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孩子各年龄阶段敏感期

孩子各年龄阶段敏感期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体发展的普遍规律,构成了人类个体发展的一般模式,教育者可依据这些规律,对儿童进行更有成效的教育。让·皮亚杰是瑞士杰出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心理学史上除了弗洛伊德之外的另一个巨人。皮亚杰认为,这个阶段是人类生命中最有创造力的时间,此阶段的发展对儿童以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年龄的划分是否与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年龄阶段划分存在一致性?

发展,简而言之,就是一种连续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变化过程,既有量的积累,又有质的飞跃。人作为自然界的一员,人的生长发展也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一部分,服从生命世界的各种基本法则,人的新生、成熟、衰老也受到各种自然环境的制约,但人的生长发展也有其特殊性,人既是生物人,也是社会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遗传物质的制约。1990 年联合国开发计划颁布的《人的发展报告》将人的发展定义为“一种扩大人们选择范围的过程”,尤其是使人们自愿选择过一种永久健康的生活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有能力获取一种体面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源,人的生长发展是自觉的过程,超越了本能的水平,是具有能动性,是在与社会关系的建构中得以发展的,是一个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个性,从生命开始到结束都不断变化的过程。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因此,我们需要解决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

一、发展的领域

通常,我们将人的发展分为身心发展两个方面,如果再加以划分,则可分为三个宽泛的领域,一是生理发展,包含了躯体的尺寸、身体的比例、外貌和各身体系统功能的变化,以及大脑的发展、运动能力、知觉的变化;二是认知发展,包含了注意、记忆、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能力、推理能力等各种思维和智能的发展;三是情感和社会发展,包括情感交流、自我认同、认识他人、人际交往技能及情绪和道德等的发展。每一领域都不断影响着其他领域,同时也受着其他领域发展的影响,各领域结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成长变化着的人。本书所讲的人的发展,主要是指青年一代从出生到基本成熟期间生理、心理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二、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顺序性

顺序性是指人的发展具有先后顺序,并带有一定的方向性。每一个人的发展在速度上可能有差异,在顺序上不会颠倒,各发展阶段不会逾越。比如,幼儿的身体就遵循着头尾法则,身体各部分的发展是由头部延伸到下半部的,按照头部、颈部、躯干、下肢的顺序发展;运动机能也由卧、坐、爬、站、走的顺序发展;心理发展也有顺序性,无论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还是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抑或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其各阶段的顺序性是其共性;情感发展的顺序也是由喜怒哀乐这样的一般情感发展到道德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个体发展的普遍规律,构成了人类个体发展的一般模式,教育者可依据这些规律,对儿童进行更有成效的教育。

(二)阶段性

从个体的出生到成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婴幼儿期(出生~2 岁)、儿童早期(2~6 岁)、儿童中期(6~11 岁)、青少年期阶段(11~20 岁),每一个阶段都由于个体的成熟水平、发展特点而形成较为显著的阶段性特点,并且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必要准备,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注意的是,发展阶段并非阶梯式的,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和重叠。把握各个发展阶段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教育者顺利地对幼儿开始教育活动,在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和要求上,不能不分阶段地“一视同仁”。

【阅读资料】

让·皮亚杰是瑞士杰出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心理学史上除了弗洛伊德之外的另一个巨人。皮亚杰认为新的教育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方法,传统的教育方法视儿童的教育为“改造”,目的是把儿童塑造为未来的成人,而新教育方法则依据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尊重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即儿童的学习是在活动中进行的,活动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和知识的来源,儿童的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通过这四个阶段,婴儿的试探性行动就转化为青年和成年人具体的、符合逻辑的智力行为。同时,阶段序列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不变性,即这些阶段都是以固定的顺序出现的,其间不能跳跃;二是通用性,即它们描述了任何地方儿童的认知发展。

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0~2 岁)。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觉运动来和外界相互作用,依赖于具体事务。皮亚杰认为,这个阶段是人类生命中最有创造力的时间,此阶段的发展对儿童以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同时,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通过自己对环境的适应,创造出自己的世界,情感也随之发展。

