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热天,双侧下颌部红肿伴尿少天

发热天,双侧下颌部红肿伴尿少天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发热3天,双侧下颌部红肿伴尿少2天”入院。入院前2天患儿体温高达40.0℃,伴寒战,同时出现双侧下颌部红肿,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不详,给予静脉滴注炎琥宁、清开灵、维生素C 1天。患儿仍有高热及下颌部红肿,并出现尿少,24小时尿量约100ml,无肉眼血尿及尿频、尿急、尿痛,进食差,精神不振。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患儿入院后经补液处置,尿量增多,血尿素氮恢复正常,急性肾功能不全得到纠正。

【病历摘要】 患儿,男,3岁。因“发热3天,双侧下颌部红肿伴尿少2天”入院。患儿于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5℃,口服尼美舒利颗粒1/3袋,热可退,约8小时体温复升,不伴寒战、皮疹、抽搐,无球结膜充血,轻微咳嗽,无痰。入院前2天患儿体温高达40.0℃,伴寒战,同时出现双侧下颌部红肿,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不详,给予静脉滴注炎琥宁、清开灵、维生素C 1天(具体剂量不清)。患儿仍有高热及下颌部红肿,并出现尿少,24小时尿量约100ml,无肉眼血尿及尿频、尿急、尿痛,进食差,精神不振。急来我院就诊,门诊检查血尿素氮13.49mmol/L,以蜂窝织炎、急性肾功能不全收入院。病程中无呕吐,无腹痛、腹泻,无皮肤损伤及黄染,精神不振,时有烦躁,进食少,3日未排便。否认结核病史及接触史,否认肾脏病史及家族史。平素不偏食,喂养合理。

体格检查:T 37.3℃,P 140次/分,R 30次/分,BP 85/55mmHg。明显烦躁,全身无皮疹,双侧下颌部红胀,皮温略增高,边界不清,未触及包块,双侧颈部可触及数个蚕豆粒大小淋巴结,质软,活动度良,无触痛。口唇皲裂,无“杨梅舌”,口腔黏膜光滑,牙龈无红肿,咽部红肿,双肺呼吸音粗糙。心率140次/分,心音有力,节律规整,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右肋弓下4.0cm,质硬,缘钝,脾左肋弓下3.0cm,质韧,边缘钝。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手足无硬肿及脱屑。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14.3×109/L,中性粒细胞0.563,淋巴细胞0.309,单核细胞0.089,红细胞3.36×1012/L,血红蛋白91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正常,血小板164×109/L;血钠、钾、钙、氯离子正常,二氧化碳结合力正常;血尿素氮13.49mmol/L,血肌酐正常;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肠腔积气明显。

入院诊断:①下颌部蜂窝织炎;②败血症?③急性肾功能不全;④贫血

【第一次查房】 (入院20分钟)

实习医师:汇报病情如上。

住院医师:病历特点①幼儿,起病急,病程短,进展快;②以发热、下颌部红肿、尿少为主要表现,伴轻微咳嗽;③查体:明显烦躁,心率呼吸增快,双侧下颌部红肿,皮温增高,咽部红肿,双肺呼吸音粗糙,肝脾明显肿大;④辅助检查: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血红蛋白91g/L;血尿素氮升高。诊断方面考虑:蜂窝织炎,注意败血症,存在急性肾功能不全、轻度贫血。患儿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及贫血的原因是什么?还需完善哪些检查?治疗上已应用头孢呋辛钠抗感染,是否需要联合应用其他药物或升级抗生素?请上级医师给予指导。

