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倾倒综合征及其饮食安排

倾倒综合征及其饮食安排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倾倒综合征是指在胃切除和胃肠吻合术后,由于失去幽门或胃的正常生理功能,胃内的食糜骤然倾倒至十二指肠和空肠,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由于其诊断标准不够统一,故发病率各家报道相差悬殊。倾倒综合征也叫术后低血糖综合征。倾倒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胃切除术后第1周至第3周的病人恢复进食时,极少数可在术后几年才见发生。通过饮食调节可减少和控制症状的发生。

倾倒综合征是指在胃切除和胃肠吻合术后,由于失去幽门或胃的正常生理功能,胃内的食糜骤然倾倒至十二指肠和空肠,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由于其诊断标准不够统一,故发病率各家报道相差悬殊。据临床观察,胃切除量越多,吻合口越大,其发病率越高,而保留幽门的胃切除术发病率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可逐渐习惯于自我饮食的调节,控制症状的发生,故术后时间越长,发病率越低。倾倒综合征也叫术后低血糖综合征。

倾倒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胃切除术后第1周至第3周的病人恢复进食时,极少数可在术后几年才见发生。常在餐后半小时左右,尤其是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后,患者感上腹胀痛和饱胀不适、恶心,时伴呕吐、嗳气、腹鸣胀气,随即有频频便意,并见连续数次含不消化食物的腹泻,大多数病人同时出现头晕目眩、软弱无力,甚至颤抖、晕厥、饥饿感、嗜睡,严重者大汗淋漓,也可出现虚脱。伴颜面发红或苍白以及心动过速。只要在餐后躺卧片刻即可迅速消除症状或避免发作,若在进餐中发生时,应立即停止进食,一般在1小时内症状全部消失。

出现上述症状的机制为食物过快地排入空肠,葡萄糖被过快地吸收,血糖呈现一过性增高,刺激胰腺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因而发生反应性低血糖所致。经历一段时间之后,多数患者可自行摸索出一套处理办法。通过饮食调节可减少和控制症状的发生。①饮食上要求少食多餐,术后使胃肠道逐步适应,可用高蛋白、适量脂肪与低糖饮食;②进干性食品,如米饭、馒头、面条等含水分较少的食品,避免喝汤、稀粥之类的流汁食品;③避免进甜食,如汤圆、元宵,尤其不能喝果汁、甜饮料等;④常备糖果,一旦发觉将要发病,当即平卧并口含糖果,咀嚼并下咽,可较快缓解;⑤餐后平卧10~20分钟;并准备可供食用的含糖类食品,一旦低血糖综合征症状出现,立即进食少量糖类食品就可缓解,多数病人经过6个月至1年的时间后,能逐步自愈;⑥避免进食高脂肪的食品,以免胆汁分泌较多而诱发胆汁反胃。

经过一段时间的控制,症状逐渐缓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