第二阶段是前运算阶段(2~7 岁)。在这一阶段,感觉运动图式开始内化变成表象或形象图式,儿童开始用事物的形象或标准进行初步的心理运算,但还缺少逻辑性和相对性,并且这个时期儿童的心理特点是“自我中心化”,儿童在此阶段思考的一切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相信一切事物都与他们自己的活动有关。

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此阶段儿童心理运算能力已形成,他们把外部动作内化为心理内部动作。其思维具有具体性、可逆性、守恒性等特点,已经具备解决具体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正确把握逻辑概念的内涵。

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11~15),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运用假设与命题,在思维上可以将形式和内容分开,并且脱离具体事物,通过假设来进行逻辑思维。除此之外,儿童还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思维水平基本接近于成人,属于形式思维水平。

思考: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年龄的划分是否与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年龄阶段划分存在一致性?同时,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育教学的方式、内容上是否应该有所差异?各阶段在教育教学的内容以及方式上应该如何选择?

(三)差异性

虽然个体的发展具有普遍的规律性与共同的模式,但在正常范围内,由于遗传与成熟水平的差异,或者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原因,每个个体都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的个性特点,发展具有差异性。如语言的发展,有的儿童在七八个月的时候就能说出清晰的词,而有的儿童则要将近两岁才能说出一些简单的词;有的儿童生性活泼、好动,有的幼儿则文静内向;有的儿童数学能力弱,但绘画能力强,有的儿童则正好相反;有的婴儿在这一阶段发展比别的婴儿快,而在下一个阶段发展则又相对缓慢,每个幼儿的发育水平和发育过程是不一样的。对于教育者而言,在把握各年龄阶段的共同特征时,还要充分认识每个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拓展阅读】

研究表明,人的智商是成常态分布的,其中,智商超过130的人属于智力极优,占人群的2.2%,低于70则被认为属于智力缺陷,这部分也占人群的2.2%,而82% 的人的智商在80~120,属于中等,差异不大。对大多数儿童而言,智力的差异,重要的不是量,而是质,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所说,“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其在《智能结构》中提出了有足够证据支撑的七种智能,1998 年又提出了第八种智能,即认识自然的智能。这八种智能分别是:

1.言语-语言智能。是指对外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这种智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说家和政治领袖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由记者转变为演说家、作家和政治领袖的丘吉尔。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口才能力,但是和知识面无关。

2.音乐-节奏智能。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个人对音乐美感反应出的包含节奏、音准、音色和旋律在内的感知度,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音乐天才莫扎特。

3.逻辑-数理智能。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它是一种对于理性逻辑思维较显著的智力体现。对数字、物理、几何、化学,乃至各种理科高级知识有超常人的表现,一些数学家、物理科学家往往这个方面的智力点数都不低,例如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

4.视觉-空间智能。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智力在画家、雕刻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和军事战略家的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画家达·芬奇。

5.身体-动觉智能。必须具备的一项智力。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这种智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美国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

6.自知-自省智能。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感、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这种智力在哲学家、思想家、小说家等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哲学家柏拉图。

7.交往-交流智能。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这种智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社会活动家。

8.自然观察智能。是指认识世界、适应世界的能力,是一种在自然世界里辨别差异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传统的智力测验过分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只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因此,是片面的、有局限的。正如加德纳所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法,所以,对每个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材和教法是不合理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应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不均衡性

不均衡性是指个体发展并非是等速、直线式的。例如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得最早,淋巴系统发育得最快,12 岁左右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幼儿时期其生殖系统发展缓慢,到青春期迅速发育并达到成人水平。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个高峰:一是婴儿出生后一年,这一时期,初生儿离开母体来到人间这一崭新而又复杂的新环境之中,必须急速发展才能克服个体与外在环境的极大不适应;二是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人的身高、体重迅速增长,身体结构向成人过渡,性技能开始萌发,能力增强,往往要求别人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他。而大脑的发展速度也是不均衡的,婴儿出生后第5到第10个月,大脑的发展速度最快,以后又经历了 5~6 岁和 13~14 岁两个显著的加速期。教育者应当适应这种不均衡性,才有助于把握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理论是指人的某种行为和技能,知识的掌握,在特定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到影响。例如0~2岁是建立亲子依恋的关键期;2~3岁是口语发展的第一个关键期,4~5 岁时是口语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同时也是数概念和书面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身心的相应方面对来自环境和教育的刺激特别敏感。早于或晚于关键期,同样的刺激不会再有同样的效果,适时而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拓展阅读[1]

