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积极参加各级业务比赛活动

积极参加各级业务比赛活动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新手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加这些活动,基于比赛案例进行反思,学习他人的优秀做法,发现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的短板和经验上的欠缺。我成长的信心就来自首次参加全县的优质课评选。之后我又陆续参加了县、市和省一级的教学能手评选,并取得了成功。在准备山东省教学能手评选前,我提前一周到了讲课现场,那次是在山东省潍坊市广文中学参加的比赛。最后,我成功了,获得了山东省教学能手的称号,那年,我已经四十二岁了。

当你进入真正的学校教育生活,可能会遇到来自教研组、学校,以及县区甚至省市的各种业务比赛,如优质课评选、论文评选、课例评选、教学能手比赛、骨干教师比赛、班主任主题班会课比赛等,也会遇到一些诸如公开课、研究课、说课、评课之类的活动。作为新手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加这些活动,基于比赛案例进行反思,学习他人的优秀做法,发现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的短板和经验上的欠缺。这些活动是你快速成长的平台和养料。

我成长的信心就来自首次参加全县的优质课评选。那是刚毕业的第二年,记得得了个一等奖,这提振了我的自信心,我又参加了全市的优质课评选,这一次得了个二等奖。收获不仅仅是得了奖,更重要的是我的同事们在我试讲后一遍遍地给我提出修改的意见。我认为,这种同伴互助是使你逐步走向成熟,取得长足进步的重要支撑。

之后我又陆续参加了县、市和省一级的教学能手评选,并取得了成功。每一次讲课前,我都非常认真地准备,虚心听取同事们的意见和建议,一遍遍地试讲,一遍遍地修改,对着镜子、在操场上、睡觉前,我都会自言自语,准备我的课。

在准备山东省教学能手评选前,我提前一周到了讲课现场,那次是在山东省潍坊市广文中学参加的比赛。我在宾馆里进行了疯狂的准备工作,因为不知道具体讲什么课题,我就把整个教材每一个单元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不知那时何处来的勇气和力量,三天时间,我把十篇课文全部背过,并进行了初步的课堂设计。我抽签的时间定在星期三晚上。等到星期三,我抽签后知道了自己的课题,并且知道是在星期五下午第一个讲,于是从星期三晚上到星期五上午,我展开了通宵达旦的备课行动,分析文本、设计方案、寻找教学素材与课程资源、做课件、制作一些学习辅助工具等。饿了时,便啃口面包,眼睛却盯着教案课件在反复试讲修改。后来,是同事反复催促我,先去睡几个小时的觉吧,否则星期五下午会没有精神讲课的。最后,我成功了,获得了山东省教学能手的称号,那年,我已经四十二岁了。

为了参加论文评比,我接到课题后,就开始四处寻找资料,那时没有几台电脑,更不知道还会有知网等平台可以帮助查询资料。写完后,我就拿着手抄的文章去找学校的同事帮助自己修改。我争取参加每一次的论文评选活动,每一次我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在查询资料、构思文章、修订文章的过程中,我慢慢体会到了撰写各种文章的方法与技巧。

不要怕自己没有基础、没有实力与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一起参加比赛,贵在参与,没有参与,永远也学不会更好的本事,也永远不可能踏上更高的平台。

在我现在的学校,有一种经典的,也是大家熟悉的课例研究的行动,即同课异构。我会创造条件,让年轻老师之间,或与他们的师父,选定同一课题,各按自己的思路上课,年轻老师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他人的亮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启发。为了更大力度地推动这件事情,我还为他们创造条件与外校甚至外省市的学校的老师进行同课异构。参加活动的老师都非常重视,他们有时为了准备好一堂课,反复磨课三到四次,一个个方案和想法被推翻、被否定,有的老师都急得哭了,有的彻夜修订准备。这件事情是很逼人的,有很大的挑战性,但是他们完成任务后,都很高兴,都向我表示感谢,因为他们都获得了收获,赢得了成长。

在此,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多年来关于课例研究的几种做法,它们对于我的专业成长帮助很大。

喜欢阅读一些杂志或报纸上的课堂实录,并且有计划地进行收集整理,特别是那些有代表性的名师课堂的实录,不仅仅是我所教学的英语学科,其他学科的我也收集下来进行参考。我会把里面的一些案例、资源或方法整合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在备课时,我会完整地阅读实录,认真思考里面的逻辑与理念,把他人的优秀做法变成我自己的做法。这个过程是狠下功夫的备课过程,但是当看到我的学生因为我带来的与过去不同的新方法、新思想而露出惊奇的目光,处于兴趣盎然的学习状态时,我会变得异常轻松与兴奋。

当以整体的架构与流程为基础进行课例研究与实践一段时间后,自己的目光会自然锁定在一些相对比较微观的课堂环节上,也就是一些切入点较小且自己比较感兴趣或感觉比较薄弱的课堂问题。如研究课堂的情景导入、问题的设计与提出、课堂对话与倾听、学习方式的选择与操作、评价的方式与规则、预习与作业的设计等,甚至还可以研究更深入或更小的点,如目标的主体性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作业分层设计研究、学生回答问题礼仪研究、课前候课研究、环节过渡语研究、范读研究等。

对案例要学会鉴赏与分析,要看出案例背后的逻辑与理念,看出作者设计这个案例的价值取向与策略。不管这个案例是基于特色与优点,还是基于失败与缺点,都要从里面挖掘到它应有的意义,明晰作者之所以选择此案例的目的与价值。如果有专家点评更好,要好好领会专家提炼的思想与主张,这是理论与实践最直接、最明白的结合方式,它会让你获得意想不到的灵感。

围绕一个主题,想方设法去收集各种材料,认真分析梳理,自己的想法会自然变成自己的看法。随着对每一次主题的梳理研究,你的学科素养与研究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如对学习目标的研究,从双基目标到三维目标再到基于核心素养的目标,我搜集了各种资料,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不仅对这三个历史时期的目标要求有了清晰的辨别与理解,还生成了自己的观点。我的课堂学习目标观有如下四个维度:一是行为主体——谁来学。是学习者而不是教师。二是行为表现——怎么学。可操作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解答等,旨在说明“做什么”。三是行为条件——特定限制和范围。如根据参考书、按课文内容、不用笔算等,旨在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做”。四是表现程度——学到什么程度。如没有语法和拼写错误、百分之九十正确、三十分钟完成等,旨在说明“要多好”。

不少老师认为,上完课后课程教学就已经终结了。其实不然,教师的专业水平分界线,往往就在这个“行动反思”上,就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这最后一公里。每次上完课,我都会撰写一段教后反思,或一两百字,或五六百字,或一两千字,这些反思性文字是我专业提升的佐证,更是下一步行动的催化剂,还是用于自己课题研究的鲜活资料。

我的这些经验,虽然算不上多么专业,却很实用。这是我开始从教至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悟出的经验,我想,对年轻人应该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我还要告诫年轻老师们,这些行动很吃功夫的,也会让你感觉很累,但是我认为,只要坚持做下去,奇迹就会在你的课堂里出现,你离优秀教师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

现如今,信息技术发达,你在参加各种比赛活动时,可以进行录像或录音,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课堂实录光盘,回来后进行再学习、再研究,并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进行探索尝试。

起码请记住这种方法——将学来的知识和方法在自己的课堂上再实施一遍,然后就彻底领悟了很多道理,自己此时的感觉是,又进步了一大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