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怀愧怍,就因为我是老师

常怀愧怍,就因为我是老师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因为我是老师。老师,因为是帮助别人进步和成长的人,所以,更应当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而愧怍之心,是这一切的源头。老师和工人是不同的。这种期待,将伴随着老师一生——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开始。

那是个雨后转晴的傍晚。

匆匆忙忙送儿子去补习班,一路狂奔。不慎开错车道,只好盘算着临时插进右侧直行车道。

后面的车子急摁喇叭,堵住了我的路。他显然反感我这种不厚道的做法。

细看驾驶员,大为尴尬。

竟是我的一位同行。他也送孩子去补习班。

赶紧向他道歉并作解释。

但这依然没有消除我内心的尴尬——叫“愧怍”其实更为准确——我的所作所为,实在和我的教师身份格格不入。

这不是我第一次在熟人面前“丢脸”。

有一回,下班回家,趁着暮色,照例将车开得飞快。当我嗖地超越了一辆小车,在红灯前迅速刹住时,另一车道上,一辆白色车的车内探出一张青春的脸来:“师傅,你开车好猛啊。”

我心下大惭。在我年轻的同事面前,我丢脸了,这位同事还是我的徒弟呢。

平时,我也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凡事不敢偷懒,也不敢敷衍,但在一些细节方面,我显得粗枝大叶。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在田地间打打闹闹,这让我有了一些野性和陋习。它们侵入我的骨髓,即使时隔多年,依然不能完全根除。稍不经意,就会在这里、在那里,腾地窜出来。

我时常为此感到愧怍。

这主要是因为:我是老师。

“老师”两个字的分量,在我心里是很重的。

老师意味着为人师表,意味着学问深厚,意味着文质彬彬,意味着处处垂范——不仅是学问之师,更是人格之范;不仅是学生之师,更是成人之范。

第斯多惠认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尽管教师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至今还没有和人们对这个职业的期待与要求真正匹配,但这绝不能成为教师降低自我要求的理由。

教师需要时时提醒自己师者的身份。师者不是一本教师资格证书就能代表的,它意味着你要努力做一个克己复礼的模范。

所以,当我一不小心爆出粗口的时候,我感到愧怍,因为我是老师;当我心里产生不当想法的时候,我感到愧怍,因为我是老师;当我惰于学习、不思进取的时候,我感到愧怍,因为我是老师;当我见到他人有难,别人先我挺身而出的时候,我感到愧怍,因为我是老师;当我看见学生向我问好而我竟然一时没有及时回礼的时候,我感到愧怍,因为我是老师;当我草草备课,在课堂中看见学生依然迷惘的眼神的时候,我感到愧怍,因为我是老师;当我课上讲错了却寻找借口的时候,我感到愧怍,因为我是老师……

就因为我是老师。我时常感到羞愧——为自己在为人或工作上的失误与缺陷而陷入深深的懊悔与自责。我的校园生活乃至全部教育生活充满了缺失与遗憾,因而充满了自责与惭愧。

老师不是圣人,也没有义务做圣人:老师不是完人,也没有能力做完人,但老师一定要努力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一定要努力成为能够慎独和自律、值得他人敬重和信任的人。这是社会赋予这个职业的特定的期待与要求。如同要求军人,在最危险的时候,要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如同要求护士,再苦再累,也要耐着性子,带着笑容,以天使般的爱心善待每一个病人。

没有人天生完美,也没有人已经完美。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学习和完善,都是未完成的人。老师,因为是帮助别人进步和成长的人,所以,更应当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而愧怍之心,是这一切的源头。

老师和工人是不同的。工厂的工人下班了,离开了工作场所,就可以不必是“工人”。教师,即使离开了校园,在大自然中,在人群中,在黑暗处,在任何地方与任何时刻,一言一行仍被寄予厚望——为人师表。一旦瑕疵屡现,不加克服,又将会影响到在校园里、在学生面前、在家长和社会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更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这就是老师。

不管是幸还是不幸,既然作为教师,我们不得不更加苛刻地要求自己,更加勤勉地检点自己。

以为下班了,走出校门了,在酒桌上,在牌桌上,在KTV中,可以像其他职业的人一样随心所欲,快乐就好。这种想法不但简单,而且可怕。

我时常怀着愧怍之心,还因为我是一个正常人,一个普通人,我在修养和学养等方面都还不够。我一不小心就会犯许多错误。这些错误在他人看来或许情有可原,但如果用“老师”这面放大镜来对照,就会变得不可接受,甚至不可饶恕。坦率地说,如果不是老师,我,或者我们,或许可以更加随性些,甚至任性些。

当老师的时间越长,对老师角色的思考越多,我就越发觉自己的胆小和心虚。我十分清楚自己的心中和身上有着太多不够美好和出色的地方,有着许多和理想中的老师角色还格格不入的地方。比如有时候我浅薄、狂妄、急躁、粗野、专断、偏激……

我越来越觉得,当老师对我而言意味着巨大的冒险和牺牲。我不得不冒着时刻被人用放大镜仔细窥照的危险,不得不像名人一样牺牲自己的许多私人空间和随心所欲地生活的自由。

老师理当是社会各群体中人格修养上的“优等生”。这种期待,将伴随着老师一生——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开始。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

主动承认和正视这一点,将有助于我们积极改善自身。

这些年,我失去了许多率性和自由的机会,却同样收获了一份涵养和成长。在跌跌撞撞、起起伏伏中,我的性情和修养都逐渐好起来。我不再像当年那样冲动,动辄和学生冲突,甚至和同事对立。我也少了一分偏激,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同事和审视自己。对学生,我更多了一分耐心与爱心,开始由衷地热爱我的学生,并认为他们是我所能碰到的世界上最纯洁美好因而是最值得信任也最值得感谢和珍惜的群体。

有的年轻同行,对课堂教学艺术的把握,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对教育的使命和责任的理解,都尚显幼稚,从业不到两年,对教育就满是抱怨;有的教师朋友,惰于学习和改进,用三十年前的老方法和老故事来糊弄现在的孩子,课堂低效、纪律松弛不说,还总责怪学生不好学、家长不懂教育。也有的教师,心胸狭隘,对学生和同事睚眦必报,对工作斤斤计较,却喜欢义正词严地训斥学生,对老师和同学不够宽容大度;也有的教师自己工作敷衍懒散,一旦学生值日被扣分,却总爱以“不负责任”的名义予以严厉责罚……

我真不明白,他们的底气,到底从何而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