玛丽娅·蒙台梭利被称为20世纪最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她首次提出儿童敏感期教育问题,要求在儿童敏感期时适时加强对儿童的教育。所谓儿童敏感期,是指人在生命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从而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心理反应,并表现出对某个事物特殊的好恶或感受。当孩子进入敏感期时,内心会产生一股无法遏制的动力,驱使他们对感兴趣的特定事物表现出尝试或学习的狂热,拼命吸收所接触的事物,这个时期被教育家称为“关键期”,也就是说,敏感期是获得某一种能力的最佳阶段。根据蒙台梭利博士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按敏感期出现的时间顺序,婴幼儿敏感期可以归纳为下列九类:

第一,语言敏感期。

在孩子0~6岁期间,语言敏感期会一直存在。当他开始关注我们或其他人说话的口型,而且还尝试着自己发出声音时,就意味着他进入了语言敏感期。这时的孩子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语言敏感力,只要我们为他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用标准的语言教他学习说话,用准确的遣词造句教他表达,他未来就可能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而拥有这项能力将为他未来的人际关系发展以及个人能力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

第二,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一般出现在孩子2~4岁时,这个阶段的孩子秩序感强烈,对物体摆放的位置、事情完成的顺序以及物品的归属等问题会有极强的“执念”,他会很坚决地维护他认定的秩序,不允许任何人随意改变。而就在孩子在环境之中建立内在秩序时,他的智能也在同时进行建构。

第三,感官敏感期。

感官敏感期会从孩子0岁时出现,并一直持续到6岁左右。孩子是依靠视、听、嗅、味、触等各种感官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以此来感知与熟悉他周围的环境。这些感觉同时也会促进孩子的记忆、表征、思维等高级心理的进一步发展,并引导他自己产生智慧,这对他的个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四,关注细小事物敏感期。

这个奇特的敏感期一般发生在孩子1岁半至4岁之间。这时候的孩子对于周围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会格外重视,比如地上的小蚂蚁、墙上的钉子眼、衣服上不起眼的小黑点、一根头发丝,甚至是随便一小块碎纸片都能引起他极大的兴趣。当孩子处在这一敏感期时,我们应该引导他学会观察这些细小的东西,这也是对他敏锐观察力的培养。

第五,动作敏感期。

动作敏感期也是从孩子0岁开始出现,并且—直会持续到6岁左右,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大肌肉的运动,比如走路、跑、跳、肢体运动等;另一部分则是小肌肉的运动,比如手眼协调活动等。孩子身体各部分肌肉如果能获得很好的运动,将有助于他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尤其是小肌肉运动,这些精细的活动更能促进他智力的发展。

第六,社会规范敏感期。

当孩子两岁半左右时,便进入了社会规范敏感期,这个时期将一直持续到6岁左右。这个时期,他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开始喜欢交朋友,喜欢群体活动。这时也是培养孩子明确日常生活规范、礼仪,培养他遵守社会规范,学会自律生活的关键时期。

第七,书写敏感期。

孩子在3岁半到4岁半时,就进入了书写敏感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爱拿着笔四处涂涂画画,可能他只是画几条直线、戳几个点,假装写点什么,但他实际上也许什么都写不出来。这时孩子需要的是自由,我们不要刻意约束他,而是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予以引导。

第八,阅读敏感期。

当孩子进入阅读敏感期后,图书就成了他最好的朋友,这一时期一般出现在4岁半至5岁半之间。此时他喜欢我们给他读书,也喜欢自己看书。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时机,培养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并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第九,文化敏感期。

这个敏感期发生的时间有些晚,虽然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大概从3岁开始,但实际上,许多孩子在6~9岁才出现想要强烈探索事物的欲望。当孩子进入这一敏感期之后,我们就要多为他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帮他了解或者学会更多的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