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子宫出血案

子宫出血案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证属阴虚血热出血,先予以清热泻火,健脾化瘀止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中医古籍中不见此称,而对于此类出血的症状称之为崩漏,崩与漏有出血量多少和病情缓急之别。冲脉为血海,实际即指子宫太热而致迫血妄行。崩漏即西医学所指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临床一般分为无排卵型和排卵型两大类,无排卵型较多见,占80%~90%,常发生在青春期和绝经期,相当顽固。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是治疗崩漏的重要措施。

1.病历摘要

程某,女,29岁,2006年9月19日初诊。

患者月经周期紊乱2年余,表现为月经量多、有血块,经期延长,1~2周不干净。2005年10月产后出血加重,淋漓不断,甚至屡月不止,时有血块排出。曾经多次到西医院诊治,妇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B超探查子宫内膜增厚,子宫附件等未见器质性疾病。经刮宫治疗,首次效果较好。2006年3月再次出血不止,经刮宫及口服止血药治疗,但效果不明显。

初诊时症见患者面色萎白,精神不振,自诉头晕时作,口干多饮,饮凉水为舒。腰酸腿软,双腿无力,手心灼热,烦热急躁,睡眠欠佳。小便黄,大便干结,3~4天一行。本次自6月开始出血,淋漓不断至今,经血色偏红而质稍稠,有血块及膜状物排出,无明显腹痛。舌苔黄厚腻、质红,脉细数。证属阴虚血热出血,先予以清热泻火,健脾化瘀止血。

处方:炒苍术、白术各10g,炒丹参、党参各10g,法半夏10g,全瓜蒌15g,炒蒲黄15g,炒黄芩10g,茜草炭15g,马鞭草10g,益母草15g,仙鹤草30g,大蓟、小蓟各10g,马齿苋15g,生地黄10g,牡丹皮10g。7剂,每日1剂。

二诊:2006年9月26日。药后第三天出血停止,上述症状有明显改善,口干、手心灼热减轻,睡眠好转,小便仍偏黄,大便2~3天一行,质转软。效不更方,继守原法,加予健脾补肾治疗。上方加栀子6g,地骨皮9g,炒川续断10g,油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0g。14剂,每日1剂。

三诊:2006年10月10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不适,手心灼热完全消失,但小便仍稍黄。10月1日月经来潮,经血色量均正常,无明显血块,无腹痛,8天干净。予健脾补肾巩固治疗,以2006年9月19日方去马鞭草、马齿苋、大蓟、小蓟、茜草炭,加栀子6g,地骨皮9g,炒川续断10g,油当归10g,白术、白芍各10g,茯苓10g,菟丝子10g,女贞子10g。14剂,每日1剂。

2006年10月26日复诊,患者无任何不适,面色精神转佳,2006年10月10日原方再进14剂,以巩固疗效。

2.辨析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中医古籍中不见此称,而对于此类出血的症状称之为崩漏,崩与漏有出血量多少和病情缓急之别。经血非时而下,或量多如注,势若山崩,故谓之崩,即《诸病源候论》所说“忽然暴下,谓之崩中”;或量少淋漓不净,状若器漏,故谓之漏,即《诸病源候论》所说“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崩中漏下,互相关联,互相转化,均属于经血非时而下的出血性病症,合称为崩漏。

崩漏的病因虽然有多种,总起来看,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一是血热型;二是气虚型;三是血瘀型。不过这三类又不是截然划分的,仅是有多有少,有主有次,治疗上仍应有所侧重。病情在发展和疗程中也应因时制宜。前人认为血热是崩漏的重要因素。《傅青主女科·血崩》中云:“冲脉太热而血即沸,血崩之为病,正冲脉之太热也。”冲脉为血海,实际即指子宫太热而致迫血妄行。崩漏即西医学所指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临床一般分为无排卵型和排卵型两大类,无排卵型较多见,占80%~90%,常发生在青春期绝经期,相当顽固。结合西医学对功血的认识,周仲瑛教授认为,崩漏属于经血非时而下的出血性病症,发病机制总属气火逆乱,血不循经,络伤血溢。但气有虚实,火有盛衰,实证为气火亢盛,血热妄行;虚证一为阴虚火旺,灼伤血络,一为气虚火衰,不能统摄。并且可以演变发展为从实转虚,或夹杂并见。若离经之血留滞体内形成瘀血,可致出血不止。治疗当以治血、治火、治气为原则。根据具体病理表现,采用各种相应治法。因出血一般以血热妄行者为多,血热由于火盛,故其基本大法临床中一般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为主。

