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几种常见肾病的中医治疗经验

几种常见肾病的中医治疗经验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而言,急性肾炎单纯运用中医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对于急性肾炎的蛋白尿一般常进行兼顾治疗。合理地选用降压药及配合坚持中医治疗是慢性肾炎患者的最佳选择。慢性肾炎的证候多为虚证或虚中夹实证,其病位的重心是肝、脾、肾,治疗时以扶正补虚及补泻兼施居多。由于隐匿型肾炎有持续迁延的特点,故治疗应打持久战。

(一)急性肾炎

一般而言,急性肾炎单纯运用中医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不仅可以使症状迅速消失,而且可以使尿检逐渐转阴。但应注意的是,处于恢复期的患者仍应用中药调治一段时间为宜,以便巩固疗效。

急性肾炎的病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急性期和恢复期。急性期的中医证候主要有三型,即风水泛滥型、热毒壅盛型、下焦血热型。恢复期的中医证候也有三型,即肺肾阴虚型、肾阴虚型、肾气阴两虚型。

急性期的治疗以祛邪为主,恢复期的治疗应注意在扶正的基础上兼清余邪,而且要慎用温补之品。对于急性肾炎的蛋白尿一般常进行兼顾治疗。

1.急性期

[风水泛滥]

(1)主证:眼睑及颜面水肿,无汗,小便不利,来势迅速,多伴有表证。若伴恶风寒,肢体疼痛,咳嗽痰白,舌苔薄白,脉浮紧者,则为风寒犯肺,因风致水;若伴见恶风发热,咽痛,咳嗽痰黄,舌苔薄黄,脉浮数者,则为风热犯肺,因风致水。

(2)治法:宣肺利水。若为风寒犯肺者,宜疏散风寒、宣肺利水;若为风热犯肺者,宜疏散风热、宣肺利水。对于蛋白尿常加摄精之品。

(3)方药

①麻杏五皮饮(自拟方):适宜于风水风寒型。麻黄、杏仁、陈皮各10克,茯苓皮、桑白皮各15克,生姜皮6克,大腹皮20克。

②麻车五皮饮(自拟方):适宜于风水风寒型。麻黄、陈皮各10克,车前子30克,车前草、茯苓皮、桑白皮各15克,生姜皮6克,大腹皮20克。

③越婢加术汤(《金匮要略》):适宜于风水风热型。麻黄、大枣各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生姜3克,白术12克。

④越婢五皮饮(《金匮要略》的越婢汤与《澹寮方》的五皮饮合方):适宜于风水风热型。麻黄、陈皮、大枣各10克,生石膏30克,茯苓皮、桑白皮各15克,甘草6克,生姜皮3克,大腹皮20克。

[热毒壅盛]

(1)主证:咽喉肿痛较甚或皮肤疮毒,恶热口渴,肢体微肿或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治法:清热解毒。

(3)方药

①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金银花30克,野菊花、蒲公英各10克,紫花地丁、天葵子各12克。

尿少水肿者加车前子20克;尿赤者加小蓟20克;大便干结者加制大黄20克。

②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麻黄、甘草各6克,连翘12克,杏仁、大枣各10克,赤小豆30克,生梓白皮15克,生姜3克。

咽喉肿痛者加金银花30克;尿赤者加小蓟20克。

[下焦血热](本书从略,可参见《血尿的诊断与中医治疗》一书。)

以上各方中均可加芡实20克,金樱子15克,沙苑子12克等摄精之品治疗蛋白尿。

2.恢复期

[肺肾阴虚]

(1)主证:咽干微痛,腰膝酸痛,舌偏红少苔,脉细数。

(2)治法:滋养肺肾之阴,兼以解毒利咽。

(3)方药:银菊麦味地黄汤(自拟方):金银花、生地黄、山药、茯苓各15克,野菊花、麦冬、五味子、山茱萸、牡丹皮各10克,泽泻12克。

[肾阴虚]

