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活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生活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设计语文作业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合理的语文作业量,从而到达语文学习结果的最优化。语文家庭作业生活化设计要求让更多的社会角色参与到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去,尤其是实践型作业。

(一)把握合理的作业量

小学生的集中注意力时间短这一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对作业的注意力有限,不能长时间地将自己的注意力放置在给定的作业内容上,因此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应控制在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内,合理的作业量不仅能够为学生有效地巩固知识,掌握知识提供积极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而过量的作业只会导致学生的负担加重,违背教师减负的初衷,甚至丧失学习的兴趣。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因其灵活性、实践性、个性化的特点在量上比传统作业更难控制。生活化的作业对量上的把握难以用时间进行简单地控制,因为它可能需要一周,也只需要10分钟就能完成,而每一位学生的完成时间又存在差异性。因此制定合理的生活化作业量需要教师在对学生基本作业完成情况的充分掌握的前提下展开,同时通过设计有趣的作业帮助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成就感。此外,有效的时间安排技能也应成为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完成生活化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尤其要注意对量的把握,语文作业的种类主要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背诵、抄写、研究性学习作业等,如此丰富的作业类型,往往让教师无从下手。一方面,必要的听说读写训练是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多样的类型容易导致过重的学业负担。因此,如何把握每一类语文作业的量,以及如何安排合理的语文作业类型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值得思考的问题。设计语文作业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合理的语文作业量,从而到达语文学习结果的最优化

(二)控制适当的作业难度

语文作业的生活化设计将语文作业融入生活之中,因此作业与生活的融合程度将是对教师和学生的一个巨大考验,教师不仅要善于抓住语文知识和学生生活的共通之处,同时又要用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从而达到语文学习走入生活更高于生活的境界。语文作业的生活化设计又要将生活实际带入到学生的作业之中,生活世界错综复杂,涉及的维度多样,因此语文作业的视角更加广阔,范围不断拓展,内容日益丰富,又因为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都使得生活化的语文作业难度更加难以把控。

生活化的语文作业设计首先应依据学生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而定,将作业的设计内容与学生所学知识的三维目标进行对照,从三维目标出发,层层递进设计,并结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总体把握程度做出适当的调整。其次,教师要考虑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学生家庭的生活状况,为每一位学生制定符合自身需求和生活实际的语文作业。最后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巩固和铺垫。

(三)选择多元的作业参与者

在传统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学生是作业的完成者,教师是作业的设计者和评价者,而家长则有时扮演作业监督者的角色。在学生的作业完成过程中,家长只承担了监督者的责任,常常忽视自己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家长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作业完成过程中去,才能够真正知道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了解和体谅学生的学习,并为孩子树立负责、友爱的家长形象。学生是社会的成员,社会则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最终场所,因此,为了学生将来走出学校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我们的社会应该在学生学习时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

语文家庭作业生活化设计要求让更多的社会角色参与到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去,尤其是实践型作业。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生活化的语文作业时应考虑多种社会角色,形成以学生为主,家长或者社会为辅的作业参与体系。在多角色的作业完成过程中,家长的参与不仅能够提升作业完成的效果,还能够增进亲子关系,调动家庭的教育力量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此外,学生与家长之外的其他社会角色之间的合作完成作业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语文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一次考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拓展语文知识,反思自身的语文能力,学会与人交流、沟通、倾听的本领,从而真正实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更是学生学做真正的社会“人”的宝贵经历。

[1] 郭元祥.课程观的转向[J].课程·教材·教法,2001(6):11-12.

[2] 吴小鸥.关怀型课堂:生活世界的还原与超越[J].课程·教材·教法,2007(2):21.

[3] 郭元祥.论“生活世界”的教育——兼论教育中的生活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5):8-9.

[4] 同[2]

[5] 郭元祥.论“生活世界”的教育——兼论教育中的生活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5):8-9.

[6] 刘旭东.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7(8):54.

[7] 李长吉,秦平.教学应该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J].中国教育学刊,2005(10):39-41.

[8] 郭元祥.论“生活世界”的教育——兼论教育中的生活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5):10.

[9] 吴小鸥.关怀型课堂:生活世界的还原与超越[J].课程·教材·教法,2007(2):21.

[10]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C].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633.

[1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5.

[12] 吴慧芳.浅谈小学语文如何优化作业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1(05):43.

[13] 刘维琼.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生活化设计[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22.

[14]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C].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6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