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力衰竭概论

心力衰竭概论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舒张性心力衰竭以心室顺应性减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增高、心搏量减少为特征。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常合并存在。5.无症状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无症状心力衰竭指左心室功能已有降低,但临床尚无心力衰竭症状。慢性心力衰竭指长期存在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又称Ⅲ度或重度心力衰竭。我国资料显示,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死亡率占40%。

【定义】

由于各种疾病引起的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造成心室充盈和(或)泵血功能异常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特点】

心力衰竭可出现心排血量下降导致的呼吸困难、乏力、运动耐量下降以及体液潴留造成的肺淤血和外周水肿临床表现,但两者不一定同时出现;心力衰竭呈进行性发展,心脏功能逐渐恶化。

【临床分型】

1.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按照心力衰竭发展速度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常见,急性心力衰竭以急性左心衰竭常见。

2.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左心衰竭特征为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左心衰竭发展可出现右心衰竭,即全心衰竭。

3.低排血量型和高排血量型心力衰竭 低排血量型心力衰竭以外周血管收缩为特征,是绝大多数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特征;高排血量型心力衰竭以外周血管舒张为特征。

4.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收缩性心力衰竭以心排血量不足,收缩末期容量增大、射血分数降低和心脏扩大为特征。占心力衰竭的绝大多数。舒张性心力衰竭以心室顺应性减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增高、心搏量减少为特征。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常合并存在。

5.无症状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无症状心力衰竭指左心室功能已有降低,但临床尚无心力衰竭症状。慢性心力衰竭指长期存在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

【心功能分级】

临床心功能分级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提出定义分级,又称纽约心功能分级。

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活动不引起乏力、呼吸困难或心悸,又称心功能代偿期。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又称Ⅰ度或轻度心力衰竭。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轻于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又称Ⅱ度或中度心力衰竭。

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亦有心力衰竭或心绞痛症状,任何体力活动后加重。又称Ⅲ度或重度心力衰竭。

【Killip分级】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临床分级。

Ⅰ级:无心力衰竭,无心功能失代偿体征。

Ⅱ级:有心力衰竭,包括S3奔马律、肺静脉高压、肺淤血伴肺底啰音。

Ⅲ级:严重的心力衰竭,肺水肿伴双肺满布湿啰音。

Ⅳ级:心源性休克,低血压及周围血管收缩征如少尿、发绀、出汗。

【Forrester分级】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血流动力学状态分级。

1级:正常血流灌注和正常非毛细血管楔压(PCWP)。

2级:低灌注压以及低PCWP。

3级:接近正常的灌注压及高PCWP(肺水肿)。

4级:低灌注以及高PCWP(心源性休克)。

【心功能分期】

根据2001年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颁布心力衰竭评估和处理指南,心力衰竭患者分为4期。

A期:患者存在心力衰竭的高度危险,但尚无心脏结构病变。

B期:患者有心脏结构病变,但从来没有发生过心力衰竭症状。

C期:患者过去或现在存在与结构性心脏病有关的心力衰竭症状。

D期:患者有终末期疾病并需要特殊的治疗策略。

流行病特点】

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资料:根据2005欧洲心脏病学年会(ESC)统计,欧洲心力衰竭患者占总人口的5%,美国约有心力衰竭患者500万,每年新增病例超过50万。曾经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年均死亡率达30%~50%,仅25%的男性和38%的女性患者存活达5年。根据2007美国心脏协会与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国家健康统计中心、国家心肺血液研究院(NHBLI)资料显示,65岁以后心力衰竭发生率约为10/1 000,65~74岁男性白种人为15.2%,75~84岁31.7%,大于85岁为65.2%;相同年龄女性白种人分别为8.2%、19.8%、45.6%。我国资料显示,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死亡率占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