(1)主证:腰膝酸痛,手足心热,舌偏红少苔,脉细数。

(2)治法:滋养肾阴。

(3)方药: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生地黄、山药、茯苓、泽泻各15克,山茱萸、牡丹皮各10克。

腰痛者加杜仲12克,怀牛膝15克;手足心热者加地骨皮15克。也可选用六味地黄丸调治一段时间。

[肾气阴两虚]

(1)主证:腰膝酸痛,乏力,畏寒或手足心热,舌淡或稍红,脉沉细稍弱。

(2)治法:肾气阴双补。

(3)方药:参芪地黄汤(《沈氏尊生书》):太子参、生黄芪、生地黄、山药各15克,山茱萸、牡丹皮各10克,茯苓20克。

尿浑浊者加泽泻15克,石韦20克;腰痛者加杜仲、怀牛膝各15克。

处于恢复期的患者,虽然蛋白尿已转阴,也可在上述各方中加少量摄精之品,如芡实、金樱子等以巩固疗效。

(二)慢性肾炎

虽然对慢性肾炎的治疗,西医和中医均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早期进行中医治疗,并能坚持一段较长的时间,对于减轻患者的症状,稳定病情,保护肾功能是有所裨益的。合理地选用降压药及配合坚持中医治疗是慢性肾炎患者的最佳选择。

由于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而且同一患者在病程中临床表现也有变化,因而对慢性肾炎的蛋白尿应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应注意是否兼有血尿、水肿、眩晕等,突出重点,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慢性肾炎的证候多为虚证或虚中夹实证,其病位的重心是肝、脾、肾,治疗时以扶正补虚及补泻兼施居多。现将其证治分述于下。

[气阴两虚]虽然虚损有阴、阳、气、血虚损之异,但慢性肾炎的虚证以气阴两虚者居多。或为脾肾气阴两虚,或为肾气阴两虚,或为心肾气阴两虚,而且有偏于气虚、偏于阴虚及气阴两虚并重三种情况,临床应仔细辨识。

(1)主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咽干口燥或口淡不渴,畏寒或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或溏薄,舌淡或红,苔白或黄,脉沉细无力。

(2)治法:益气养阴。

(3)方药:参芪地黄汤(《沈氏尊生书》):太子参、生黄芪、生地黄、山药各15克,山茱萸、牡丹皮各10克,茯苓20克。

偏于气虚者,太子参和生黄芪均可增至20~30克;偏于阴虚者,生地黄可增至20克;见微肿者,加泽泻15克;蛋白尿较多者,可加芡实、金樱子各20克;兼镜下血尿明显者,可再加小蓟30克,墨旱莲12克;纳食不香者,加砂仁、陈皮各10克。

[阳虚水停]

(1)主证:颜面及肢体水肿,按之没指,小便不利,畏寒或手足不温,口淡不渴,舌淡苔薄白而水滑,脉沉迟或沉濡。

(2)治法:温阳利水。

(3)方药

①实脾饮(《重订严氏济生方》):适宜于脾阳虚的水停证。制附子片、干姜、厚朴、广木香、木瓜各10克,白术、大腹皮各20克,茯苓30克,甘草6克,生姜3克,大枣5克。

尿少肿甚者,加车前子30克;舌黯紫者,加泽兰叶15克,丹参20克。

②济生肾气汤(《济生方》):适宜于肾阳虚的水停证。制附子片、山茱萸、牡丹皮各10克,桂枝、生地黄、山药、川牛膝、怀牛膝各15克,茯苓、车前子各30克,泽泻20克。

慢性肾炎水肿突出者应先治水肿,在上方中可加炙黄芪15克,芡实、金樱子各20克以兼顾治疗蛋白尿。

[阴虚阳亢]此型临床表现以持续中度以上的高血压为主,主要症状为头晕目眩,中医认为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

(1)主证: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痛,烦躁易怒,眠不实,口干苦,尿黄偏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或苔黄腻,脉弦细数。

