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乳癣(乳房纤维瘤)
刘某某,女,45岁。1981年2月17日初诊。
病史:左侧乳房外上象限生一杏核大小的硬块半年余,逐渐增大,有时胀痛,曾到某医院就诊,疑为“乳房纤维瘤或乳腺增生”。嘱服中药治疗观察,初服有效,肿块缩小,疼痛减轻,但继服效果不显。复查诊断为“乳房纤维瘤”,因不同意手术,故延余诊治。
现症:形体瘦弱,左侧乳房外上方可触到3cm× 3cm×2cm大小,椭圆形、质韧之肿块,边缘清楚,推之可移,无压痛,皮色正常。舌苔薄白,脉细弱而迟。
诊断:乳癖(乳房纤维瘤)。
辨证:情志内伤,肝郁痰凝,积聚乳房胃络,郁久化热所致。
【治则】 疏肝理气,清热解毒,化痰消瘀软坚。
【处方】 蒲公英30克 昆布30克 海藻30克 香附10克 夏枯草10克 陈皮10克 半夏10克 土贝母10克 柴胡10克 天葵子30克木香5克 全瓜蒌10克 穿山甲(代)1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3月17日二诊:服药30剂,乳房肿块缩小大半,质地变软,已无疼痛,余症好转,脉舌同前。
【处方】 昆布30克 海藻30克 夏枯草10克 陈皮10克 半夏10克 土贝母10克 焦白术10克 茯苓10克 柴胡10克 薄荷10克 牡丹皮10克 栀子10克 当归20克 白芍10克木香5克 半枝莲10克 半边莲10克 白花蛇舌草20克
服药20余剂,纳食增加,体质强健,乳房肿块渐小且软。
【处方】 昆布20克 海藻20克 陈皮10克半夏10克 木香5克 香附10克 夏枯草10克土贝母10克 柴胡10克 黄芪15克 焦山楂30克 神曲30克 炒麦芽30克 砂仁5克 半枝莲30克 天葵子30克 全瓜蒌10克
【用法】 20剂。水煎,每日1剂。
4月29日四诊:乳房肿块消失,完全恢复正常而停药。1981年5月5日随访,一切如常,未再复发。
按:乳房纤维瘤属于中医乳癖范畴。本病多由于情志内伤,肝郁痰凝,积聚乳房胃络而形成。《外科正宗》曰:“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重坠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故用柴胡、香附、陈皮、木香、全瓜蒌、土贝母、半夏、砂仁,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昆布、海藻、夏枯草、穿山甲(代)、天葵子、半枝莲,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黄芪补气生血增强抗邪能力;焦山楂、炒麦芽、神曲,消导和中。虽属顽核,用药得当,收效亦速。
案例二
姜某某,女,36岁。1980年6月7日初诊。
病史:左乳上方疼痛6载,经前痛甚,拒触,痛时可放射至腋窝和肩部,心烦易怒,经治罔效。
诊见:乳房触痛敏感,左乳上方有一鸡卵大肿块,边缘不清,推之可移,质地较硬。舌质稍红、苔薄白,脉弦细。此乃肝郁气滞,痰留络脉。治宜疏肝解郁,化痰软坚。
【处方】 醋柴胡12克 醋香附12克 夏枯草15克 玄参30克 贝母10克 生牡蛎30克 三棱15克 莪术15克 郁金15克 6剂。
6月15日二诊:左乳房疼痛若失,肿块缩至杏核大小。效不更方,继服6剂。痛止,肿消,结散。嘱再服3剂,以图除根。追访年余,体臻康复。
按:乳癖常见于青中年妇女,多因情志不畅所致。久之肝郁脾虚,疏泄失常,津液随肝经之分野聚而为痰,阻于乳络,遂成肿块。故治宜疏肝解郁、化痰软坚。药用柴胡、香附,疏肝解郁,玄参、贝母、牡蛎,软坚散结,图除痰核,夏枯草清散肝经郁火,三棱、莪术,消坚破积。是案组方严谨,遣药精当,故疗效满意。
案例三:乳癣(男性乳房发育症)
邢某某,男,66岁。
患者自述双侧乳房肿大疼痛,反复发作已6年。西医诊为“男性乳房发育症”。用丙酸睾丸酮可使乳房肿块渐消,但每遇精神刺激旋即复发,同时伴有胸胁胀闷,善太息,口苦,失眠,胃纳欠佳。近来犯病用丙酸睾丸酮疗效亦差,又至某医院诊治,仍不好转,而求诊治。
初诊(1978年3月3日):患者因情志过激致双侧乳房肿大,可触及鹅蛋大小、边界不清之肿块,质稍硬,触痛明显,皮色不变。舌质黯红,舌边有紫色瘀斑,脉弦。
辨证:肝郁气滞,血瘀痰凝。
【治则】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化痰软坚。
【处方】 柴胡9克 白芍9克 橘红9克 香附9克 郁金10克 瓜蒌仁9克 牡蛎30克 浙贝母9克 当归9克 丹参30克 桃仁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甘草9克
【用法】 水煎服,1日1剂。
二诊(3月13日):服上方10剂,肿块缩小(如鸭蛋大),胸胁胀闷消失,胃纳好转,查舌质红,脉弦略数。以其肝经有热,拟用上方去白术,加白蒺藜9克,栀子9克,牡丹皮9克,清肝凉血。
三诊(3月23日):用药10剂,肿块更小(如核桃大),舌脉均正常。上方去白蒺藜、牡丹皮、栀子,加白术12克。叠进20剂,肿块全消。精神愉快,舌、脉正常。随访2年未复发。
按:男性乳房发育症,现代医学认为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分泌相对增多所产生。属中医学“乳癖”范畴。肝脾两伤乃本病之缘,情志太过,肝郁气滞,久而气血凝结,脾伤则湿蕴为痰,终致肝郁气滞,血瘀痰凝发为是证。治用小柴胡汤加减。其中柴胡、芍药、香附、郁金,疏肝解郁,橘红、白术、茯苓,健脾除湿痰。药证相投,故效显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