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状IgA大疱性皮病(linear IgA bullous dermatosis,LABD)是一种以IgA线状沉积于BMZ为特征的少见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按患者发病年龄可将本组疾病分为儿童型和成年型线状IgA大疱性皮病两种类型。
一、临床表现
1.儿童型线状IgA大疱性皮病 本病又称儿童良性慢性大疱性皮病,通常在12岁以前发病,平均发病年龄为4岁,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同。皮损分布广泛,好发于口周、躯干下部、腹股沟、大腿内侧和外生殖器,其次为眼睑、头皮和外耳,并常向四肢和手足部发展。以紧张性水疱、大疱为主要皮损,大多数典型皮损成环状,边缘有大小不等的水疱,排列成串,形成所谓“串珠征”,水疱可在红斑或外观正常皮肤上发生,内含浆液或血液,尼氏征阴性,中心可有糜烂、结痂,糜烂面愈合迅速,无瘢痕形成,遗留炎症后色素沉着。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很少有黏膜损害。病程慢性,周期性发作与缓解,多数可于2~3年自行缓解。
2.成年型线状IgA大疱性皮病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皮损多呈散发性不规则分布,类似疱疹样皮炎或大疱性类天疱疮,可在红斑或外观正常皮肤上发生大小不等的水疱,壁厚、紧张,常呈环形串珠状排列,尼氏征阴性,同时可见红斑、丘疹、丘疱疹、风团样斑块等多形性皮损。伴有轻度至中度瘙痒;可伴有口腔黏膜损害。一般无或轻微谷胶过敏性肠病,小肠黏膜活检罕有异常。病程缓慢,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
二、组织病理
真皮乳头内小水疱和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形成小脓肿。可见表皮下水疱,疱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
三、实验室检查
免疫荧光:直接免疫荧光示基底膜带丝状IgA沉积以及C3沉积。少数患者存在循环IgA自身抗体。
四、诊断
根据儿童或成年人发病,皮损和组织病理改变类似疱疹样皮炎或大疱性类天疱疮,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发现沿表皮基膜带有均质型线状IgA沉积,部分患者有IgA循环抗膜带抗体,即可诊断。
五、鉴别诊断
1.疱疹样皮炎:临床表现两种疾病类似,疱疹样皮炎的重要特点是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基底膜带IgA呈颗粒状沉积。
2.类天疱:临床表现为紧张性大疱或疱疹,病理组织学检查表皮下大疱内嗜酸性粒细胞为主浸润。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基底膜带IgG和C3沉积。
3.其他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妊娠疱疹,天疱疮,急性或亚急性湿疹,重症多形红斑,药疹以及疱疹样天疱疮等,与疱疹样皮炎相同。
六、治疗
1.内服氨苯砜、磺胺吡啶疗效较好,氨苯砜治疗剂量成年人为100~150mg/d,儿童为2mg/(kg·d),磺胺吡啶对部分患者有效,1~2周或以后病情改善,应渐减量维持,治疗期间应定期查血细胞和网织红细胞计数,以测定有无溶血和骨髓抑制。
2.严重患者可加用泼尼松口服治疗,成年人30~40mg/d,儿童为0.5~1mg/(kg·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