主治医师:根据患儿发热、颌下软组织肿胀、红、热,考虑存在颌下蜂窝织炎。患儿同时存在高热、寒战、肝脾大等明显感染征象,血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尚需注意败血症。需进一步检查颌下组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肿胀内部情况,提检血培养及药敏试验,明确是否存在败血症及感染的病原体。患儿有发热、轻咳,双肺呼吸音粗糙,注意肺部感染,提检胸部X线片。本患儿存在发热、咽部红肿、肝脾大,尚应注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但患儿无皮疹,血常规中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比例无明显增高,与本病不符,进一步提检血细胞形态协助诊断。患儿血常规示红细胞3.36×1012/L,血红蛋白91g/L,存在轻度贫血。分析贫血原因。①营养性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患儿平素不偏食,经常进食肉类,且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正常,不支持营养性贫血。②失血性贫血:患儿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注意失血,但目前无失血征象,不支持失血性贫血。③溶血性贫血:患儿有高热、肝脾大、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注意溶血性贫血,但患儿无皮肤黏膜黄染,不支持本病,提检肝功(血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尿常规等检查协助诊断。④感染性贫血:患儿明确存在感染,注意感染导致的贫血,但病史较短,不支持感染性贫血。暂监测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患儿尿少,血尿素氮增高,存在急性肾功能不全。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因可大致分为肾前性、肾性、肾后性,患儿无肉眼血尿、水肿、血压、腹痛等症状,结合近3日进食差,考虑肾前性因素所致可能性大,提检尿常规及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协助明确肾功能不全原因。治疗上,蜂窝织炎的病原体以革兰阳性球菌多见,可继续给予头孢呋辛钠抗感染。头孢呋辛钠抗菌谱较广,对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均有杀菌作用。同时注意补液、对症、支持治疗。

【第二次查房】 (入院后2天上午9:00)

住院医师:患儿嗜睡,醒后烦躁。体温37.0~37.2℃。咳嗽,不重,少量痰,咳不出。无恶心、呕吐,无腹痛,无皮疹。精神状态差,食欲差,24小时尿量700ml,排便1次。查体:一般状态差,球结膜轻度水肿,巩膜、皮肤无黄染,双下颌软组织肿胀已明显消退,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最大1.5cm×1.5cm,质中等,活动度可,触痛明显。双侧颈部可触及数个蚕豆粒大小淋巴结,质软,活动度良,无触痛。咽部红肿,口唇皲裂。双肺呼吸音粗糙,无啰音。心率136次/分,心音有力,节律规整,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略胀,软,无压痛,肝右肋下5.0cm,较前增大,质硬,缘钝,脾肋下3.0cm,质韧,边缘钝。神经系统查体:颈部抵抗,凯尔尼格征阳性,布鲁津斯基征阴性,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辅助检查:血尿素氮正常。肝功能血白蛋白21.6g/L,余项正常。血超敏C反应蛋白大于160mg/L。血细胞形态示成熟红细胞轻度大小不等,白细胞偏高,杆状核30%,部分粒细胞胞浆中可见中毒颗粒。便、尿常规正常。胸部X线片示双肺有小片状阴影。双下颌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部分伴液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泌尿系统正常,肝脾大,肝右肋弓下68mm,脾肋弓下34mm,胆囊壁水肿,腹腔少量积液。患儿入院后经补液处置,尿量增多,血尿素氮恢复正常,急性肾功能不全得到纠正。患儿存在发热、咳嗽,虽然肺部无啰音,但胸部X线片见双肺有小片状阴影,存在肺部感染。患儿化验检查提示感染重,是否需要升级抗生素?请上级医师给予指导。

主治医师:患儿尿常规正常、泌尿系超声正常,给予补液处置后,尿量增多,血尿素氮恢复正常,肾功能不全得到纠正,支持液体入量不足导致肾前性肾功能不全。患儿颌下组织肿胀迅速消退,不支持蜂窝织炎,其内有多个肿大淋巴结,考虑其肿胀由局部淋巴结炎症引起。血细胞形态检查未见异型淋巴细胞,可除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胸部X线片见双肺小片状阴影,存在肺炎。患儿今日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及阳性体征,考虑存在脑膜脑炎,腰穿化验脑脊液明确脑膜炎类型。患儿起病急,进展快,存在高热、寒战、颌下颈部淋巴结及肝脾大、白蛋白减低等感染征象,存在肺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多系统损伤,化验检查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为主,重度核左移,血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考虑患儿存在败血症可能性大,明确诊断有待于血培养结果回报。患儿感染重,建议升级抗生素,同时加强支持疗法,保护各脏器功能。

