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润肌皮肤膏

润肌皮肤膏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医之神经性皮炎,非进行期,无炎症而见上述表现者,可用之。由于病久伤血,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故而表现为皮肤肥厚干燥,粗糙脱屑,呈苔藓化,呈淡褐色。本方用于晚期病人,以病久入络,血瘀凝结之证为宜。表现为鼻端部结节增大,数个融合,高出皮面,皮肤肥厚,使鼻端肥大突出,表面凹凸不平,伴有颜面中部红丝缠绕,多发于中年人。局部用药后有痛感,即停用一周后再用。

【药物组成】 大枫子仁、红粉、核桃仁、松香、蓖麻仁、樟脑、蜂蜡、麻油。

【方义分析】 本方为燥湿杀虫、活血消斑,润肤止痒之外用药。方中大枫子仁祛风燥湿、解毒杀虫为主药;红粉解毒杀虫,祛腐生肌,桃仁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为辅药;松香、蓖麻仁、樟脑、蜂蜡、麻油解毒杀虫,润肤生肌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具有燥湿解毒、润肤止痒、活血消斑、治癣杀虫、软化角质之功用。

【临床运用】 本方为消斑、燥湿、活血外用药。临床用于慢性皮肤病属湿毒风盛、血虚风燥之证,如皮肤疮癣、粉刺疙瘩,酒齄鼻、汗斑、雀斑、白癜风、湿毒、脚气等,故而用途较为广泛。运用的基本指征为:慢性皮损,不红不热,皮肤增厚,干燥脱屑,瘢痕疙瘩、坚硬结节,自感瘙痒。具体运用于:

1.鹅掌风 因手掌粗糙开裂如鹅掌而得名,为湿毒蕴积皮肤而成。本方用于病久湿毒化燥伤血,气血不得荣养肌肤之证,表现为手掌或其侧缘,皮肤增厚角化,呈层状鳞屑,干燥粗糙,时久延至整个手掌,甚至皲裂疼痛,入冬尤甚。反复发作,多年不愈,常先自一侧发生,时久可蔓延至对侧,自觉瘙痒。真菌检查阳性。西医学之鳞屑角化型手癣见上述表现者可用之。

2.脚气疮 又名脚湿气。为湿毒蕴积皮肤而成,湿毒蕴久,化燥伤血,致使肌肤不得荣养,表现为足底及其侧缘皮肤增厚角化,干燥起屑,有时形成胼胝,表面粗糙,可有皲裂、疼痛。亦常先在一侧发生,时久侵犯两侧,自觉瘙痒。真菌检查阳性。西医之鳞屑角化型足癣见上述表现者可用之。

3.汗斑 为紫白癜风之俗称。为热体被风湿所侵;郁于皮肤腠理;或因汗衣着体,复经日晒,暑湿浸滞毛窍而成。本方用于汗斑属湿毒风盛、血瘀络阻之证者,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紫白色斑片,表面微微发亮,搔抓时有细小鳞属,有时稍有瘙痒,冬轻夏重,将愈时呈灰白色斑片,多见于胸背及颈侧部皮肤。真菌检查阳性。西医之花斑癣见上述表现者可用之。

4.顽癣 又名牛皮癣。初为风湿热邪阻滞肌肤而成,病久则伤阴耗血,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本方用于后一种证型,表现为皮肤干燥肥厚,呈苔藓样变,状如牛领之皮,搔之微微脱屑,境界较清,伴见剧痒,入夜尤甚,冬轻夏重。好发于颈、项、额、骶、肘、膝等易摩擦部位,也可泛发全身,常呈对称分布。西医之神经性皮炎,非进行期,无炎症而见上述表现者,可用之。

5.慢性湿疮 常为急性湿疮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转变而来。由于病久伤血,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故而表现为皮肤肥厚干燥,粗糙脱屑,呈苔藓化,呈淡褐色。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手、小腿、肘窝等,境界明显,对称分布。发生于手足及关节部位者,常呈皲裂或疣状,自觉疼痛,平时有阵发性剧痒。西医之慢性湿疹,无急性发作时,见上述表现者,可用之。

6.酒齄鼻 因鼻色紫红如酒渣而得名。为肺胃积热上蒸,复遇风寒外束,血瘀凝结而成。本方用于晚期病人,以病久入络,血瘀凝结之证为宜。表现为鼻端部结节增大,数个融合,高出皮面,皮肤肥厚,使鼻端肥大突出,表面凹凸不平,伴有颜面中部红丝缠绕,多发于中年人。西医之酒齄鼻肥大期,见上述表现者,可用之。

【制剂与规格】 软膏剂。10克。

【用法与用量】 外用。适量,每日2~3次。用纱布包药擦患处,用药后如不痛,可直接敷于患处。

【注意事项】 糜烂型手足癣,急性湿疹、神经性皮炎进行期有炎症者禁用。局部用药后有痛感,即停用一周后再用。

【配方来源】 陕西省药品标准(1984年)。部颁4册16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