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虫证(例)

虫证(例)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医师以清热涤胆安胎之黄芩易苦寒攻下之大黄,又将使君子、大白、川楝子用量减半。胆道驱蛔止痛汤是刘医师多年来临床治疗胆道蛔虫之验方,具有涤胆、驱蛔、缓急止痛的功效。疑腹中有虫,来我院就诊。虫下后又腹泻2次自感腹中空痛。因大便干结,前后3日未下。于药后1个月内共查大便2次,绦虫卵均(-)。此2例曾多次服用中西驱虫药物未效,后施上方获痊愈。

案例一:吐蛔

徐某某,女,62岁。1971年11月4日初诊。

主诉:胃脘痛10余年。

现病史:因受寒引起胃痛。辄因遇寒食冷而复发。隐隐作痛,绵绵不止,喜暖喜按,得热痛缓,遇冷痛重,空腹亦然。伴有四肢逆冷,腰膝酸软,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近日曾吐蛔数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沉迟无力。

辨证:脾胃虚寒,中阳不健,脏寒蛔扰。

诊断:胃痛吐蛔。

【治则】 温中健脾,安蛔止痛。

【处方】 党参15克 白术12克 干姜10克乌梅15克 花椒10克 川楝子12克 沉香3克炙甘草5克 生姜3片

【用法】 水煎服。忌食生冷。

11月9日复诊:服3剂,胃痛顿减,食欲增进,大便拉蛔虫数条。继服2剂。

11月12日三诊:胃痛已愈,饮食增加,二便正常,四肢转温,舌淡苔白,脉缓无力,此标去本未复。改附子理中丸以善其后。

按:本案患者年老,中阳素衰,胃脘痛遇寒则发,历10余年不愈。此次病作吐蛔,显系脏寒蛔扰。故治以理中安蛔汤以振中阳,驱散阴寒。用乌梅、花椒、川楝子,安蛔驱蛔,实为融攻补于一方之中,故收效较为显著。

案例二:蛔厥

沈周氏,女,34岁。于1972年8月24日初诊。

主诉:上腹部疼痛3天,且已怀孕8个月。

病史:患者3天前觉心下痛,连及右胁,时作时止,日发10数次。甚则欲呕,四肢欠温。曾在某公社卫生院注射镇痛药及服乌梅汤,病情不见好转,前来就诊。

现症:腹痛时作,烦躁不宁,呼吸急促。舌苔黄,脉弦紧。曾查大便,发现有蛔虫卵。

诊断:蛔厥。

【治则】 清热安胎,驱蛔止痛。

【方药】 自拟胆道驱蛔止痛汤化裁。

【处方】 茵陈15克 大黄12克 栀子9克使君子仁30克 大白30克 川楝子15克 白芍30克 枳壳9克 广木香6克 甘草6克

因患者已妊娠8个月,恐碍胎元故将上方大黄改为黄芩,减少它药剂量:茵陈12克,黄芩9克,栀子9克,使君子仁15克,大白12克,川楝子12克,白芍30克,甘草9克,枳壳9克,广木香6克。2剂。水煎。

嘱其慎饮食,痛不止不得进食,待痛止半日方可进少量稀粥,1天后可酌进稀软食物。

二诊:服上方2剂,痛止症消,且便出蛔虫2条而告痊愈。

按:本例患者适值孕期发病,此时用药殊费斟酌。刘医师以清热涤胆安胎之黄芩易苦寒攻下之大黄,又将使君子、大白、川楝子用量减半。如此既可涤胆、驱蛔止痛,又不致损伤胎元,足见其选方遣药之认真。胆道驱蛔止痛汤是刘医师多年来临床治疗胆道蛔虫之验方,具有涤胆、驱蛔、缓急止痛的功效。方中茵陈、栀子、大黄,清热祛湿利胆,使君子、大白、川楝子,杀虫驱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案例三:绦虫病

樊某某,男,32岁。1968年10月12日初诊。

病史:近2个月来经常头晕蜷卧,食欲增进而消瘦,脘腹胀满、隐痛,时而便溏,粪便中带白色带状节片。素有猪、牛肉嗜好。疑腹中有虫,来我院就诊。

检查:患者面黄瘦,精神欠佳。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大便镜检,绦虫卵

诊断:绦虫病。

【治则】 驱虫。

【方药】 自拟涤虫饮。

【处方】 槟榔60克 石榴根皮30克 枳实15克 牵牛子15克

【用法】 1剂。水煎,早上空腹1次服。

次日下午二诊:患者述服药后腹微痛,约2小时后腹泻,虫随大便排出。虫下后又腹泻2次自感腹中空痛。患者将虫体带到医院,见虫长10余尺,呈扁平长带状,乳白色,前端为一细小的圆球形头节,身呈链状,由白色节片组成。嘱其多饮稀粥,再以六君子汤3剂以善其后。

按:绦虫病,在古代医学文献中早有记载,如《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等书中即称之为“寸白虫”或“白虫”。认为:“白虫相生,子孙传大,长至四五尺,亦皆杀人。”

至今,又在方中以槟榔(如曾服过槟榔者可加量)、石榴根皮(鲜者加倍)杀虫;枳实调理气机,走窜力强,能使诸药直达病所;取少量牵牛子杀虫缓泻(暴泻者无效)。诸药相伍,共奏涤肠驱虫之功。同时服药时以晨起空腹为佳,食后服用,则易致呕,减低疗效。服药时禁食生冷油腻之物。

案例四:绦虫病

张某某,男,32岁。1968年5月4日初诊。

自述腹痛、消瘦已5年。其人面色萎黄,乏力,唇色淡,曾多方图治,终不见效。大便镜检:绦虫卵。舌质淡红,苔白,诊其脉沉弦。随诊为绦虫病。治宜驱虫为先。投以家传秘方——绦虫方治之。

【处方】 槟榔33克 使君子仁10克 广木香23克 雷丸10克 酒大黄12克

【用法】 上药煎2遍,将药液混合约500毫升。服药前先禁食1日,次晨空腹将500毫升药液一次服下。

药后半小时始见绦虫节片排出。后又经1小时虫头排出,节片尽下,约丈余。

药后1个月内共查大便3次,绦虫卵均(-)。

案例五

高某某,男,38岁。1970年3月8日初诊。

患者全腹持续隐痛,时而阵痛加剧,腹胀便秘。查大便绦虫卵。诊为绦虫病。依前法给予绦虫方1剂。

因大便干结,前后3日未下。饥饿不堪而进食。药后4日始更衣,见干粪两侧附有白膜,其他已烂,后腹痛立止。于药后1个月内共查大便2次,绦虫卵均(-)。

按:绦虫,中医学称“寸白虫”。此2例曾多次服用中西驱虫药物未效,后施上方获痊愈。此为家传秘方,服药前1日能否遵嘱禁食亦为本方成败之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