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并多脏器衰竭

合并多脏器衰竭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发生多器官衰竭时,最早发生的常是呼吸衰竭,但在临床上最容易被忽视,不能严格控制糖类摄入量。因此,对器官衰竭患者施行恰当营养治疗并非易事。不论是何种疾病引起的多器官衰竭,其生理反应和代谢变化基本相似。多器官衰竭的发生常与营养不良、恶性肿瘤、败血症等有密切关系。肠外营养对多器官衰竭预防及预后有重要作用。多器官衰竭患者均出现两个以上的器官衰竭,在制订营养治疗方案时,必须因人因病而异,无一定准则可循。

器官衰竭的营养治疗是临床营养的难题,疾病状态下机体消耗急需补充营养,但器官衰竭没有能力完善地处理代谢产物,所以器官衰竭时营养治疗是属特殊情况,有其特殊性。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适当营养治疗,如使用的营养治疗方法不当将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如发生多器官衰竭时,最早发生的常是呼吸衰竭,但在临床上最容易被忽视,不能严格控制糖类摄入量。呼吸衰竭时,任何额外能量都有可能引起或加重呼吸系统负担,导致呼吸衰竭而难以救治。器官衰竭时机体生理生化调节和利用均发生障碍,使得代谢途径与代谢产物流向也发生改变。有可能导致白细胞降低,免疫功能低下,甚至没有反应性,机体防御功能明显减退,机体肌肉、肝、脂肪组织循环功能发生障碍,并进一步影响到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故用营养治疗纠正特殊细胞生化损伤不容忽视。但营养与代谢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因此,对器官衰竭患者施行恰当营养治疗并非易事。因为不但要考虑衰竭器官接受营养治疗的特殊需要,还要考虑机体承受能力。而且每个患者营养状况、能量消耗和原发病灶引起的额外需要不尽相同,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订营养治疗方案。

多器官衰竭(MOF)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以连锁或累加的形式,相继发生衰竭,但也可在严重时同时发生,是近代医学中一个新的临床综合征。起因多是由于严重创伤、休克、大面积烧伤、长时间大手术、严重感染及败血症等诱发。

(一)营养代谢变化

不论是何种疾病引起的多器官衰竭,其生理反应和代谢变化基本相似。因生理生化的调节和利用发生明显障碍,导致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流向也发生改变,如蛋白质,由于机体处在高分解状态,处在负氮平衡,氨基酸代谢也发生障碍。很多专家认为在多器官衰竭时,机体防御机制的缺陷,甚至比器官本身衰竭对机体的影响还大。对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在病床旁进行观察和研究,发现心律、心脏指数、射血时间、氧耗量指数、二氧化碳排出量、呼吸商等都有改变。其生化反应有糖代谢变化,如血液中葡萄糖,代谢产物丙酮酸乳酸的增加,蛋白质及其代谢产物,如血中支链氨基酸,即亮氨酸、异亮氨酸与缬氨酸可降低,芳香族氨基酸,如苯丙氨酸、酪氨酸增加,与尿素合成有关的脯氨酸、鸟氨酸、精氨酸及尿素升高。脂肪代谢变化,如血三酰甘油增加,酮体降低,还原与氧化酮体比值β-羟丁酸与乙酰乙酸的比值升高,激素变化则为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增加,二者比值显著升高。由于正常能量代谢及其代谢产物的调节发生异常变化,使肌肉、肝内脂肪组织循环发生障碍,进一步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多器官衰竭时最主要的明显变化是蛋白质分解增加和合成减少,造成明显的负氮平衡,葡萄糖、丙酮酸、乳酸循环和非酯化脂肪酸循环都发生重大变化。能量供给宜偏低为佳,过量的能量供给可能会加重器官衰竭的程度,甚或导致严重后果。

(二)营养治疗原则

多器官衰竭时,采用一切支持各器官功能的措施非常重要,但应用营养治疗方法来纠正特殊衰竭的心脏、肺、肾、肝、脑组织、胃肠等功能,没有连续长期进行观察。多器官衰竭的发生常与营养不良、恶性肿瘤、败血症等有密切关系。肠外营养对多器官衰竭预防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多器官衰竭患者均出现两个以上的器官衰竭,在制订营养治疗方案时,必须因人因病而异,无一定准则可循。总的原则是应抓住主要矛盾,兼顾其他。如果胃肠尚有部分功能,就应该充分利用,做胃肠内营养的补充。根据不同的需要应用各种不同用途的氨基酸配方。应该对患者进行临床和实验监测,有条件的单位应进行ICU监测,要根据不同器官衰竭的程度调整各营养素的供给量,做到既能满足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等全部营养物质的需要,又尽可能地减少营养治疗所产生的并发症。肠外营养是近50年来临床医学的一项重要进展,这种可以代替消化系统基本营养功能的治疗方法,适应证很广,是抢救和预防多器官衰竭的重要手段,但使用不当,会发生严重并发症,所以只要胃肠有部分功能恢复,就应开始给予肠内营养,如国产要素膳食或管饲膳食,直至恢复口服膳食。因多器官衰竭患者营养治疗很复杂,其疾病本身预后凶险,并有其特殊性,故营养治疗尚需更进一步的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