(2)治法:滋养肝肾,平肝潜阳。

(3)方药:麻菊地黄汤(自拟方):天麻、杭菊花、牡丹皮各12克,白芍30克,川牛膝、怀牛膝、生地黄、山药、泽泻各15克,山茱萸10克,茯苓20克。

舌黯或有瘀斑者加丹参、益母草各20克;大便干结者加制大黄20克;尿浑浊不爽者加车前草15克,石韦20克;镜下血尿明显者,加小蓟30克,炒栀子10克,蛋白尿较多者,加芡实20克;睡眠差者,加炒酸枣仁20克。

(三)隐匿型肾炎

对于隐匿型肾炎,单纯运用中医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虽然隐匿型肾炎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的表现,但临床上可以抓住患者以血尿、蛋白尿、血尿伴蛋白尿的三种不同的特点,仔细地运用中医四诊的手段采集辨证的相关材料,得出中医证候的结果,以便进行相应的调治。现主要就后两种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由于隐匿型肾炎有持续迁延的特点,故治疗应打持久战。一般此病的虚损多为轻证,故在补益药的用量上不宜太多。而且其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体质多为“稚阴”之体,“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故治时应忌用温补之品,以免更伤阴血。另外,在补虚的同时应注意祛除隐伏的湿热或热毒之邪,即补泻兼施,这对于提高疗效是大有裨益的。

1.无症状性蛋白尿

[肺脾气虚]

(1)主证:乏力易感冒,纳食欠振,自汗,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虚弱。

(2)治法:益气固表摄精。

(3)方药:玉屏风散(《丹溪心法》)。生黄芪30克,防风6克,白术12克。另加芡实20克,菟丝子15克。

[肝肾阴虚]

(1)主证:形体瘦小,五心烦热,目干涩,口舌偏干,大便干结,眠不实,腰膝酸痛,耳鸣如蝉,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2)治法:滋养肝肾,兼以摄精。

(3)方药:杞菊地黄汤(《医极》)。枸杞子、杭菊花各12克,生地黄、山药各15克,山茱萸、牡丹皮各10克,泽泻、茯苓各20克。另加芡实20克,金樱子15克。

若腰痛甚加杜仲15克,桑寄生20克。若大便干结加制大黄15克。若咽喉肿痛加金银花20克,牛蒡子10克。

2.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

[气阴两虚]此型较为多见,临床应权衡气阴两虚的偏重情况,调整益气与养阴药的剂量。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兼以止血摄精,而且止血与摄精药的剂量也要随着血尿与蛋白尿的偏重情况,予以相应的调整。

(1)主证:尿色赤或显微镜下血尿,乏力,腰酸痛,口舌干燥或口淡不渴,大便干结或溏薄,畏寒或五心烦热,遇劳则血尿和蛋白尿加重或复发,舌淡或红,苔薄白或苔少而干,脉细弱。

(2)治法:益气养阴,兼以止血摄精。

(3)方药:参芪地黄汤(《沈氏尊生书》)。太子参12克,生黄芪、生地黄、山药各15克,山茱萸、牡丹皮各10克,茯苓20克,另加泽泻15克,小蓟30克,白茅根、芡实各20克,益母草12克。

大便干结者加制大黄12克;咽喉肿痛者加金银花20克,玄参10克。

(四)肾病综合征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西医治疗主要是运用激素及扩容利尿等对症措施,但是由于患者的病理类型不同,对激素的反应性也不相同。即使是对于激素有效的病例,也有依赖激素,停药即反跳的弊病,而且无论是对激素呈现依赖性还是呈现抵抗性的病例,均会出现一些激素的副作用。因而一般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此病,一方面可以协同地提高疗效,另一方面可以顺利地撤减激素,并且减轻激素的副作用。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也曾遇到单纯运用中药使肾病综合征完全缓解的部分病例,这也说明中医药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确有一定的疗效,并具有一定的潜力。