教授:同意上述分析。结合患儿病历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考虑败血症可能性大。患儿今日出现脑膜炎症状,用一元论解释,应注意化脓性脑膜炎,应立即行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患儿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多脏器受累,需注意结核感染。但患儿无结核接触史,已接种卡介苗,胸部X线片未见结核病灶,不支持本病,还需做PPD检查以进一步排除。治疗方面:患儿感染重,同意升级抗生素,但家长不同意,继续应用头孢呋辛钠,注意监测血常规,建议应用丙种球蛋白,家长不同意。给予甘露醇降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

【第三次查房】 (入院后4天)

住院医师:患儿精神状态较前有所好转。今日再次发热,体温38.0℃,应用赖氨匹林后热退。轻微咳嗽,少量痰,咯不出,无皮疹。食欲有所好转,尿便正常。查体:脉搏、呼吸、血压正常,球结膜无水肿,巩膜、皮肤无黄染,下颌部及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数量、大小、性质同前。咽部红肿。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少许痰鸣音。心率120次/分,心音略钝,节律规整,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胀,软,无压痛,肝脾大同前。神经系统查体:颈部抵抗,凯尔尼格征阳性,布鲁津斯基征阴性,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肛周脱屑。辅助检查:脑脊液外观清亮,压力不高,常规生化白细胞22×106/L,单核0.9,多核0.1,潘氏反应(±)。白细胞计数12.8×109/L,中性粒细胞0.498,单核细胞0.151,血红细胞2.91× 1012/L,血红蛋白75.0g/L,血小板53.0×109/L。结核菌素试验阴性。

患儿脑脊液改变轻微,考虑病毒性脑膜炎可能性大。其脑膜脑炎改变与其他脏器损伤,能否用一元论来解释?贫血进行性加重,并出现血小板下降,如何解释?今日再次发热,抗生素是否需要调整?请上级医师给予指导。

主治医师:患儿结核菌素阴性,可进一步除外结核感染。患儿有嗜睡、烦躁的精神症状,查体脑膜刺激征阳性,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脑脊液常规生化提示白细胞轻度升高,存在脑膜脑炎。根据脑脊液常规生化改变轻微,不支持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考虑病毒性脑膜炎可能性大。患儿贫血进行性加重,并出现血小板减少,分析其原因①溶血尿毒综合征:患儿在感染基础上存在贫血、肾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需注意本病,但本病贫血由溶血引起,而本患儿无黄疸、胆红素升高、尿常规改变等溶血征象,且本病病情凶险,进展快,迅速出现肾衰竭,病死率高,需早期行血液净化治疗,而本患儿肾功能不全经过补液对症治疗,迅速缓解,不支持本病。②流行性出血热:本患儿有发热、血小板减少、肾功能不全,需注意本病,但本患儿无流行性出血热接触史,无“三红三痛”表现,不支持本病,可提检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协助鉴别诊断。③失血:患儿短期内出现贫血,且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需注意失血性贫血,但目前患儿无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出血征象,不支持失血性贫血。④恶性血液系统疾患:患儿存在两系减低,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需注意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系统疾患,需行骨髓穿刺检查协助鉴别诊断。⑤感染:重症感染可出现贫血及血小板下降,本患儿感染征象明显,高热、寒战、肝脾淋巴结肿大,血象升高,重度核左移,考虑败血症可能性大,故其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可能由重症感染导致,监测血常规。患儿贫血进行性加重,并出现血小板减少,今日再次发热,考虑感染控制不佳,建议升级抗生素,加用丙种球蛋白加强支持疗法,家长仍不同意。

教授:同意上述分析。综合分析本病历,败血症可能性大。经过抗感染、补液等治疗,患儿肾功能不全得以纠正、精神状态好转,但近几日病情出现变化,表现为贫血加重、血小板减少、再次发热,除主治医师分析的疾病外,尚应注意以下疾病。①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存在重症感染,伴有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现血常规有两系减少,应注意感染诱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提检血脂、铁蛋白、骨髓穿刺检查协助诊断。②川崎病:患儿有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口唇皲裂,肛周脱屑,白细胞增高,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应注意川崎病。重症川崎病也可出现白蛋白减低、血小板减少、胆囊改变、无菌性脑膜炎等多系统受累,但本患儿持续发热未超过5日,无球结膜充血、“杨梅舌”、皮疹、手足硬肿及脱屑的改变,目前诊断川崎病依据不足,川崎病最常见并发症是冠状动脉改变,提检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协助鉴别诊断。

