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例及方法

病例及方法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诊断依据临床、X线、CT及MRI检查。T形切开关节囊,显露股骨头与颈,牵引该下肢使股骨头部分脱位,以观察股骨头及髋臼有无脱离的全厚关节软骨。用Kerboul等方法测量坏死灶大小。除一作者亲自检查患者外,对X线片的术前、术后测量,均固定由另两位作者进行,记录正侧位X线像上的坏死角。如果X线片显示不清楚,则做CT及MRI测量骨坏死大小。水平Kappa分析必须达95%一致,Kerboul坏死角达92%一致。

自199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0日对220例(224髋)股骨头坏死行带血管大粗隆移植术,病例的分期为Ficat/ArletⅡ至Ⅳ期,大粗隆带的血管是旋股外侧动脉的横支,手术均由同一名医师(DWZ)完成。至回顾性分析时,17例17髋失去随诊,12例12髋于手术后平均8年死亡,且死亡与手术无关,故仅余191例195髋进入本分析。

1.病例资料 191例中男104例,女87例,平均年龄44岁(9~59岁),小于45岁者121髋,大于45岁者74髋。病因:激素性73髋(37.4%),酒精性74髋(37.9%),创伤后33髋(16.9%),特发性14髋(7.2%),高脂血症1髋(0.5%)。按Ficat/Arlet分期,Ⅱ期81髋(41.5%),Ⅲ期93髋(47.7%),Ⅵ期21髋(10.8%)。临床与X线随访至少2年,平均8年(2~11年)。诊断依据临床、X线、CT及MRI检查。

2.手术 病人平卧,患侧髂翼抬高60°,取髂嵴下4cm切口向下至大粗隆尖,再沿其前缘向下,因旋股外侧动脉的横支及升支多在股直肌之下向外进入阔筋膜张肌,故在分离股直肌与臀肌以显露关节囊时要特别小心去发现横支,找到横支后追踪到其进入大粗隆,在此横支进入大粗隆处,从大粗隆前外侧切取3cm长2cm宽带血管大粗隆骨。大约30%的臀中肌止点需要分离。然后再由此取1~2cm3的骨松质。

T形切开关节囊,显露股骨头与颈,牵引该下肢使股骨头部分脱位,以观察股骨头及髋臼有无脱离的全厚关节软骨。在头颈结合部开2cm×2cm骨窗,用6mm骨钻与刮匙去除股骨头内死骨,直至骨壁流出鲜血,用几个特殊的打击器(图3-5-1)将股骨头中塌陷部分撑起,将取自大粗隆的骨松质植入撑起的塌陷处,用棒压实,再植入带血管大粗隆骨块,特别注意勿折曲带血管的软组织,用撑棒压实此带血管骨,并活动股骨头观察有无植骨脱出股骨头之外,观察大粗隆骨块有渗血表示带血管畅通,关闭切口。

图3-5-1 手术用特殊打击器

3个特殊打击器为将植骨块压实,其头端有缺口,以避免压迫植骨的血管蒂(↑)

3.术后处理与观察 所有患者于术后进行严格的康复训练,术后第一天训练股四头肌力及被动关节活动架(ROM);术后卧床6周并行患肢牵引,以减轻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的压力。第二个6周可起床用双拐走路,患肢足尖着地轻负重;第三个6周可负体重的30%;术后6个月可完全负重。

术后观察项目: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要求患者回医院检查,包括改进的Harris髋评分(HHS),拍摄患髋前后位、蛙式位、侧位X线片,观察骨坏死灶的大小及部位有无进展,是否向骨关节炎进展。记录因疼痛而改行全髋置换术(THA)者。用Kerboul等方法测量坏死灶大小。除一作者亲自检查患者外,对X线片的术前、术后测量,均固定由另两位作者进行,记录正侧位X线像上的坏死角。如果X线片显示不清楚,则做CT及MRI测量骨坏死大小。作者们将术后X线片分为两类:①骨坏死的期别无改变,股骨头的外形不变,可见骨小梁长入植骨块中;②骨坏死的期别进展,为避免对X线片的期别判断误差,此评价改由另二位外科医师进行(单盲)。水平Kappa分析必须达95%一致,Kerboul坏死角达92%一致。

有46例于术前及术后DSA均观察到大粗隆骨块的供血管情况。

比较术前、术后HHS,优者用多种分析方法,并对不同骨坏死病因进行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