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质量主动监控模式探索

教学质量主动监控模式探索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目前所开展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估都是这一模式的产物。因此,教学管理模式应是一种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以激励为主的管理模式,即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应采取主动监控模式而不是被动监控模式。并且,计划环节中的教学质量监控更为重要。如前所述,在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主体包括学校相关行政人员、广大教师、学生、专

袁剑波 杨伟军 郑健龙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410076)

作者简介: 袁剑波(1964—),男,湖南益阳人,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道路经济与管理及高等教育管理。

摘 要: 教学质量主动监控模式是一种基于事先监控的预防性监控模式。它更加重视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条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将监控环节提前,强调督、导结合,以导为主; 监控与激励相结合,以激励为主; 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条件的监控与过程监控和结果监控相结合。实施主动监控模式,应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新体系,明确监控内容; 创新监控机制与机构,落实内部质量监控主体; 改革教学质量监控方式,建立基于统计数据的质量状态考评体系和考评制度,使质量监控更具主动性、预防性、前馈性。

关键词: 教学质量; 主动监控; 督导结合; 事先监控; PDCA循环

20世纪中叶,戴明提出了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模式,强调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改进(A)的不断循环来保证和提高质量。这种以持续改进为理念的质量管理模式对提高质量效果明显,因而得到了全面推广及广泛应用,并被逐步引入到教学质量管理。可以说,目前所开展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估都是这一模式的产物。

但这种教学质量监控模式总体上是一种被动监控模式。因为它简单地采用了质量管理理论的PDCA循环,将检查环节C置于实施环节D之后或实施过程之中(过程监控),通过被动地检查发现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案。因而该模式只能对以后的工作产生改进作用,而对已经开展的教学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很难提前预知,即已经发生的“误人子弟”现象无法消除,“误人子弟”的后果无法挽回。另外,由于被监控对象——教师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以及监控者与被监控者在思想、理念、方法上的差异,使得该模式在产生一定的积极效果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消极后果,甚至损害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该模式的被动性还表现在许多高校及高校内部在对待政府的教学评估、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上往往表现出“要我评”而不是“我要评”的被动态度。

教学质量监控模式可分为主动监控模式与被动监控模式。

教学质量主动监控模式是针对现有监控模式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教学质量监控新模式。

一、主动监控模式及其原理

1.主动监控模式的内涵

主动监控模式是一种基于事先监控的预防性监控模式。它不仅实施事后检查,还将检查环节C置于实施环节D之前、计划制订环节P之后。它更加重视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条件)P对质量的影响,强调督、导结合(以导为主); 监控与激励相结合(以激励为主); 对人才培养计划和办学条件的监控与过程监控和结果监控相结合,因而对教育教学管理比被动监控模式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2.主动监控模式的理论基础

主动监控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现代质量管理理论。现代质量管理理论认为,计划是质量管理各环节(P、D、C、A)的首要环节,质量出自计划而非出自检查,即质量是计划和设计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而且在PDCA大循环的P、C等环节中,还有PDCA小循环。

图1表明,一项计划P的制定,也是通过PDCA多轮循环后形成的(见图1中大循环P环节中的PDCA小循环),即对计划的制定也需要实施监控制度(见小循环中的C环节),而不只是在计划实施时才实行监控制度。另外,针对检查环节C,也需要按PDCA循环原理制定详细的监控方案,并在实施中动态地不断完善和提高。

图1 质量管理PDCA循环示意图

图1同时表明,被动监控模式是对PDCA循环理论狭义理解的产物,是与现代质量管理理论不相适应的,而主动监控模式才是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在教学管理中的科学应用。从这一理论出发,决定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包括与此相应的师资配备和教学条件建设),并且,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形成过程中,应加强审核与评估,它是保证人才培养计划本身具有高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在审核与评估中,应不断完善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案。

另外,主动监控模式也是现代激励理论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代激励理论认为,高校教师这一特殊群体有着与普通群体不同的需求层次,他们多数人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为人师表、忠于教育事业的价值追求。因此,教学管理模式应是一种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以激励为主的管理模式,即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应采取主动监控模式而不是被动监控模式。实行督、导结合,以导为主; 监控与激励相结合,以激励为主,从而调动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教学质量。

二、主动监控模式实施方案

1.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新体系,明确主动监控模式下的监控内容

从图1可知,教学质量监控不仅存在于检查环节中,也存在于计划环节和其他环节中。并且,计划环节中的教学质量监控更为重要。因此,从主动监控模式出发,应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新体系,明确主动监控模式下的监控主体和监控内容。