本案体现了周仲瑛教授治疗崩漏立足辨证,重视各类止血药物的灵活应用,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为主,同时有机结合补肾、健脾、化瘀、解郁等法的学术思想。患者口干多饮,以饮凉水为舒,手心灼热,烦热急躁,小便黄,大便干结,经血色偏红而质稍稠,有血块及膜状物排出,舌苔黄厚腻、质红,脉细数等症表明患者阴虚血分有热,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在出血期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为治疗大法,佐以健脾化瘀止血,由于辨证准确,患者服药3天后血止。二诊加栀子、地骨皮合前方中丹参、法半夏、瓜蒌、蒲黄、黄芩、茜草炭、马鞭草、益母草、仙鹤草、大蓟、小蓟、马齿苋、生地黄、牡丹皮等进一步清热泻火、凉血化瘀止血以澄其源,并加用川续断、当归、白芍、茯苓等合前方中党参、白术补肝肾、益阴血以复其旧。为防寒凉药久用伤脾胃,于三诊去马鞭草、马齿苋、大蓟、小蓟、茜草炭,更加菟丝子、女贞子以补肝肾、固冲任。

周仲瑛教授在临床治疗崩漏时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崩漏的发病缓急不同,出血的新旧各异,因此,治疗崩漏需要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暴崩宜温宜涩,久漏宜清宜通”的原则,灵活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塞流,即是止血。这是治疗血崩的紧急措施。暴崩之际,急当止血防脱。因气血相依,互为关联,失血过多,气无所依,必致浮散,导致气随血脱,故出血的同时,必佐固气摄血,如独参汤、生脉散。若出现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证,须加附子、炙甘草、炮姜等,即使一般大出血者,亦需止血,以防止因出血过多而导致贫血加重。塞流属于急则治标法。

澄源,即正本清源。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是治疗崩漏的重要措施。对一般性的崩漏出血,或者血止以后,一定要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和主次证型进行辨证论治,临床中一般常用清热、补肾、健脾、化瘀、解郁等法以取得佳效。

复旧,即固本善后。崩漏之疾以月经周期、月经量的严重紊乱为发病特点,血止以后当以调理月经周期为治本之法。调理月经周期,必须重视肾,特别是肾阴癸水、肝脾气血、心脑神明,不仅应使贫血得到纠正,而且要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

治疗崩漏三法又不可截然分割开来,塞流需澄源,澄源当固本,互相合参,因证而施,灵活运用。

第二,由于血证的发病机制总属气火逆乱,血不循经而致络伤血溢,为此,当以治血、治火、治气为原则,根据具体病理表现,灵活应用各类止血药物,采用各种相应治法:一为治血,出血量多者,用收涩止血法;血热妄行者,当予凉血止血法;离经之血瘀滞体内者,宜祛瘀止血法;血虚络空,血不能藏者,需用养血止血法。二为治火,实火当用清热泻火法;虚火予滋阴降火法。三为治气,气实者当用清气法、降气法;气虚者需用补气法、温气法。因出血总以血热妄行为多,血热由于火盛,火降血自宁静,血凉则自能归经,故其基本大法应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为主。

第三,崩漏的病机主要在于肾阴虚,但在崩漏病情发展过程中同时还要注意到心、肝、脾、胃的变化。临床当中观察,青春期中学生和围绝经期妇女,凡是心理紧张、心情烦躁、睡眠不佳者,其发生崩漏的比例不仅高,而且也较严重,说明心火、心神在本病中的重要性。其次是肝郁,肝体阴用阳,为阴中之阳脏,最易肝郁,肝郁之后得阴虚而易化火,因此郁火在本病中是常易见到的兼夹因素,尤其是在围绝经期崩漏中非常重要。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崩漏必耗气血,营血既耗,气分亦弱,自然影响脾胃,出现脾胃气虚运化不良的状态。脾胃者,不仅是气血生化之源,而且又有统摄血液的功能,因此脾胃气虚,虽然是崩漏出血的结果,但倒果为因,反过来又必然影响到子宫冲任的固藏与统摄血液,从而加剧出血。因此在治疗中,尤其在出血控制后,在强调滋养肾阴癸水重要性的同时,还要调理脾胃与心肝,先天已衰需赖水谷以滋养,而调理心肝者,在于稳定心理,舒畅情怀,防其发作,以巩固疗效。

(周红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