中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应运用中医学“标本虚实”的原则,抓住每位患者在病程中不同阶段的临床突出矛盾进行辨证论治,比如水肿突出阶段、蛋白尿持续阶段、大量激素使用阶段、激素撤减阶段,其中医证治的重点各不相同。虽然上述情况临床上不能截然分开,但必须有重点,这样治疗的针对性强,也体现了全过程治疗的整体性,基于这一思路,兹将其常见的中医证治规律分述于下。

1.水肿突出阶段

[气滞水停]

(1)主证:脘腹胀满,尿少水肿,甚或喘满不能平卧,饮食不下,舌淡红,苔薄白而水滑,脉濡或沉涩。

(2)治法:行气利水。

(3)方药

①导水茯苓汤(《奇效良方》)。赤茯苓30g,麦冬、紫苏叶、木瓜、陈皮、砂仁、广木香各10克,泽泻、大腹皮各20克,白术、桑白皮、槟榔各15克,灯心草3克。

尿少喘满者加车前子30克,葶苈子10克。

②胃苓汤去甘草(《丹溪心法》)。茯苓30克,苍术、陈皮、厚朴各10克,白术、桂枝各12克,泽泻20克,猪苓15克。

[血瘀水停]

(1)主证:尿少水肿,月经量少或闭经,或伴发肾静脉血栓,或双下肢水肿程度不对称,或面唇发黯,舌淡黯或有瘀斑,苔水滑,脉沉涩。

(2)治法:活血利水。

(3)方药:加味当归芍药散(自拟方)。当归尾、白术各12克,赤芍、白芍、泽兰叶、川牛膝、怀牛膝各15克,川芎10克,茯苓、丹参各30克。

女性患者伴有月经量少或闭经者,加益母草30克,红花10克;肿甚者加车前子30克,椒目10克。

[湿热内蕴]

(1)主证:尿少而色黄,水肿,脘腹胀满,身热口渴,大便干结或溏滞不爽,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2)治法:清利湿热。

(3)方药

①大橘皮汤(《奇效良方》)。陈皮、白术各12克,滑石、赤茯苓各30克,广木香、槟榔各10克,猪苓15克,泽泻20克,桂枝、生甘草各6克。另加车前草15克,冬瓜皮30克。

②杏仁滑石汤(《温病条辨》)。杏仁、陈皮、郁金、厚朴各10克,滑石30克,黄芩12克,黄连、清半夏各6克,通草3克。另加车前草15克,车前子30克。

[气虚水停]

(1)主证:尿少水肿,乏力气短,呕恶纳差,大便溏薄,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水滑,脉沉弱。

(2)治法:益气健脾利水。

(3)方药

①香砂六君子汤(《时方歌括》)。党参12克,茯苓30克,白术15克,广木香、砂仁、陈皮、法半夏各10克,炙甘草6克,生姜、大枣各5克。另加车前子30克,冬瓜皮20克。

气虚甚者加生黄芪15克或加人参6克(另煎兑入)。

②春泽汤(《医方集解》)。党参、泽泻各20克,白术、猪苓各15克,桂枝10克,茯苓30克。另加冬瓜皮30克,砂仁10克。

[阳虚水停]

(1)主证:尿少色白,水肿,畏寒或手足不温,口淡不渴,腰膝冷痛,面色白,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水滑,脉沉迟或沉濡。

(2)治法:温阳利水。

(3)方药:济生肾气汤(《济生方》)。制附子片12克,桂枝、生地黄、山药、川牛膝、怀牛膝各15克,山茱萸、牡丹皮各10克,泽泻20克,茯苓、车前子各30克。

腰膝冷痛者加巴戟天15克,菟丝子20克;尿少甚者加椒目10克,汉防己12克。

[阴虚水停]

(1)主证:尿少水肿,五心烦热,心烦不寐,口干舌燥,腰酸耳鸣,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滑数。