【第四次查房】 (入院后5天)

住院医师:患儿仍有发热,体温38.5℃,应用退热药后热可退,8~12小时体温复升。轻微咳嗽,少量痰,咯不出,无皮疹。精神状态可,无嗜睡、烦躁,食欲可,尿便正常。查体:球结膜无水肿,下颌部及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数量、大小、性质同前。咽部红肿。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少许痰鸣音。心率120次/分,心音略钝,节律规整,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胀,软,无压痛,肝脾大同前。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肛周脱屑。辅助检查:白细胞7.4×109/L,中性粒细胞46.6%,红细胞2.96×1012/L,血红蛋白70g/L,血小板88×109/L。血培养无菌生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阴性。血脂、铁蛋白正常。骨髓穿刺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增多,中、晚比值高,红系增生,各段比值低,淋巴细胞占13%,形态正常,片尾退化细胞易见,提示感染性贫血骨髓象。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冠状动脉扩张。

主治医师: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阴性,进一步除外了流行性出血热。患儿血脂、铁蛋白正常,骨髓象检查未见噬血细胞及其他恶性血液系统疾患征象,不支持噬血细胞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冠状动脉扩张,目前诊断川崎病依据不足。纵观本病历,患儿有高热、寒战、肝脾淋巴结肿大,消化、肾、血液等多脏器损伤,白细胞升高,重度核左移,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增高,骨髓穿刺提示感染性贫血骨髓象,符合败血症特点。血培养阳性率较低,即使血培养阴性,也不能除外败血症。患儿仍有发热,继续抗感染治疗。监测体温、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情况。

【第五次查房】 (入院后9天)

住院医师:患儿一直给予头孢呋辛钠抗感染治疗,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有阵发性咳嗽,有痰,咯不出。无呕吐、腹泻。饮食、睡眠良好,尿便正常。但患儿持续发热,体温最高达39.0℃,应用退热药后热可暂退,约12小时体温复升。查体:神清,球结膜无水肿,口唇红润、无皲裂,颌下、颈部仍可触及淋巴结,同前。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痰鸣音。心率110次/分,心音有力,节律规整,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略胀,肝右肋下5.0cm,质硬,缘钝,脾肋下1.0cm,较前回缩,质韧,边缘钝。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肛周无脱皮。右手中指出现典型膜状脱屑。辅助检查:监测血常规,血小板逐渐上升,贫血无改善,今日血常规:白细胞8.9×109/L,中性粒细胞0.496,红细胞2.66×1012/L,血红蛋白69g/L,血小板633×109/L。骨髓培养3天无菌生长。患儿经过抗感染治疗,病情明显好转,但自入院第4日再次发热,至今发热持续不退,今日出现右手中指膜状脱屑,是否为川崎病?治疗方案需如何调整?

主治医师:患儿自5天前再次发热,持续不退,结合曾有口唇皲裂、肛周脱屑、颈部淋巴结肿大,今日出现右手中指膜状脱屑,应高度注意川崎病,复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左侧冠状动脉轻度扩张,可明确诊断为川崎病。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本病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和除外其他发疹性疾病。其诊断标准为:①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5天以上;②双侧结合膜充血;③口腔及咽部黏膜弥漫充血,口唇鲜红、皲裂和杨梅舌;④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跖发红,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⑤多形性红斑样皮疹;⑥颈部淋巴结肿大,其直径达1.5cm或更大。6条中具备包括发热在内的5条即可确诊。但如果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查出冠状动脉扩张,则4条主要症状阳性即可确诊。该患具有①发热超过5天;②颈部淋巴结肿大;③口唇皲裂;④肛周脱屑,指端膜状脱屑;⑤冠状动脉扩张。诊断川崎病明确,需加用丙种球蛋白,1g/(kg·d),连用2天,观察体温变化;加用口服阿司匹林30~50mg/(kg·d),分3次口服,热退后3天逐渐减量,2周左右减至3~5mg/(kg·d),维持6~8周;双嘧达莫口服,3~5mg/(kg·d),分次口服。

