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手术室护士基本技术操作

手术室护士基本技术操作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手术室护士的基本技术操作是手术配合的基础,是质量与效率的基本保证。常用的基本技术操作有穿针引线、器械传递、敷料传递、无菌器械台的准备等。刀片安装宜采用持针器夹持,避免割伤手指。准确、快速地穿针引线,既方便术者操作,又缩短手术配合时间。脑棉片一端要求带有显影线,以免遗留。稍用力拉,检查脑棉片质量。

手术室护士的基本技术操作是手术配合的基础,是质量与效率的基本保证。常用的基本技术操作有穿针引线、器械传递、敷料传递、无菌器械台的准备等。

一、安、取刀片法

刀片安装宜采用持针器夹持,避免割伤手指。安装时,用持针器夹持刀片前端背侧,将刀片与刀柄槽对合,向下嵌入;取下时,再以持针器夹持刀片尾端背侧,稍稍提起刀片,向上顺势推下(图1-5-1)。

图1-5-1 手术刀片安、取法

二、穿针引线法

术中对血管破裂出血或预防性止血常需要进行组织结扎或缝扎。按不同部位的血管大小,可采用不同的缝针、缝线,但穿针引线的技巧却是相同的。准确、快速地穿针引线,既方便术者操作,又缩短手术配合时间。因此,护士必须加强练习。常用的穿针引线法包括有3种:穿针带线法、血管钳带线法、徒手递线法。

(一)穿针带线法(图1-5-2,图1-5-3)

1.标准 穿针带线过程中要求做到3个1/3,即缝线的返回线占总线长度的1/3;持针器夹持缝针在针尾的后1/3处,并稍向外上;持针器开口前端的1/3夹持缝针。这样,术者在缝扎时有利进针、不易掉线。传递时,将缝线绕到手背或用环指、小指将缝线夹住,使术者接钳时不至抓住缝线影响操作。常用于血管与组织的缝扎。

2.方法 ①右手拿持针器,用持针器开口端的前1/3夹住缝针的后1/3处;②左手接过持针器,握住中部,右手拇指、示指或中指捏住缝线前端穿入针孔;③线头穿过针孔后,右手拇指顶住针尾孔,示指顺势将线头拉出针孔;④拉线过针孔1/3后,右拇指、示指将线反折,合并缝线后卡入持针器的头部;⑤若为线轴,右手拇指、示指捏住线尾,示指、中指向下用力弹断线尾。

图1-5-2 穿针带线法(一)

图1-5-3 穿针带线法(二)A.穿针带线标准;B.穿针引线;C.弹线

(二)血管钳带线法(图1-5-4)

1.标准 血管钳尖端夹持缝线要紧,以结扎时不滑脱、不移位为准。一般钳尖端夹持缝线2mm为宜,过多较易造成钳端的线移位,缝线挂不住组织而失去带线作用。传递方法同穿针带线,常用于深部组织的结扎。

2.方法 ①右手握18cm血管钳,左手拇指、示指持缝线一端;②张开钳端,夹住线头约2mm。

(三)徒手递线法(图1-5-5)

1.标准 术者接线的手持缝线的中后1/3交界处,轻甩线尾后恰好留出线的前端给对侧手握持。尽量避免术者在线的中前部位接线,否则结扎时前端的缝线不够长,术者需倒手一次,增加操作步骤。

2.方法 ①拉出缝线,护士右手握住线的前1/3处、左手持线中后1/3处;②术者的手在中后1/3交界处接线;③当术者接线时,双手稍用力绷线,以增加术者的手感。

图1-5-4 血管钳带线法

图1-5-5 徒手递线法

三、器械传递法

(一)器械传递的原则

1.速度快、方法准、器械对,术者接过后无需调整方向即可使用。

2.力度适当,达到提醒术者的注意力为度。

3.根据手术部位,及时调整手术器械;一般而言,切皮前、缝合皮下时递乙醇小纱布消毒皮肤;切开、提夹皮肤,切除瘢痕、粘连组织时递有齿镊,其他情况均递无齿镊;提夹血管壁神经、递无损伤镊;手术部位浅递短器械、徒手递结扎线,反之递长器械、血管钳带线结扎;夹持牵引线递小直钳。