全方位是指教学质量监控中,应做到政府、高校、社会三方联动,并且三位一体。

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由于政府是高等教育的主管者,高校是高等教育的承担者,社会是高等教育的投入者和被服务者,因此,政府、高校和社会对教学质量监控具有共同的权力与责任,他们都是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主体,各司其职,分工协作。通过政府监督(评估)、社会监控(包括用人单位和社会专家的评价、反馈、督导等)、高校自我教学质量管理,来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尤其是作为高等教育主体的高校更应该建立学校督导、同行相互听课、学生评教等学校内部各方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多层次是指教学质量监控应包括教学计划与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多个层面,并且,应将监控重点放在教学计划与教学条件等影响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上。政府监控的重点是大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的人才培养计划、办学条件(包括师资配备、教学设施、实验仪器设备等)。高校内部监控应覆盖各个环节和所有层面(教学计划与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并且高校教学督导的重心要前移,由过去的以过程监控和效果监控为重点转到教学计划与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监控并重; 高校内部监控包括行政监控、专家监控和学生监控等方面,行政监控的重点是教学计划与教学条件,专家监控的重点是教学过程,学生监控的重点是教学效果。社会监控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效果。高校应将决定教学效果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条件、教学过程等向社会公开,或聘请用人单位专家进行监控,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另外,从主动监控模式出发,社会监控可延伸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包括参与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和教学内容体系的完善,督导结合参与专业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等。

2.创新教学质量监控的机制与机构,落实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主体

如前所述,在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主体包括学校相关行政人员、广大教师、学生、专家等。可以说,从主动监控模式出发,教学质量监控无处不在,人人有责。因此,高校有必要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的独立专门机构,来组织、协调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独立地对学校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进行监督,从而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对独立的高校管理新体制,避免教学质量保障过程中当事人“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现象,确立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形成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教学质量监控机构的职能应包括督、导、评(评估和评优)三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督导结合、以导为主,监控与激励相结合、以激励为主的主动监控模式落到实处。

3.改革教学质量监控方式,使质量监控更具主动性、预防性、前馈性

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采用总结评估和期末检查的监控方式,是一种被动监控模式,并且带有主观性,无法客观、准确地进行监控和评价。从主动监控模式出发,其监控方式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建立基于统计数据的质量状态考评体系和考评制度,以状态考评代替传统的总结汇报和结果检查式的质量监控方式。在基于统计数据的质量状态考评体系中,将影响教学质量的各要素纳入考评体系,建立相应的观测点和评分办法; 在评价体系设计中,将“条件”“过程”和“结果”纳入考评体系,做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如设立“授课教师”这一条件和过程管理指标,并以“正副教授授课的教师比例”“教龄不超过2年的青年教师比例”“人均教学工作量”“最高教学工作量”“教师调停课率”等为观测点,制定相应的评分办法; 又如设计“教学效果”这一结果性的目标管理指标,并以“学生到课率”“学生评教优良率”“专家评教优良率”等为观测点,制定相应的评分办法等等。观测点的选择尽量以客观数据为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对质量状态进行考评,从而使质量监控结果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使质量监控工作更具主动性、预防性和前馈性。

(2)将新教师授课和教师授新课纳入重点监控范围,并采取预防性的监控模式。即将监控重心前移,重点进行课程授课前的试讲; 多组织公开课和示范课,并督促新授课和授新课的教师认真参加学习; 授课前,督促其参与听课和认真备课,要求至少参与过一至两轮听课等等。另外,对每位教师的每门课程进行考核,并建立教师绩效档案,将考核结果和评优、职称晋升紧密结合起来,对考核不合格教师停止该课程授课资格等等,即采取督、导结合以导为主,监控与激励相结合以激励为主的主动监控方式。并且每年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一轮评审、修订和完善工作,保证人才培养计划的质量和特色。

三、教学质量社会监控

由于高等教育质量是以用人单位和社会满意为标准,因此,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应建立以用人单位和社会监督为基础的教学质量社会监控机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需要相应的体制、机制和方法。由于社会监控具有持续性、动态性以及体现需求个性的特点,因此,它与整齐划一的政府评估(监督)相比,具有不可替代性,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此,有必要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社会监控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教学质量社会监控的实施。

教学质量社会监控方法可采用过程控制法、专家咨询法或二者的结合。过程控制法即聘请用人单位和社会专家对教学的全过程从人才培养计划到各教学环节进行评价和监控,该方法要求专家专业而且专职(或者兼职),监控成本高,效果好; 专家咨询法则定期聘请用人单位和社会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质量提出意见和建议,监控成本低,但时效性不够。实践中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

(1)成立有用人单位参与的就业指导委员会,动态收集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意见和要求,以及对课程设置的要求,不断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

(2)围绕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聘请用人单位专家督、导结合开展实践教学。如在实习中实行“双导师制”,聘请用人单位专家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进行实习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在毕业设计环节中主动聘请用人单位(设计、施工单位)和社会专家对毕业设计进行指导和质量监控,专家参与选题、专题讲座、过程指导、中期答辩及毕业设计答辩等。

(3)成立有用人单位参与的专业评估委员会,定期进行专业评估。

教学质量社会监控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目前,一些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已自发开展这项工作。