教授:同意川崎病诊断。纵观本病例发生发展,病初有口唇皲裂,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大,胆囊壁水肿,腹水,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为主,血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增高,以后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血小板下降后逐渐回升并出现血小板增高,指端膜状脱屑,发热持续不退,冠状动脉扩张,符合川崎病。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如前所述,尚有不完全川崎病,是指患儿具有发热≥5天,但是在其他5项临床特征中仅具有2项或3项,且需除外猩红热、药物过敏综合征、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腺病毒感染、Epstein-Barr(EB)病毒感染等发热性疾病。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除皮肤、黏膜外,最常累及冠状动脉,此外可有间质性肺炎、无菌性脑膜炎、消化系统症状(腹痛、呕吐、腹泻、麻痹性肠梗阻、肝大、黄疸、胆囊改变等)、关节痛和关节炎等。本患儿即属于不完全川崎病,且有呼吸、消化、神经、血液、循环多系统受累,积极给予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治疗,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临床疗效肯定,可以缩短川崎病的发热时间、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同时可口服双嘧达莫抗血小板聚集。注意随访。

【出院诊断】 川崎病。

预后及随访】 应用丙种球蛋白第2天,体温即降至38.0℃以下,3天后体温完全降至正常,患儿逐渐出现各手指及各脚趾的膜状脱屑。颌下、颈部淋巴结较前明显缩小,肝右肋下3.0cm,均较前明显回缩。复查血白细胞计数7.8×109/L,中性粒细胞0.496,红细胞2.56×1012/L,血红蛋白70g/L,血小板667×109/L;血细胞形态正常;超敏C反应蛋白正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左侧冠状动脉正常高值;胸部X线片双肺纹理增强。热退3天后阿司匹林逐渐减量,2周减至5mg/(kg·d),分3次口服。3个月回院复诊,未再发热,各指趾端仍留有脱屑痕迹,肝右肋下1.0cm,复查血白细胞计数6.8×109/L,中性粒细胞0.406,红细胞3.26× 1012/L,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462×109/L;血超敏C反应蛋白正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侧冠状动脉直径为正常值。继续随访。

【述评及相关进展】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TSST-1、SPE等微生物毒素类超抗原致病学说和细菌HSP65模拟宿主自身抗原的致病作用,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免疫系统的高度活化及免疫损伤性血管炎是川崎病的显著特征。细胞介导的异常免疫应答以及细胞因子的级联放大效应,是川崎病血管炎性损伤的基础。

典型川崎病的诊断不难。但近几年,不完全川崎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且不完全川崎病往往由于不具有典型川崎病症状、体征容易误诊漏诊。不完全川崎病常伴发多系统受累表现,临床经过较重,一旦误诊,延误治疗,可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不完全川崎病应引起儿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不完全川崎病是指不完全具备川崎病诊断标准条件者,可见于以下两种情况:①诊断标准6项只符合4项或3项以下,但在病程中经超声心动图或心血管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瘤者(多见于<6个月的婴儿或>8岁的年长儿),属重症;②诊断标准中只有4项符合,但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冠状动脉壁灰度增强,除外其他感染性疾病。不完全川崎病较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唇及口腔黏膜改变、球结膜炎和皮疹,但常不同时出现,给诊断造成困难,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较典型川崎病低,指(趾)端脱皮是川崎病非常特异的一个改变,但多在亚急性期出现,不具有早期诊断的意义。对于怀疑川崎病的患儿,肛周脱屑、卡介苗接种处发红、虹膜睫状体炎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实验室检查与典型川崎病基本相同,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血小板升高,血沉增快等。其他高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指标有血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发病初期脑钠肽明显增高,尿液中可出现无菌性脓尿,尿乳酸脱氢酶在急性期活性增高。部分不完全川崎病病例可伴有多系统受累的严重表现,如面神经麻痹、急腹症、下肢不完全麻痹、急性肾功能不全、间质性肺炎、无菌性脑膜炎、胆囊壁水肿、肝炎、贫血等。另有资料显示,不完全川崎病较典型川崎病更易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并且易发生巨瘤,预后更差。因此,不完全川崎病如不能早期诊断,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等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由于冠状动脉内血栓性栓塞或冠状动脉瘤破裂导致猝死。

