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疗法(biofeedback therapy,BFT)是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60年代中期后开始应用生物反馈和自我调节的原理治疗疾病。生物反馈疗法是应用电子仪器,将人们正常意识不到的生理变化(如肌电、皮温、心率和血压等),转变为可以被人感觉到的信号,如以视觉或听觉形式显示出来,再让患者根据这些信号,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非随意性的生理活动的治疗或训练方法。
一般情况下,人体是通过自身健全的调节机制来克服外环境的变化,而产生适应性反应,保持内环境平衡,使人体处于健康的状态。人体进行自我调节的方式主要有3种: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器官组织的自我调节。神经调节是人体主要的调节方式,是通过反射活动完成的。反射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这5个环节。神经反射活动有两种,一是条件反射,可经过后天学习或训练而获得,属于高级的神经调节方式(根据巴氏学说可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反射);二是非条件反射,是人与动物共有的反射活动,属于较低级的神经调节方式。
工具条件反射(属于第二信号系统反射)受意志控制,此种条件反射的建立,要通过一定的操作或使用工具,是一种比较复杂和比较高级的学习。生物反馈疗法多与内脏和自主神经的工具条件反射有关。形成工具条件反射时需要有几个基本因素,即:①靶反应,是实验者和受测试者均希望得到的一种特异反应,如EMG、BP、心率的变化等;②强化刺激,是当生物反馈仪出现靶反应时向受测试者提供的如声、光、图像、仪表读数等的反馈信号;③有接收和放大作用的电子仪器。
生物反馈治疗的原理:人通过对外界信息的感知而产生情绪与心理反应,出现心理边缘系统反应,刺激下丘脑和垂体而引起了应激生理反应。再通过生物反馈仪,经过有意识的学习或训练,使人体间接感知体内的信息变化产生情绪与心理反应,出现心理边缘系统反应,又刺激下丘脑和垂体从而产生生理反应,达到对应激反应的修正。生物反馈训练能加强机体对体内信息的直接感知,提高灵敏度,使间接感知转化为直接感知,达到由意识控制内环境、调节机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目前,生物反馈疗法在临床和康复医学中主要用于: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的松弛性训练(如痉挛性瘫痪、紧张性头痛等);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的功能性训练或肌力训练(如弛缓性瘫痪、四肢瘫痪等);调节心律失常、高血压及胃肠运动功能亢进等。
(顾 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