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立克次体痘

立克次体痘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立克次体痘别名疱疹性立克次体病、水疱性立克次体病,是一种罕见的立克次体病。它是由螨立克次体所引起的水痘样轻型、自限性疾病。它感染家鼠和某些种类的野鼠,并可由卵传播小蛛立克次体。其发病与小家鼠数量有关。3.分子生物学检查 用PCR法检测标本中的小蛛立克次体DNA,是目前最为快速、敏感及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方法,适于对急性患者做出早期诊断。根据病原学检出及血清学阳性结果即可确诊。目前尚无疫苗预防接种。

立克次体痘(rickettsial pox)别名疱疹性立克次体病、水疱性立克次体病,是一种罕见的立克次体病。它是由螨立克次体(又称小蛛立克次体)所引起的水痘样轻型、自限性疾病。临床症状轻微,主要以被鼠螨叮咬部位出现原发性结痂、发热、头痛、肌痛以及全身性丘状水疱疹为特征。

【病原学】 病原体是螨(或小蛛)立克次体,亦称鼠型革螨(或革蜱)立克次体。小白鼠、豚鼠以及家鼠和一些野鼠均易感。

【流行病学】 立克次体痘首先发现于美国纽约,在朝鲜东方田鼠中有自然感染。我国新疆近年曾有发病。

1.感染源 主要为家鼠,而某些野生小哺乳动物则是螨立克次体的储存宿主,表明本病自然疫源的存在。

2.传播途径 媒介为一种小的无色螨,即血异皮螨,分布广泛。它感染家鼠和某些种类的野鼠,并可由卵传播小蛛立克次体。人被螨幼虫或成虫叮咬而被感染。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患病后可产生较强而持久的免疫力,通常无再感染。

4.流行特征 本病的流行特征取决于人与媒介革螨的接触情况,多发生于城市中环境卫生较差的公寓、垃圾站、焚烧室或工地场棚等有革蜱孳生及其经常活动的场所。终年均可发病,但以5~6月份为发病最多季节。其发病与小家鼠数量有关。

【临床表现】 被革螨叮咬后约2周,初在螨咬处皮肤局部呈现一1.0cm×1.5cm的原发性红色较硬的隆起。经5~10d后,出现一些流感样症状,如全身乏力、食欲缺乏、头痛、肌痛、畏光等。此时恶寒战栗,大汗不止,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热达38~40℃,呈间歇热型,持续1周逐渐退热。第5~6天除手足少见外,全身出现散在性斑丘疹,偶见于口腔黏膜,数量不一。斑丘疹中央形成水疱,直径2~8mm,在数日内结痂而愈。一般病情较轻,多在2周内痊愈。最后痂皮脱落不留瘢痕。

【实验室检查】

1.血清学检查 ①外斐试验与变形杆菌OX19抗原均无交叉,结果为阴性;②补体结合试验以小蛛立克次体特异性抗原与患者血清做补体结合试验,灵敏度较高,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有部分交叉阳性反应须鉴别;③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意义与补体结合试验相同。

2.活体组织学检查 取皮疹做活体组织学检查或取痘浆涂片,做直接荧光抗体检测。

3.分子生物学检查 用PCR法检测标本中的小蛛立克次体DNA,是目前最为快速、敏感及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方法,适于对急性患者做出早期诊断。

4.血常规检查 急性期可见白细胞下降,淋巴细胞增多,并可出现大空疱单核细胞。

【诊断】 被革螨叮咬的局部有初发病灶,出现淋巴结肿大和丘疹与水疱性皮疹等临床症状。根据病原学检出及血清学阳性结果即可确诊。

【治疗】 口服四环素或氯霉素可奏速效,口服3~5d。通常在48h内,临床症状即见改善,且不再复发。

【护理】

1.隔离 本病为生物媒介传播,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帽子、手套,对患者的排泄物、污染物品及场所均需严格消毒。

2.休息 高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休息可使代谢维持在最低的水平。

3.保证营养供给 持续高热,体液丢失较多,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2000~2500ml,防止脱水;进食困难者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4.病情观察

(1)发热:发热达38~40℃,呈间歇热型。观察及记录发热的伴随症状: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是否伴有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有无咳嗽、咳痰或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疼痛:出现剧烈头痛,全身肌肉疼痛,尤以背部和腿部为甚。了解头痛、肌痛的诱因、程度、部位、持续时间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仔细观察伴随的症状和体征。

(3)斑丘疹:观察斑丘疹的位置及分布情况;观察斑丘疹的特征:大小、数目、颜色、形状、边缘与界限、表面情况等;评估斑丘疹的性质与发展情况;评估斑丘疹的伴随症状。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皮肤变化,有无新发皮疹。

5.对症护理

(1)降温:恶寒战栗,大汗不止是本病临床症状,寒战期注意保暖,加盖棉被,给予热水袋,服热饮料,注意保暖;当体温达到38.5℃时给予温水擦浴或冰袋物理降温,全身发疹时禁止乙醇擦浴;观察使用降温措施后的效果,出汗时及时更换衣裤,鼓励多饮水,每日饮水量2000~2500ml,防止虚脱,进食困难者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有高热抽搐史者在物理降温同时给予镇静、止惊药物。

(2)保持皮肤清洁:第5~6天起始,全身出现散在性斑丘疹,偶见于口腔黏膜,数量不一,斑丘疹中央形成水疱,出现斑丘疹时勿抓挠,每日用清水清洁皮肤;不宜使用刺激性的清洁剂;水疱一旦破溃,可局部涂以抗生素软膏减少渗出,促进吸收,表面已结痂,用0.1%苯扎溴铵纱布湿敷,将厚痂除去,再涂抗生素药膏,促进破溃皮肤愈合,必要时无菌纱布包扎,定时换药,防止继发感染;痒感明显者局部涂以薄荷炉甘石洗剂,可根据医嘱,适量使用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及时更换污染、汗湿的被单及内衣,内衣应柔软、宽大,以免因摩擦引起疼痛及继发感染。对长期卧床者,协助翻身,防止发生压疮。

(3)减轻疼痛:头痛,肌痛是本病常见临床表现。嘱其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可适当按压印堂、合谷等穴位减轻头痛,也可运用暗示和放松疗法转移患者注意力。个别疼痛剧烈者,遵医嘱使用罗痛定等镇痛药减轻疼痛。

(4)保持口腔清洁:发热患者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口腔内食物残渣利于细菌繁殖,同时由于维生素的缺乏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口腔炎的溃疡,故应协助患者晨起、餐后、睡前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并减轻口腔干裂、口干、口臭等现象。

(5)保护角膜:患者常伴有畏光,应加强保护眼睛,减少外出活动,尤其是避免去风沙大的地域。避免阳光刺激,外出时戴眼镜或墨镜,随身带手帕或干净纸巾。

【预防】 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改善居民住区的环境卫生。采取有效的灭鼠和使用有效杀虫剂控制媒介等措施,特别要管好鼠类和螨类易于孳生栖息场所的环境卫生。目前尚无疫苗预防接种

(郝莉燕)

参考文献

[1]陈为民,唐利军,高忠明.人兽共患病.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戴自英,陈灏珠.实用内科学.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杨绍基.传染病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辛绍杰,周先志.现代急症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6]张玲霞,周先志.现代传染病学.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2010.

[7]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8]叶文琴,王筱慧,张玲娟.现代临床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