值得一提的是,血小板在川崎病中的变化。川崎病患儿的血小板一般在病程第2~3周最高,但部分川崎病患儿于病程1周左右先出现血小板暂时性下降,之后血小板再升高。关于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减低的研究,国内外已有多篇文献报道。有研究表明,出现血小板减低的川崎病患儿,有33%发生巨大冠状动脉瘤,而没有血小板减低的川崎病患儿,只有0.6%的人有冠状动脉受累。因此有学者推测,对于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减少相对于血小板增多,可能提示血小板是处于更具有活性的状态,因而,更易导致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

不完全川崎病的治疗与典型川崎病相同。急性期给予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恢复期根据患儿冠状动脉受累情况进行长期治疗及随访。有研究显示,在病程5~10天应用治疗1g/kg×2次的患儿,其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最低。在病程5~10天应用IVIG 1g/kg×1次、病程1~4天应用1g/kg×1次和病程5~10天应用2g/kg×1次等方案者,其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也能取得较好疗效。但应用2g/kg×1次的方案有引起血液黏度增高、栓塞的潜在危险,因此,不建议作为首选方案。选择在病程5~10天内应用1g/kg×2次的方案可能更加合适。标准化治疗后,仍有10%~20%的病例不反应,应用IVIG治疗后36小时发热不退,或退热后2~7天再次出现发热并伴至少1项KD的主要临床表现,称之为IVIG不反应病例。2006年日本学者建立了预测IVIG不反应和并冠脉损害的高危评分指标:①Na<133mmol/L,2分;②AST>100U/L,2分;③IVIG初始治疗时间<4天,2分;④血中性粒细胞分类>0.8,2分;⑤CRP>100mg/L,1分;⑥年龄<1岁,1分;⑦PLT≤300× 109/L,1分。积分>7分以上者,判断为IVIG不反应和KD并冠脉损害的高危人群。对于IVIG不反应病例,可追加一次IVIG治疗,如发热仍不退,可采用甲泼尼龙2mg/(kg·d),分3次静脉注射至热退,CRP及血象恢复正常后,改为泼尼松龙2mg/(kg·d),5天,1mg/(kg·d),5天,0.5mg/(kg·d),5天,后停药。激素应用在早期被认为具有促进冠状动脉扩张、凝血功能亢进而导致血栓形成、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故不主张应用。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激素具有缩短热程、抑制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早期控制炎性因子反应的作用,故对IVIG不反应病例可做追加应用。

参考文献

[1] Freeman AF.Shulman ST.Issues in the diagnosis of Kawasaki disease.Prog Pediatr Cardiol,2004,19:123-128.

[2] 王宏伟.川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华儿科杂志[J],2002,40(2):120-121.

[3] 张清友,杜军保.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治现状.中华儿科杂志[J],2006,44(5):339-341.

[4] 王秀英,董海云,许毅,等.88例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随访分析.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1):57-59.

[5] Thapa R,Pramanik S,Dhar S,Kundu R.Neonatal Kawasaki disease with multiple coronary aneurysms and thrombocytopenia.Pediatric dermatology[J],2007,24(6):662-663.

[6] Asano T,Sudoh M,Watanade M,Fujino O.Transient thrombocytopenia with large platelets in Kawasaki disease.Pediatric Hematology Oncology[J],2007,24(7):551-554.

[7] 黄敏,杨晓东.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1):76-78.

[8] 谢利剑,马晓静,俞岑妍,等.不同IVIG治疗方案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影响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临床儿科杂志,2010,28(7):624-627.

(李艳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