(2)治法:育阴利水。

(3)方药

①猪苓汤(《伤寒论》)。猪苓15克,茯苓、滑石各30克,泽泻20克,阿胶10克(烊化)。

心烦不寐者加白芍15克,天麻10克;尿少肿甚者加车前草15克,车前子30克;五心烦热者加生地黄15克,地骨皮30克。

②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生地黄、山药各15克,山茱萸10克,牡丹皮12克,泽泻20克,茯苓30克。另加川牛膝、怀牛膝各15克,车前子30克,椒目10克。

此外,笔者在治疗肾病性水肿时,常注重以下三点。

第一,注重调理脾胃。此时患者的临床突出表现,除四肢水肿,尿少,甚者可见胸腔积液或腹水外,因为低蛋白血症,胃肠道黏膜亦呈现水肿,致使功能紊乱,呕恶、腹泻频作,纳食减少,舌苔多腻或滑,脉濡或滑。中医病机为脾不制水,湿困脾土,脾胃升降失司,分清泌浊无权。治宜从中焦入手,健脾和胃、利水消肿。两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调理脾胃有利于运化水湿,而渗湿利水又可使脾土不被湿困,恢复其健运功能。若单纯健脾则嫌利水力逊,若单纯利水则推动无力,效亦不显。选用方剂应据辨证而定:尿少水肿兼呕恶纳少,舌苔白腻者,常选香砂六君子汤合五皮饮或春泽汤合小半夏汤,其中半夏以姜半夏或法半夏为佳,用量一般为5~10克;尿少色黄,水肿,口干,呕恶纳少,苔黄腻者,常选橘皮竹茹汤合猪苓汤;尿少水肿兼腹泻者,常选参苓白术散合五皮饮加车前子,车前子利小便以实大便,且利水不伤阴,宜重用;尿少水肿兼神疲乏力脉弱者,宜增益气之品,常选防己黄芪汤,黄芪以生者为佳,量以15~20克为宜,以免壅中而碍于利水;尿少水肿兼手足不温,胸腹胀满,舌苔白腻,沉迟者,宜暖脾温阳,行气利水,常选实脾饮。需要注意的是,健脾运水非一日之功,欲速则不达,宜守法守方,不可更方过频。再者在尿量渐增、水肿渐退的过程中,应随之减利水渗湿药的比例,过用则易伤阴津。而健脾和胃药连续用一段时间则有利于巩固疗效,使水肿不易反复。

第二,协调水、气、血三者的关系。水、气、血三者密切相关,“气行则水行”“水停则气滞”。行气利水法适用于气滞水停者。若系脾气壅塞,脘腹胀满水停,常用方为导水茯苓汤、胃苓汤、木香流气饮。因肝气郁结水肿加重者,应在利水的同时及时配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类方药,并辅以情志护理,使肝气条达,水液运行。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长期的高脂血症及低蛋白血症,以致高凝、高黏血症,易伴发肾静脉血栓。此外,临床上还可见女性患者月经量少或闭经,双下肢水肿程度不对称,或面唇发黯,舌淡黯或有瘀斑等表现,其中医病机多为水病及血,《金匮要略》说“血不利则为水”,针对血瘀水停应运用活血利水法,常用方剂为加味当归芍药散(自拟方)。

第三,配合食疗方。请参见第11章中的笔者经验方选录中的“黄芪鲤鱼汤”。经长期临床实践证实,患者配合服用自制的黄芪鲤鱼汤食疗方后,利水退肿的效果显著,此法较扩容利尿经济,且肿退后不易反复,部分患者对减轻蛋白尿亦有一定的效果。

2.蛋白尿持续阶段

[脾气虚弱]

(1)主证:神疲乏力,食欲缺乏,大便溏薄,脘腹不适,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弱。

(2)治法:健脾益气摄精。

(3)方药: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作为煎剂服用。党参、茯苓各20克,白术、莲子各12克,扁豆、山药各15克,陈皮、砂仁、桔梗、大枣各10克,炙甘草6克,薏苡仁30克。另加生黄芪、芡实各20克。

