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热所致皮肤病

热所致皮肤病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气温下降时病情减轻并可自愈。但应与下列疾病鉴别诊断。同时,其亦可诱发不同程度的表皮病变,如角化过度、轻度的角质形成细胞异形性或明显的侵袭性鳞状细胞癌。这些病变仅在皮肤反复暴露于较低水平的红外线辐射后发生。因此,当慢性和急性热暴露伴发瘢痕或热激红斑时,可易于发生皮肤恶性肿瘤。1.皮肤损害 皮损表现为红斑、皲裂、浸渍、糜烂、渗出。有的特殊病例可出现增殖、假疣状丘疹、结节,有的发生溃疡。

一、痱 子

痱子,亦称粟粒疹(miliaria),是高温潮湿环境中汗孔闭塞导致皮肤内汗液潴留的一组疾病。特点是出汗不畅发生的小水疱和丘疹伴瘙痒。

【病因与发病机制】

汗管堵塞、破裂后汗液积在表皮。由于外界温度高,湿度大,汗腺分泌过多或汗液蒸发不畅,汗液使表皮角质层浸渍,引起汗孔堵塞,汗液滞留,汗管破裂,汗液渗入周围组织引起本病(图27-2)。亦与皮肤表面菌丛特别是球菌丛繁殖增多产生毒素,损伤汗管腔的细胞有关。

图27-2 痱子的发生

【临床表现】

皮肤损害可分为:①晶状粟粒疹(miliaria crystullina),又名白痱。汗管破裂和汗液溢出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皮损为非炎性针头大小透明的薄壁水疱,周围无红晕,1~2d内吸收,有轻度脱屑。②红色粟粒疹(milira rubra),又名红痱,最常见。汗管破裂和汗液溢出在表皮内稍深部,损害为针头大小的丘疹或丘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密集,可融合成片。③脓痱:在痱子顶端有针头大小浅表性小脓疱,疱内容常无菌或为非致病性球菌。④深部粟粒疹(miliaria profanda)汗管堵塞部位较深,位于真皮内垂直走行的导管,汗液淤滞可造成汗管破裂,汗液外渗至周围组织(表27-1)。

表27-1 三种类型的粟粒疹(痱子)

【预防】

外用痱子粉或1%薄荷炉甘石洗剂。但大多数外用制剂增加了角蛋白的损伤和粟粒疹形成,临床疗效似乎不佳。将患者置于凉爽环境中以停止出汗,可防止本病发生。

二、夏季皮炎

夏季皮炎(dermatitis aestivale)发生于夏季的常见皮肤病。主要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所致,尤其高温环境中工作者。多见于成年人,自觉瘙痒、灼热。皮损好发于四肢伸侧和躯干等处,尤以下肢多见,呈对称分布。皮损表现为大片红色斑丘疹,有时为丘疱疹。搔抓后出现抓痕、血痂、皮肤增厚及继发感染。当气温下降时病情减轻并可自愈。但应与下列疾病鉴别诊断。①红痱,常见于儿童,好发于头、面部、躯干及皱褶部位,皮损为密集针头大小丘疹或丘疱疹。②瘙痒症,夏季瘙痒症无原发性皮损,可有抓痕及苔藓样变。

【治疗】

与皮炎湿疹相同。

预后

降温天气凉爽自然痊愈。

三、热激红斑

热激红斑(erythema abigne)是指皮肤反复暴露于不足以引起烧伤的高温,却导致局限性网状色素沉着和毛细血管扩张的一种疾病,由Hartzell于1912年首次报道。

【病因与发病机制】

热激红斑组织学特征与光线性弹性纤维病相似,被称为热性弹性纤维病(thermal elastosis),因长期红外线辐射引起表现为弹性纤维增多、增粗,形成致密的粘连。同时,其亦可诱发不同程度的表皮病变,如角化过度、轻度的角质形成细胞异形性或明显的侵袭性鳞状细胞癌。这些病变仅在皮肤反复暴露于较低水平的红外线辐射后发生。

【临床表现】

1.基本损害 暴露区开始呈一过性网状红斑,反复暴露则红斑明显,呈淡红、暗红或紫红色,边界不清,并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和网状色素沉着,偶可发生水疱、轻度皮肤萎缩和角化过度等。

2.发病特征 本病主要见于从事高温职业者(如玻璃吹制工、面包师和厨师)或身体衰弱长期取暖者。好发于小腿伸侧、胸上部、背下部和腹部。病因去除后,皮损可能缓慢消退。

3.癌变 本病斑块处发生的鳞状细胞癌罕见。Cross报道了162例在炭炉前工作的妇女发生小腿鳞状细胞癌,类似的癌见于日本的“锡盒癌(kairo cancer)”(为取暖而在腹部佩带装煤的锡盒所致)、中国西北部的“炕癌(kang cancel)”(因在热炕上睡觉而在股骨大转子处皮肤发生)和克什米尔的“罐癌(kangri cancer)”(佩带装木炭的罐所致);热激红斑的基底区可发生疼痛性原发性和转移性癌。因此,当慢性和急性热暴露伴发瘢痕或热激红斑时,可易于发生皮肤恶性肿瘤。

【诊断与鉴别诊断】

依据病史和皮损形态易于诊断,应与网状青斑、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症相鉴别。

【治疗】

皮损局部可外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霜,角化性损害可外用氟尿嘧啶软膏或手术切除,宜密切随访。色素沉着用5%氢醌、0.1%维A酸和0.1%地塞米松配成的亲水性软膏治疗可能有效。

四、间 擦 疹

间擦疹(Intertrigo),又名摩擦性红斑,系发生于身体两处皮表面皱褶部位接触所致的皮肤炎症,多表现为红斑、浸渍与继发感染。

【临床表现】

1.皮肤损害 皮损表现为红斑、皲裂、浸渍、糜烂、渗出。由于局部温度高、潮湿,适于真菌生长,念珠菌感染时,除红斑呈牛肉色,糜烂,外周常有卫星状损害如脱屑性丘疹或脓疱,皮肤癣菌感染时红斑界清,活动性边缘有水疱、丘疹、脱屑。有的特殊病例可出现增殖、假疣状丘疹、结节,有的发生溃疡。有报道HPV-6型引起处女性乳房下、腹股间与肛周区疣状增殖,病理为鳞状乳头瘤,用DNA染色证明HPV-6,提示温暖潮湿环境促进HPV-6感染生长。

2.发病特征 由于人体皱褶部位从头部至足部分布较广,最常见于乳房下、腹股沟、腋下和肛周等皱褶部。这些区域发生皮疹归入间擦疹范畴,常见于夏季或闷热天气和出汗及肥胖者。自觉症状有痒、烧灼感。

【诊断与鉴别诊断】

好发于间擦部位的红斑、浸渍、糜烂、渗出可诊断本病。

本病应与尿布皮炎、湿疹、接触性皮炎、念珠菌感染、股癣等鉴别。

治疗皮肤皱襞处保持清洁、干燥,施以扑粉减少汗液,避免局部刺激。早期红斑用扑粉即可,瘙痒明显时加用1%薄荷和2%~5%樟脑。糜烂、渗液者用3%硼酸液湿敷,干燥后改用新霉素松馏油糊剂或锌油糊剂。继发感染者做相应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