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阳气与“阳本”思想

阳气与“阳本”思想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人体不仅由阳气所组成,而且阳气也是生命活动的动力和能量,阳气的运动变化可反映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综上所述,阳气是秉受于父母的先天之气和后天的呼吸之气及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的,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这口气就是阳气。阳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本。

阳气,就是生命的火种。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太阳是大自然万物生长的动力和能量。人身的阳气是人体生命功能的动力和能量。

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衰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以“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景岳全书·传忠录》),养生必须养阳,治病必须处处固护阳气。李可老中医对此讲的非常精辟:“人身各部,头面四肢,五官九窍,五脏六腑,筋骨血脉,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首届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医急难重症经验高级研修班学术论文集》)。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体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有机体,生命的存在,即在于它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物质交换的进行又必须依靠阳气的各种功能活动,物质和功能密不可分,即阳气是物质和功能的统一体。由于阳气是具有极微小且活力很强、不断运动的特性,难以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人的感官,根据生命功能的各种变化而感到它的存在。所以,人体不仅由阳气所组成,而且阳气也是生命活动的动力和能量,阳气的运动变化可反映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正如清代郑钦安所谓:“唯此一丝真阳为人身立命之本”(《医理真传》)。

阳气贮存于肾中的称之为元阳之气,即本源之气,由先天之精化生而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能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元气根于肾,又赖后天水谷精气的培育,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内而脏腑器官,外达肌肤腠理,无处不到,无处不养。因而,元气充沛,脏腑经络组织器官活力就旺盛,机体素质就强健而少病。故汉代张仲景说:“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金匮要略》)。

阳气积聚于心胸之中并可推动血行之气称之为心阳之气,即功能之气,属于宗气的范畴,由肺吸入的清气、肾中精气和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所化生,是全身之气血运动流行之本源。其贯注于五脏特别是心肺之脉,一则能走息道以行呼吸。其盛衰一则关系着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二则能贯心脉以行气血。与心脏搏动的强弱、心率和心律的正常与否、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的感觉能力等密切相关。

阳气化生枢转于中焦之中的称之为脾阳之气,即能量之气,源于中焦脾胃,又称“胃气”(元·李杲《脾胃论》),能化生运行营卫之气以营养脏腑组织器官;可升清降浊,转枢气机。

阳气虚损就是动能减弱或衰退,就会出现生理活动的减弱和衰退,导致机体发生一系列虚寒性病理变化。

综上所述,阳气是秉受于父母的先天之气和后天的呼吸之气及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的,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这里所说的阳气还具有“精微”与“柔和”的性质,实际上,阳气的根基在于“真气”,即《灵枢》中所谓:“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行而充身者也。”由此可知,我们所说的阳气源于先天,充实于后天,是人的原始之气、根本之气,其内核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能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