[气阴两虚]

(1)主证:神疲乏力,腰膝酸痛,畏寒或手足心热,大便溏薄或干结,舌淡或红,苔薄白或苔少而干,脉细弱。

(2)治法:气阴双补,兼以摄精。

(3)方药:参芪地黄汤(《沈氏尊生书》)。太子参、生黄芪各20克,生地黄、山药、茯苓各15克,山茱萸12克,牡丹皮10克。另加泽泻12克,芡实、菟丝子各20克,陈皮10克。

3.大量激素使用阶段

[热毒壅盛]

(1)主证:胸背及颜面痤疮满布,甚或皮肤感染,面赤心烦,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2)治法:清热解毒。

(3)方药: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金银花30克,野菊花、蒲公英各10克,紫花地丁、天葵子各15克。另加连翘10克。

若心烦者加黄连6克;大便干结者加制大黄20克。

[阴虚火旺]

(1)主证:精神亢奋,五心烦热,痤疮,面赤口燥,舌红少苔而干,脉细数。

(2)治法:滋阴降火。

(3)方药: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知母、山药、茯苓各15克,黄柏、泽泻各12克,生地黄、牡丹皮各20克,山茱萸10克。

疮毒较甚者加金银花30克,连翘12克,野菊花10克;大便干结者制大黄20克;烦躁易怒者加白芍20克,生石决明30克(先煎)。

4.激素撤减阶段

[气虚阳虚]

(1)主证:神疲乏力,手足不温,纳食不香,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2)治法:温阳益气。

(3)方药:保元汤(《景岳全书》)。党参20克,生黄芪30克,肉桂、炙甘草各10克。另加芡实、菟丝子各20克,鸡内金12克。

[肾阴阳两虚]

(1)主证:腰膝酸痛,耳鸣如蝉,手足心热或手足不温,口不渴或咽干,尿清长或黄浊,舌淡或红,苔薄白或少苔而干,脉细数或沉迟。

(2)治法:肾阴阳双补。

(3)方药:肾气汤(《金匮要略》)。制附子片、牡丹皮、泽泻各12克,肉桂、山茱萸各10克,生地黄、山药各15克,茯苓20克。另加菟丝子20克,金樱子15克,紫河车10克。

(五)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单纯运用中医、西医治疗均有一定的难度,应当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西医治疗强调控制血糖,限制蛋白质的入量及降压、降脂治疗。近年来多主张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主要通过降低肾小球内动脉压的机制,而达到减少蛋白尿和延缓慢性肾功不全进程的目的。中医治疗本病从患者不同的证候入手,权衡正邪标本缓急的关系,正虚的病位以肝脾肾为重心,邪实以瘀血、湿热浊毒滞留为主,然后选用相应的方剂。中医治疗后不仅可在不同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症状,同时可以协同西医,具有降血糖、降低蛋白尿及改善肾功能的良好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但是值得提出的是,糖尿病肾病早期治疗和坚持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肝肾阴虚]

(1)主证: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腰膝酸痛,口舌干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而弦。多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伴少量蛋白尿的患者。

(2)治法:滋水涵木。

(3)方药:糖肾1号方(自拟方)。天麻、杜仲、川牛膝、怀牛膝、泽泻、芡实各15克,杭菊花、牡丹皮、制大黄各12克,白芍、生地黄、山药、茯苓各20克,山茱萸10克,川黄连6克,丹参、生石膏各30克。

视物昏花者加谷精草12克;眠不安者加炒酸枣仁20克。

[气阴两虚]

(1)主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畏寒或手足心热,咽干口渴喜饮,尿频量多,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大便溏薄或干结,下肢微肿,舌淡或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而无力。此型多见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伴轻度水肿的患者。

(2)治法:益气养阴。

(3)方药:糖肾2号方(自拟方)。太子参、生黄芪、生地黄、山药、泽泻、玄参、川牛膝、怀牛膝各15克,山茱萸10克,牡丹皮、竹茹、苍术各12克,丹参、冬瓜皮各30克,芡实、茯苓、菟丝子各20克,川黄连5克。

