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师,你能接受批评吗

老师,你能接受批评吗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齐威王倒好,居然都受下了,而且还给赏赐。齐威王贵为诸侯,对吏民有生杀予夺大权,居然能够主动讨骂,其胸怀和智慧令人称道。一些缺陷和错误,看起来无伤大碍,也无关“面子”,人们能乐于承认,如算错钱,认错人,走错门,拿错东西,做错了题目。很少看到有老师诚恳坦荡地接受他人的批评,认真地面对自己的过错和失误。在我看来,特别好面子,不容易看到自身的过失,不容易接纳他人的批评,应该算是我们老师易犯的毛病。

凡人都爱听好话,不愿听批评和指责之辞。

这是人性的弱点之一。

想要克服这种弱点,不容易。

据传,孔子的学生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邹忌讽齐王纳谏》向我们展现了同样闻过则喜的古代明君:在聆听了邹忌一番动情规劝后,齐威王竟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谏”倒也常见,但“面刺”“谤讥”,可都不是听着舒服的话。前者是当面不客气的指责和批评,后者是背后的议论和牢骚。齐威王倒好,居然都受下了,而且还给赏赐。齐威王贵为诸侯,对吏民有生杀予夺大权,居然能够主动讨骂,其胸怀和智慧令人称道。

虚心接受批评的结果如何呢?

一开始是提批评意见的人“门庭若市”,后来是“时时而间进”,最后竟“虽欲言,无可进者”,终至于使齐国“战胜于朝廷”。

后来的唐太宗,也同样善于接受他人的批评,由此创造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接受他人批评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一些缺陷和错误,看起来无伤大碍,也无关“面子”,人们能乐于承认,如算错钱,认错人,走错门,拿错东西,做错了题目。但在另一些方面,比如在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上,或者在思想和修养上,愉悦地接纳批评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种情况在校园里见怪不怪。

教师,因为学生在学校测评中,说他“整天凶巴巴的,让人看着害怕,真不想进这个教室”就勃然大怒,根据笔迹揪出学生,大骂一通,害得学生战战兢兢了很久;有教师,因为学生在网络上表达了对她的不满,说她像是到了“更年期”,心情“阴晴不定,难以捉摸”,就勒令该生做出选择——“要么在我班读书,要么你自己转班级”;有教师,在评课活动中,对坦率提出意见的老师心存芥蒂,久久难以释怀;有教师,在处理和家长的矛盾时过于冲动,惩罚学生简单粗暴,上课方式呆板落后,接受临时任务斤斤计较,监考纪律松散随便,上班时爱串门聊天,但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问题。一旦有人坦率地对他进行批评,甚至只是在会上对此类现象做了不点名的提醒,他就大为光火,不但找种种理由为自己辩解,还对此耿耿于怀,认为别人是故意跟他过不去,于是闹情绪、发脾气,在工作中出工不出力,或者明里暗里以各种方式诋毁和报复他人。

在校园里,见得最多的是老师尖酸刻薄地训斥学生,学生毕恭毕敬地聆听教诲,然后真诚地写说明书,努力地克服缺点。很少看到有老师诚恳坦荡地接受他人的批评,认真地面对自己的过错和失误。或许是老师习惯了师者的角色,总想让自己看起来“完美”一些,却忘了自己也是一个会犯错、需完善的普通人;或许是老师日常课堂上的能说会道,让他习惯性地在他人的批评面前总是“能言善辩”——每种职业的从业者,都会自然地带有该职业独有的一些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在我看来,特别好面子,不容易看到自身的过失,不容易接纳他人的批评,应该算是我们老师易犯的毛病。

我年轻时,也是如此忌讳批评,至今,也还未能完全做到闻过则喜。因为寝室管理考虑不周,我被校长当着家长的面大声训斥。当时,我气血上涌,立马反驳校长。后来,校办主任提醒我说:“你工作的确很努力,也很辛苦,但这不代表你已尽善尽美。校长批评你,即便场合不大妥当,你也应该虚心接受,否则,你还怎么进步呢?”后来,我当了主任、副校长和校长,工作涉及面广了,理解了校长等角色所承担的巨大压力。而随着岗位的变化、所承担的责任的增加和在各种场合讲话的增多,我犯错误和暴露错误的机会自然多起来。这招致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和指责。有些是客观的,有些是不公平的,有些则非常尖锐甚至尖刻。听到批评,我本能地感到愤怒和憎恶。我曾一再辩解、否认,甚至反过来指责那些批评者。但我发现,这让我变得自大和封闭,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现在,我渐渐明白,一个人的胸怀和智慧,往往和他能够接受批评的能力成正比,当然,他成长的可能性和速度也与此成正比。诚如毛主席所言:“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

我日渐体会了“闻过则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深刻含义。我发现,即便那些听起来仿佛缺少善意的批评,也能促进我的深刻反思,帮助我发现自己忽视或者无视的一些过失。不管如何,作为一名教师和校长,我努力提醒自己,要多听反对意见,多听批评的声音。我深信,绝大多数的批评,无论是来自家长、学生或同事的,都是出于善意的。我更深信,所有的批评都可从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的角度中获得裨益——这或许就是古人分外珍视“诤友”的缘故吧。

一个人的进步是从他发觉自己的无知开始的。如果我们闭目塞听、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批评,就意味着我们不仅无知于自己的无知,还无知于自己的狂妄、狭隘与怯弱。

每当看见教室门口,或者办公室里,或者是校园的某个角落,教师和学生相对而立,教师义正词严,学生惶恐恭敬,我就忍不住猜想:教师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批评别人的职业,却同时也是最容不下别人批评的职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