四、主动监控模式应用实践

在一系列研究及方案论证的基础上,学校一方面积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程专业认证等政府组织的评估、认证工作; 同时聘请用人单位专家,督、导结合对毕业设计、工程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社会监控,以及成立由用人单位组成的“就业指导委员会”,动态收集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主动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 完善学校内部“教学督导制”“领导和教师听课制”以及学生评教制度;定期开展课堂教学普查; 从学校层面组织新教师试讲(作为新教师上讲台的资格审查)、上公开课与示范课。从2008年我们开始全面进行主动监控模式的应用实践。

一方面组建了教学质量监控的独立专门机构——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负责全校教学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以及各项教学督导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并按照“督、导结合,监控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承担学校的督、导、评(评估及评优)等职能。在此基础上对学校已开展20年且卓有成效的“教学目标管理制”进一步完善,通过研究与设计,建立了基于统计数据的《教学质量状态考评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以及对各二级学院进行过程管理与教学目标管理相结合的考评制度。以“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建设”“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为主线,将学校发展目标及本年度工作要点和要求有机融入《指标体系》,按照量的数据进行质量状态考评; 以“教学目标管理制”为载体,实施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及PDCA循环。通过院(部)年度教学质量状态考评,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贯彻学校“质量立校”的发展战略,建立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

《教学质量状态考评指标体系》见表1。它由5项一级指标,22项二级指标构成,下设若干个观测点。五项一级指标分别是: 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特色。各指标的权重是由学校的办学定位、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对人才培养和办学质量的影响度所决定的。对于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其实践教学所占权重最大(28分)。考评实施过程中,各二级指标的权重还可分解到相应的观测点上。

《指标体系》的制定,体现了主动监控理念,贯彻了以下原则:

(1)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原则;

(3)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以激励为主的原则;

(4)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5)常规管理与重点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6)共性与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表1 教学质量状态考评指标体系表

教学质量状态考评工作由校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组织进行。工作人员事先提供教学质量状态数据及评分情况,主管领导负责审查和核实,对那些需要通过专家评比的指标如毕业设计质量等,则事先及时组织督导团专家开展检查评比工作。考评结果按总得分排序,并将评价结果在校园网上公示。综合评比为优秀的单位原则上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4个方面均为优秀(排在全校前列),以促使各二级学院全面重视各方面的建设与管理,而不是有所偏废。优秀单位进入学校目标管理综合考核排名中(综合考核还包括科研、学科建设等其他方面)。学校规定综合考核“优秀”的单位必须在教学质量考核评比中“优秀”,并给予物质及精神奖励。

在对各二级学院开展教学质量状态考评的同时,学校还制定并实施针对每位教师每门课程的《教师课程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记入教师的教学业绩档案。对希望获得考核“优秀”的教师,采取事先申请的考核制度,让他们在学期初提出优秀申请,并主动接受督导团专家的监控和评价。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考核综合得分以百分计,综合得分参考权重是: 学生评课60%,同行、专家评课30%,所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及课外辅导情况10%。上述工作极大地激励和促进了各二级单位及广大教师进一步确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意识,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

五、结语

教学质量主动监控模式及以二级学院为对象的教学质量状态考评工作已在学校实施两年。在实施中,每年均要针对PDCA循环中提出的质量改进重点动态调整观测点、指标权重甚至指标体系。随着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及高校管理重心下移到各二级学院,教学质量主动监控模式及以二级学院为考评对象的教学质量状态考评工作对促进各二级学院重视教学及教学管理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目前,教学质量主动监控模式及教学质量状态考评工作已推广到独立学院。由于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是由各二级学院承担的,通过实施教学质量状态考评可推动各二级学院深化独立学院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高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主动监控模式还被引入到个人年度考核和部门年度考核中,并实行年度考核评优的事先申请制度。当事人或部门如希望获得年度优秀的考核结论,则应在年初提出申请,主动接受监控和跟踪评议。这样既规范了年度考核工作,避免了过去的“轮流坐庄”现象,同时又创建了争先创优的学院文化。表2是《年度考核指标体系表》,有“机关作风”和“工作绩效”两个一级指标。其中,“机关作风”有原则性、责任心、中心意识、服务意识、出勤情况、协作能力6个二级指标; “工作绩效”有常规工作、创造性工作两个二级指标。考评工作是贯彻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后加强微观管理”的指示、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内部绩效考评的一项重要举措,很好地发挥了总结工作、交流经验、促进发展的作用。为学院目标管理及各部门更好地开展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表2 机关部门(个人)年度考评指标体系表

目前,在考评工作中,对一些需要根据专家检查结果进行主观评价的指标,如何避免主观评价对客观公正的影响,依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毕业设计质量需要专家评议,为搞好这项工作,学校组织专家组进行集体检查评定,但专家评价的最终结果是各单位得分基本相同,相差无几,这个结果与事实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观测点应尽量采用客观量化的数据。

参考文献

[1]W·爱德华兹·戴明(W. E. Deming). 戴明论质量管理[M]. 海口: 海南出版社,2003.

[2]A. V. 菲根堡姆. 全面质量管理[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3]韩福荣. 现代质量管理学[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尹瑛,袁剑波. 论现代高等教育质量观与教育质量社会监控[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