气血运行无力,而痰饮、瘀血阻碍气血流通,或情志抑郁,气滞而使气血瘀滞,皆可致病。另外,正气的盛衰应该是相对于邪气而言的。绝对的正气虚,可能由于禀赋不足,也可能缘于后天失养以及久病等。而相对的正气虚,则是由于外邪或内生诸邪太盛。《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云:“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之,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强调的即是邪气因素和有病早治的道理。应该指出的是,邪气的概念应该是很宽泛的,包括了外邪、情志所伤、饮食、劳倦等多种环境因素,实际上包括了现代医学的生物学因素如细菌、病毒感染等。至于邪气进入人体的途径,《金匮要略》归纳为3种:一是从经络受邪入脏腑;二是四肢九窍,血脉相传;三是不容易分内外的房室、金刃、虫兽所伤等。实际上与后世三因说——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有本质区别。而邪气侵入人体,是否一定会发病呢?一般说来,正气虚,或元真之气不通畅,可以感而即病,但也有不立即发病者,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所谓“结在关元,如时尚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营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喉咽塞噎,肋下急痛。”原因即是邪气初结,正气尚强,人体自身有调节能力,可以不发病,但拖延时日,年老体衰,正气渐虚就会引起发病。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诱因有时也很重要,因为诱因常常具有媒介与激发作用,能够使致病因素发挥其致病能力,或加速疾病发生。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指出历节病的发生,以肝肾亏虚为内因,水湿之邪为外因,平时机体腠理固密,邪欲内传无由,汗出,腠理开泄,则可致水湿邪气侵入,从而导致历节病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