4.及时收回切口周围的器械,避免堆积,防止掉地。

5.把持器械时,有弧度的弯侧向上;有手柄的朝向术者;单面器械垂直递;锐利器械的刃口向下水平递。

6.切开或切除腔道组织前,递长镊、湿纱垫数块保护周围组织,切口下方铺治疗巾一块放置污染器械;切除后,递乙醇棉球或碘伏棉球消毒创面,接触创缘的器械视为污染,放入指定盛器;残端缝合完毕,递长镊撤除切口周围保护纱垫,不宜徒手拿取,否则应更换手套;处理阑尾、窦道创缘或残端时,应依次递碘酒、乙醇、盐水棉签消毒。

(二)传递方法

1.手术刀传递法 注意勿伤及自己或术者,递刀方法有两种:①手持刀背,刀刃面向下、尖端向后呈水平传递;②同侧、对侧传递法。现在要求手术刀放置在弯盘中传递(图1-5-6)。

2.镊子传递法 ①手握镊尖端、闭合开口,直立式传递;②术中紧急时,可用拇指、示指、中指握镊尾部,以三指的合力关闭镊开口端,让术者持住镊的中部(图1-5-7)。

3.弯剪刀、血管钳传递法 传递器械常用拇指和四指的合力来实现,若为小器械,也可以通过拇指、中指和示指的合力来传递。传递过程应灵活应用,以快、准为前提,常用的传递方法有3种(图1-5-8)。

图1-5-6 手术刀传递法A.同侧;B.对侧

(1)对侧传递法:右手拇指握凸侧上1/3处,四指握凹侧中部,通过腕部的适力运动,将器械柄环部拍打在术者掌心上。

(2)同侧传递法:右手拇指、环指握凹侧,示指、中指握凸侧上1/3处,通过腕下传递。左手则相反。

(3)交叉传递法:同时递两把器械时,递对侧器械的手在上,同侧的手在下,不可从术者肩或背后传递。

4.持针器传递法 传递时要避免术者同时将持针器和缝线握住,缝针的尖端朝向手心、针弧朝背、缝线搭在手背或用手夹持(图1-5-9)。

5.拉钩传递法 递拉钩前应用盐水浸湿,握住拉钩前端,将柄端平行传递(图1-5-10)。

图1-5-7 镊子传递法

图1-5-8 血管钳传递法A.对侧;B.同侧;C.交叉

6.咬骨钳传递法 枪状咬骨钳握轴部传递,手接柄;双关节咬骨钳传递,握头端,手接柄(图1-5-11)。

7.锤、凿传递法 左手握凿端,柄递给术者左手;右手握锤头,手柄水平递术者右手(图1-5-12)。

图1-5-9 持针器传递法

图1-5-10 拉钩传递法

图1-5-11 咬骨钳传递法A.枪状咬骨钳;B.双关节咬骨钳

图1-5-12 锤、凿传递法

四、敷料传递法

(一)敷料传递的原则

1.速度快、方法准、物品对,不带碎屑、杂物。

2.及时更换切口敷料,避免堆积。

3.纱布类敷料应打开、浸湿、成角传递,固定带或纱布应留有一端在切口处,不可全部塞入体腔,以免遗留在体内。

(二)敷料传递法

1.纱布传递 打开纱布,成角传递。由于纱布被血迹浸湿后体积小而不易发现,不主张在切口深、视野窄、体腔或深部手术时拭血。必须使用时,应特别注意进出的数目,做到心中有数。目前有用致密纱编织的显影纱布,可透过X线,增加了体腔手术敷料使用的安全性。

2.纱垫传递 成角传递。纱垫要求缝有20cm长的布带,使用时,将其留在切口外,防止误入体腔,有条件也可使用显影纱垫。

3.其他敷料传递法 用前必须浸湿。

(1)带子传递:传递同“血管钳带线法”。常用于结扎残端组织或对组织进行悬吊、牵引。

(2)引流管传递:常用于组织保护性牵引,多用8F导尿管。弯血管钳夹住头端递给术者,反折引流管后,用小直钳固定。

(3)橡皮筋传递:手指撑开胶圈,套在术者右手上。用于多把血管钳的集束固定或组织牵引(图1-5-13)。

(4)KD粒(“花生米”)传递:常用于深部组织的钝性分离。用弯血管钳夹持递给术者(图1-5-14)。

(5)脑棉片传递:多用于开颅手术时,将棉片贴放于组织表面进行保护性吸引。脑棉片一端要求带有显影线,以免遗留。稍用力拉,检查脑棉片质量。浸湿后示指依托、术者用枪状镊夹持棉片的一端(图1-5-15)。

图1-5-13 橡皮筋传递法

图1-5-14 KD粒传递法

图1-5-15 脑棉片传递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