大便干结者加制大黄12克;便溏者以白术12克易山药;微现呕恶者加姜半夏10克。

[阳虚水停]

(1)主证:面色白或萎黄,尿少浑浊,泡沫多,肢体水肿,甚至有胸腔积液、腹水,胸闷腹胀,腰膝冷痛,神疲畏寒,口淡不渴,纳呆甚至呕恶,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迟无力。

此型多见于糖尿病肾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

(2)治法:温阳利水。

(3)方药:真武汤(《伤寒论》)合五子衍宗汤(《证治准绳》)。制附子片、白术、白芍、枸杞子、覆盆子各12克,茯苓、菟丝子各20克,五味子10克,车前子30克,生姜5片。另加生黄芪15克,芡实20克,椒目12克,泽兰叶、巴戟天各15克,砂仁10克。

呕恶者加紫苏梗12克;大便干结者加制大黄15克;心悸气短者加西洋参6克(另煎兑入),麦冬10克,桂枝12克。

在服用上述方剂的同时可配合黄芪鲤鱼汤,每周2剂(请参见第11章笔者经验方选录中的黄芪鲤鱼汤)。

[瘀血阻络]

(1)伴见胸痹

①主证:屡发胸闷痛,时放射至左上肢疼痛,头晕心悸,咽干口燥喜饮,大便干结,舌黯或有瘀点、瘀斑,苔薄黄,脉沉涩或沉弦。此型多见于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者。

②治法:通阳行痹。

③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当归尾、枳壳各12克,生地黄、赤芍、川牛膝、怀牛膝各15克,桃仁、红花、川芎、桔梗各10克,柴胡、生甘草各6克。另加生石膏30克,川黄连6克,丹参20克,芡实、制大黄各15克,天麻12克。

(2)伴见血痹

①主证:肢体麻木不仁,形体消瘦,口渴喜饮,大便干结,乏力腰酸,舌红有瘀点,苔薄黄而干,脉沉细涩无力。

此型多见于糖尿病肾病伴周围神经病变者。

②治法:益气活血。

③方药: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生黄芪30克,当归尾12克,赤芍15克,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各10克。另加山药、生地黄各15克,川黄连6克,芡实20克,杜仲、制大黄各12克。

[湿热浊毒阻滞]

(1)下焦湿热

①主证:尿频、急、热、涩、痛,小腹胀痛,腰胀痛,寒热往来,大便干结,口渴喜饮,神疲乏力,形体消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此型多见于糖尿病肾病伴尿路感染者。

②治法:清热通淋。

③方药:加味导赤汤(自拟方)。生地黄、车前草、黄芩、川牛膝、怀牛膝各15克,竹叶、柴胡各12克,生甘草梢10克,通草3克,白芍、石韦、制大黄各20克。尿赤者,加小蓟30克,炒栀子10克。

(2)湿热中阻

①主证:呕恶频频,纳呆食少,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大便干结,面色萎黄,舌淡苔黄腻,脉沉滑数无力。

②治法:清化湿热,和胃降浊。

③方药: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合生脉饮(《内外伤辨惑论》)。黄连、姜半夏、陈皮、麦冬各10克,竹茹12克,茯苓20克,枳实、太子参各15克,五味子6克,生甘草3克,生姜5片。另加鸡内金12克,制大黄15克,冬葵果20克。

(3)热毒壅阻肌肤

①主证:皮肤屡发疮疡,发热口苦,口干喜饮,形体消瘦,大便干结,尿黄浊,舌红苔黄而干,脉细数。

此型多见于糖尿病肾病伴发皮肤感染者。

②治法:清热解毒。

③方药: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金银花30克,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各12克,天葵子15克。另加连翘、制大黄、皂角刺各12克,天花粉20克,莲子心5克,赤芍15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