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热的中医药治疗

发热的中医药治疗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热的原因多与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质量降低,或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继发性感染和白血病细胞过度增生、浸润有关。另外,发热也可由治疗相关因素引起,如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时可出现霉菌感染,以致高热持续不退,有时这种感染往往成为白血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此型临床较少见,用温热药时要注意防止出血。

临床中,约半数白血病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程度不等,热型多样,可见弛张热、稽留热或间歇热等。体温可在37.5~38℃,亦可高达到39~40℃,体温迅速升高前可有畏寒、寒战等症状。发热的原因多与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质量降低,或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继发性感染和白血病细胞过度增生、浸润有关。一般来说,高热,体温达到39~40℃以上,多由继发性感染引起,特别是当中性粒细胞<1.0×109/L时更易发生。另外,发热也可由治疗相关因素引起,如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时可出现霉菌感染,以致高热持续不退,有时这种感染往往成为白血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认为,白血病发热可有三种原因,即外感发热、邪毒内发及虚热(或内伤发热),下面分述之:

1. 外感发热 多因火热之邪入侵所致,属实证。常表现为一时性突然发热,伴头痛身痛、咽喉疼痛,或伴有咳嗽咳痰,治宜疏表清肺,清热解毒,方用银翘散加减。组方如下:金银花15g,连翘15g,薄荷12g(后下),淡豆豉10g,荆芥10g,竹叶12g,桔梗10g,牛蒡子12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对高热不退者可加用水牛角粉或羚羊角粉,笔者常用羚羊角粉1g分冲,具有很好的退热作用,亦可加用安宫牛黄丸。

2. 邪毒内发 此主要指白血病本身所致的发热,其特点是在病情恶化时或进展时出现发热,且热不为汗解,临床上也找不到感染灶。表现为壮热口渴,汗多,语声洪亮,脉多洪大数而有力,舌质红,苔黄。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用清瘟败毒饮、黄连解毒汤等。组方如下:生石膏20~30g(先煎),地黄15~30g,水牛角1.5g(先煎),黄连10g,栀子10g,桔梗10g,黄芩12g,知母12g,赤芍10g,玄参10g,连翘12g,牡丹皮10g,鲜竹叶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可酌加具有抗癌作用的药物,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药子、山慈菇等。我们在临床中一般均加白花蛇舌草30g。

3. 虚热 为内伤发热。多因气虚或阴虚(血虚)所致。一般体温在37.5~38℃,多为潮热。

(1)阴虚发热表现为五心烦热,头晕耳鸣,潮热盗汗,口干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方用青蒿鳖甲汤或清骨散加减。组方如下:青蒿12g,鳖甲20g,地黄12g,知母8g,牡丹皮10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临床中可酌加白薇、地骨皮、石斛等,可加强退虚热之功。

(2)气虚发热多表现为无规律低热,身倦懒言,精神萎靡,胸腹灼热,食少便溏,自汗,舌淡苔白,脉虚数无力。治宜益气补中,甘温除热,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组方如下:黄芪20g,党参10g,白术12g,当归12g,陈皮6g,升麻6g,柴胡1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若见自汗多者,可加煅牡蛎、浮小麦、麻黄根、五味子等收敛止汗;若伴头痛恶风,脉弦微细者可加白芍、细辛、川芎、蔓荆子等以祛风止痛。但此型临床较少见,用温热药时要注意防止出血。

4. 笔者曾以化斑汤为主,仿焦树德老先生之法,在方中加地黄15~20g、连翘15g、小蓟30g、忍冬藤30g、藕节炭20~30g、白茅根30g,玄参改为20g,用于治疗白血病患者高烧不退兼见皮下出血者,每取良效。

化斑汤组方如下: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2g,生甘草9g,玄参9g,水牛角12g,粳米30g,水煎服,日服3次。渣再煎1杯,夜1服。

5. 除用药治疗外,正确饮食在白血病发热的治疗中也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分清食物的寒热属性,特别在发热期,要避免食用温热性的食物,以免食热助热而加重病情。其次,要注意饮食的搭配,以均衡营养,提升机体免疫力,正气旺盛则易抗邪外出,对发热乃至白血病本身也具有积极的辅助治疗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三种类型的白血病发热有时单独出现,有时亦相兼出现,治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只要谨守病机,仔细辨证,准确用药,合理膳食,一般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