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药物

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药物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考虑肿瘤新生微血管形成,是转移癌细胞能否着床生根、长成癌结节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设计了拟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抗肿瘤血管形成药物的实验研究。取20只昆明小鼠于腹肌接种EAC细胞液,制成腹肌移植肿瘤新生微血管动物模型,在用Olympus微循环显微摄影系统观测新生微血管形成过程及计数微血管流速、流量。

1986年笔者在实验室进行癌细胞培养时只能促成癌细胞繁殖,但不能形成实体肿瘤肿块,后来偶然发现在试管癌细胞培养时如果滴入1~2滴鸡汤,即可促进癌细胞迅速繁殖成丛,如果滴入1~2滴氨茶碱则又迅速散开,从那时起笔者一直在告诫癌症患者不要吃鸡。当前已知癌细胞转移有几个步骤,首先是癌细胞脱落,然后侵入血管进入血液,随血流到达微循环然后游离出微血管,到达转移的脏器,着床,先是无血管期,肿瘤结节,不会长大,其后很快形成新生血管,肿瘤迅速增大进展。在此转移过程中,若能阻断其中一个环节,即可阻止肿瘤转移。笔者考虑肿瘤新生微血管形成,是转移癌细胞能否着床生根、长成癌结节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设计了拟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抗肿瘤血管形成药物的实验研究。

(一)对小鼠腹肌移植肿瘤新生微血管观察的实验研究

取20只昆明小鼠于腹肌接种EAC细胞液,制成腹肌移植肿瘤新生微血管动物模型,在用Olympus微循环显微摄影系统观测新生微血管形成过程及计数微血管流速、流量

结果发现,接种后第1天无新生血管,第2天即可见由原宿主微血管发出纤细、弯曲走行的新生血管进入肿瘤,第3~4天瘤外的新生微血管密度增加。

(二)不同剂量的黄腊藤醋酸乙酯提取物(TG)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取昆明鼠40只,随机分为TG1组、TG2组、TG3组、TG4组等不同剂量实验组,不同剂量TG灌胃12d,第13天时处死各组鼠,取胸腺、脾称重。

结果发现,不同剂量的TG对幼鼠免疫器官影响不同,小剂量20mg/kg时可使胸腺增重,大剂量80mg/kg时胸腺萎缩。

(三)黄腊藤醋酸乙酯提取物(TG)对小鼠腹肌移植瘤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以40只昆明小白鼠于腹肌接种EAC对腹肌肿瘤新生微血管的观察,将小鼠侧卧于自制的观测台上,再将小鼠观测台放入恒温箱内的显微镜载物台上,用HH-1型微循环检测系统观察瘤内及瘤周新生微血管形态、数目,并进行显微拍照,测量出、入肿瘤的新生微血管密度及供瘤细动、静脉的平均管径和流速。

结果表明,在肿瘤早期,TG(20mg/kg)明显抑制肿瘤血管新生。

从本组实验结果看出,TG能明显抑制瘤内及瘤周的新生微血管生长,并使出、入肿瘤的新生微血管密度降低。

当前国内外学者均重视设法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及转移灶的形成,美国Folkman于1998年5月报道他的实验室已研究出两种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药物,称为Angiostatin及Endostatin,在荷瘤动物实验中,使人体移植到实验鼠体内的肿瘤明显缩小,他用此抗血管生成抑制药阻止血管生长,使毛细管发生萎缩并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从而达到治疗癌肿目的。据报道他们计划于1999年在人体上进行非常有限的试验。

笔者的实验室于1997年7月完成了TG上述实验研究,因为TG本来就是一味中药,这味中药在中医药书籍中已用数百年,而且是长期在临床中应用的,不过,过去从未用于抑制肿瘤新生物血管生长方面。于是从1998年9月起,笔者即试用于临床门诊患者,做抗癌、抗转移综合治疗的综合用药之一,至今1999年12月已用于80多例Ⅱ、Ⅲ期癌症患者,对癌症的控制、复发、转移的疗效初步观察结论是良好的,目前正处于临床验证观察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