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疗药物外渗局部封闭操作视频

化疗药物外渗局部封闭操作视频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化疗药物引起皮肤反应的发生率可达29%~59%,因意外引起渗漏的发生率为0.1%~6%,如果化疗药物渗漏后处理不当,可引起局部皮肤变化,表现为皮肤颜色变黑或起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2.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注入,回抽漏于皮下的药物,用笔标记外渗范围,可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并使用注射器尽量抽吸,以清除残留针头及皮管内药液然后拔除针头。

【概述】 化疗可通过对机体免疫格局的调整和对肿瘤抗原的双重作用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静脉化疗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综合治疗手段,但反复化疗可增加化疗药物对静脉内膜的毒性刺激,提高血管脆性和通透性,易造成药物渗漏到皮下组织中,使注射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红斑。化疗药物引起皮肤反应的发生率可达29%~59%,因意外引起渗漏的发生率为0.1%~6%,如果化疗药物渗漏后处理不当,可引起局部皮肤变化,表现为皮肤颜色变黑或起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严重者须进行外科清创、植皮。尤其应该警惕的是,部分患者可能不出现上述症状,等发现时已发生皮肤组织受损,甚至丧失肢体功能,预防化疗药物外渗尤其重要,在临床治疗中液体外渗时有发生,因此,一旦外渗,需及时处理。

【目的】 减轻痛苦,缩短病程,降低皮肤坏死的概率。

【适用范围】 化疗药物外渗者

【急性措施】

1.外渗程度判断。输液局部有肿胀及急性烧灼痛,外渗部位形成硬结,出现严重簇疱疹及水疱、溃疡或斑块。

2.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注入,回抽漏于皮下的药物,用笔标记外渗范围,可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并使用注射器尽量抽吸,以清除残留针头及皮管内药液然后拔除针头。

3.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后要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及护士长。

4.用玻璃质酸酶+地塞米松注射液+2%利多卡因+生理盐水配制局部封闭,既可以稀释外渗的药液和组织药液的扩散,又可以起到镇痛的作用,封闭液的量可根据需要配置。

5.外渗24h内可根据化疗药物的种类选择不同的方法外敷,细胞毒类的化疗药物可用冰袋局部冷敷,冷敷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织扩散;植物碱类化疗药物适宜局部热敷,可使血管扩张。

6.外渗24h后,抬高患肢,避免患处局部受压,外涂复方七叶皂苷钠,3~4/d,或如意金黄散+蜂蜜给予局部涂抹,外渗局部肿胀严重的可请理疗科会诊,加以理疗辅助治疗。

7.加强交班,班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

【注意事项】  化疗药物外渗后,护士应报告护士长给予立即封闭处理,外渗24h内针对不同药物种类,可用冰袋局部冷敷,防止冻伤或给予热敷。

【应急处理流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