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研究的目标与价值

本研究的目标与价值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此为出发点,CDA认为在各种语境下生成的语言表达形式和交流的意义之间并不是一种任意的关系,话语中总是充盈着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和种族的意义,但表现形式却很微妙,令人觉得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难能可贵的是,CDA不仅具有批判性,还具有自反性。
本研究的目标与价值_话语偏见的跨文化分析

第三节 本研究的目标与价值

不同文化群体间出于各种原因所产生的偏见表现在语言中就形成了语言偏见,而语言偏见反过来又维护和再生了偏见。在当今世界的跨文化传播活动中,各种显性和隐性的语言偏见都大量存在。然而,隐性的语言偏见由于其表达的间接性、策略性、隐蔽性和微妙性,并且与意识形态和权力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感知、态度和行为。所以,跨文化传播中的这种“自然化的”(naturalized)和“习惯化的”(habitualized)的语言偏见更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在梳理、整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上,打破学科界限,找到切实可行的理论和方法。

从以上文献回顾,我们可以看出群体间语言偏见理论和话语分析路径的偏见研究主要是从事不同学科研究的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问题——“语言是如何微妙地表征(种族)偏见?”所做的研究。前者是一些社会心理学家采用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的方法对群体间语言偏见现象所做的研究;后者则属于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在比较语言范畴模式理论(LCM)、群体间语言偏见理论(LIB)以及某些话语分析方法对偏见问题的研究基础上,笔者认为,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的理论基础、旨趣、原则和方法非常适合跨文化传播的语言偏见问题的研究,所以,也就被选定为本研究的基本研究路径。批评性话语分析是相对于自主语言学(autonomous linguistics)的一种工具语言学(instrumental linguistics),其基本的语言学理念是语言的使用具有社会性,语言(或话语)不仅反映社会,也建构社会。以此为出发点,CDA认为在各种语境下生成的语言表达形式和交流的意义之间并不是一种任意的关系,话语中总是充盈着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和种族的意义,但表现形式却很微妙,令人觉得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所以,CDA的目的是要揭示文本中通过各种语言策略所表达出来的,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立场、视角)意义,尤其关注那些人们习以为常的偏见、歧视、不平等、不公正、权力关系等在实施、隐藏、自然化、合法化、再生产时的话语过程,还要解释其生成的社会文化条件以及在权力斗争中的作用。难能可贵的是,CDA不仅具有批判性,还具有自反性。“‘批判性’意味着去展示各种隐在的预设与话语的生成性规则,同时也意味着介入,这使得它自身——暗中地或十分显著地——成为一个社会-政治性的行动。‘自反性’则意味着时时提醒分析者去理解什么是他/她自身的诸种限制。”[58]和话语分析一样,批评性话语分析也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拥有多个分支,其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各有侧重点,关于这些将在第二章中详述。

本研究试图达到以下目标:

一、全面、系统、批判性地评述群体间语言偏见(Linguistic Intergroup Bias)的理论与实践,使人们对该理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个工作在《绪论》部分已经完成),并将其应用到跨文化传播的话语偏见问题研究。群体间语言偏见理论虽然是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在微观的语言范畴层面(词汇的具体—抽象度)上对内群体/外群体间存在的偏见所进行的研究,但本身就具有跨文化传播的色彩,它所提出的问题、理论和方法对跨文化语言偏见问题的研究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挖掘和拓展。

二、针对群体间语言偏见理论和一些话语分析方法在研究语言偏见中存在的不足,本研究转向当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批评性话语分析。本研究将探讨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去研究跨文化话语偏见的可行性,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三、通过研究跨文化传播中的话语偏见问题,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一更为宏观的命题:语言不仅反映或表征(reflect or represent)社会实体和关系,还建构或构造(construct or constitute)了它们。

四、通过整合各种研究语言和偏见的相关理论,本研究将以诺曼·费尔克拉夫的三维批评性话语分析框架(文本分析、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并融合新闻传播学理论、解释学理论、文化研究理论、后殖民文化批评理论、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等,并结合具体案例,来全面分析跨文化传播的话语偏见问题。

本研究要达到的目的其实也就是本文的价值所在。简单概述一下就是:以批评性话语分析为基本路径,综合其他理论和方法(如语言范畴模式理论、群体间语言偏见理论、话语分析、哲学解释学、文化研究、后殖民文化批评等),对跨文化传播中的话语偏见问题进行全面的、深入的文本分析、话语分析和批评分析,并提出“反话语”(counter discourse)策略来消减跨文化话语偏见。本研究还期望为那些对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解决实际社会问题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理论上的解释和方法上的演示。因此,本研究是一个理论探讨型和实际应用型相结合的研究论文,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的一项空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