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例谈研究报告中成果的提炼与效果的表述

例谈研究报告中成果的提炼与效果的表述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几年前,一般的研究报告中是没有区分效果与成果的,常常一起叫作研究成效。尤其是人们发现许多课题的研究报告中的研究成效对效果关注多,对成果关注少,不少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成效表述中,基本上讲的是效果,成果很少,甚至没有成果。

伍崇建[1]

[摘 要] 研究报告中成果的提炼与效果的表述是课题研究中十分关键的环节,也是一线教师出现问题较多的环节。作者根据多年的科研实践和管理经验,结合案例提出了解决办法:在厘清效果与成果关系的基础上,分解目标任务做好预期成果的规划,做实研究过程取得阶段性预期成果,在众多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聚焦研究目标提炼核心成果,全面、准确、科学地表述研究效果,在研究报告中凸显成果与效果的核心地位,使效果可信度高,使成果看得见、有深度、易推广,从而大幅度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关键词] 研究报告;成果;效果;提炼;表述

笔者自1998年主研教育科研课题开始从事教育科研工作,至今已16个年头,自2003年开始参与教育科研管理与指导工作,至今也有11个年头。在教育科研实践和管理过程中,深感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困难,尤其是研究成果的提炼与效果的表述问题较多,为此笔者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性认识。为了承担成都市2014年高中教师常规培训课程“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的“研究成效与表述方法”专题讲座,笔者在省市教育科研专家关于教育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提炼的基础上,又调阅了80份省、市、县级科研课题研究报告,于今年5月18日用了4课时顺利完成了专题讲座。

本文就讲座中的部分内容,结合笔者主持研究的2009年度成都市招标课题“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发展机制研究”[2]和参与指导管理的新津县“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融合教育中职高听障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研究”[3],面向一线教师,谈谈研究报告中研究成果的提炼与研究效果的表述。

一、教育科研中效果与成果的区别和联系

几年前,一般的研究报告中是没有区分效果与成果的,常常一起叫作研究成效。随着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满足于用“研究成效”作为研究目标的回应了。尤其是人们发现许多课题的研究报告中的研究成效对效果关注多,对成果关注少,不少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成效表述中,基本上讲的是效果,成果很少,甚至没有成果。所以近几年来比较提倡将效果与成果分开表述,避免研究报告中对二者之一缺少论述,从而真正提升教育科研的成果意识。于是新的问题来了:什么是成果?什么是效果?他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沈阳市教育研究室的宁炜老师对此进行过研究,笔者同意他的观点。

1. 效果与成果的区别

第一,内涵不同。

“效果”是研究后产生的教育发展结果,解决问题中“得实惠”的问题。

“成果”是研究后形成的教育思想结果,解决问题中“有路子”的问题。

第二,呈现形式不同。

效果是感性的:包括学生的变化、班风校风的改变、教师的变化、各种奖励、社会影响、上级评价、家长反应、媒体关注。效果通常需要通过数据和典型事例加以求证。

成果是理性的:指形成的概念、原理、原则等理论成果,也包括具体的操作策略、基本模式、方法策略等技术成果。

第三,影响范围不同。

效果的影响范围较小。效果的影响作用通常直接表现在研究的局部领域内。这种影响是我们在研究问题时强调的选题的现实针对性得到解决的体现。

成果的影响范围较广。由于成果的影响作用带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和规律意义,因此其影响的范围较大。这种影响是我们在对带有共性规律的研究目标与内容解决后产生的作用。

2. 效果与成果的联系

任何一项研究活动都是围绕研究目标进行的,经过探索性的变革与研究后,促进了问题的解决(效果),促进了认识的发展(成果),研究的效果与成果都是对研究目标的回应。我们的研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上关注效果;在形成理性认识,在更广泛领域发挥作用上,则关注成果;从教育科研的表述与评价上讲,二者都关注,并且绝对不忽视,甚至更重视后者。

二、研究报告中成果与效果居于核心地位

一般来说研究报告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清楚地回答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① 研究什么,为什么要研究?② 怎样研究的?③ 研究的成果和效果如何?④ 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设想。在这四个方面中研究成果与效果居于核心地位。

以下是笔者主持研究并参与撰写的2009年度成都市招标课题“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发展机制研究”的研究报告目录(简化)。

一、面临的问题(略)

二、前人的启示(略)

三、思路与方法(略)

四、研究与发现

(一)投入分担机制

1. 政府先行“筑巢引凤”

2. 幼教集团中长期投资

3. 幼儿家长合理分担成本

(二)园所联动机制

1.依托县域优质幼儿园实施集团联动

2.利用市域优质资源协同互动

(三)管理创新机制

1. 基于“雄心计划”的激励改革

2.学习型组织文化建设

(四)质量保障机制

1.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切入的质量提升

2.以维护教师待遇为核心的成本监控

3.以多方价值期待为指向的职能监控

五、效果与讨论

(一)建立完善了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的发展机制

(二)全县农村中心幼儿园办园水平逐步达到国家标准

1.办园条件标准化

2.教师队伍专业化

3.幼儿园管理规范化

(三)农村适龄儿童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服务

1.适龄儿童受教育机会得到保障

2.农村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呈现积极态势

(四)课题研究成效获得多方高度认可

1.幼儿家长认可

2.领导充分肯定

3.成果屡获殊荣

(五)课题形成的“新津经验”(成都经验)得到推广

1.传播研究成果

2.引导实践观摩

(六)研究困惑(略)

参考文献

其中的“研究与发现”是研究成果,从17页到25页共占9页,“效果与讨论”中26至31页是研究效果,占6页,二者共占15页。从篇幅所见,成果和效果约占研究报告一半的篇幅。而笔者查阅的80篇报告中,成效占三分之一篇幅者不足一半,占二分之一者只有9篇。许多报告引言过于冗长,迟迟不能进入主题,对于“为什么要进行研究”大写特写,“怎样研究的”也不吝篇幅,对于“成果和效果”就没有多少内容了。“为什么要进行研究”是申请材料的重点,“怎样去研究”是开题报告的重点,研究报告(一线教师常称其为“结题报告”)是研究结果的报告,重点应该是报告研究的成果和效果如何。那么,怎样提炼研究成果?怎样证明研究效果呢?

三、分解研究目标,重视预期成果的规划

要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提炼和效果求证,首先要走出一个误区。许多课题研究人员认为成果的提炼和效果求证是课题结题阶段才需要进行的工作,如果持这种认识来搞教育科研,其科研工作必然是肤浅的、不聚焦的、低效的,也就提炼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成果和效果。要做好科研成果、效果的提炼和求证必须经历成果的规划、阶段性成果的生成、核心成果的提炼和效果求证几个阶段。

其实,课题研究成果在课题设计和申报过程中就以预期成果的形式开始规划了,预期成果最初体现在申报材料中,在课题获得立项后写入开题报告,经开题论证调整后写入研究方案中,随后的研究工作就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取得这些成果了。但事实上许多课题预期成果的规划并没有真正受到重视。

在研究前期,如果只知道研究目标,就只有一个大方向。如果合理分解目标任务,科学规划预期成果,并分解成阶段性预期成果,那么全体研究人员都有了具体的目标任务。一个课题到底需要规划哪些预期成果呢?要根据课题类别,并通过目标分解来确定。

笔者主持研究的成都市招标课题“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发展机制研究”的预期成果规划包括:① 课题研究报告;② 县域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度;③ 相关研究的调研报告及研究论文集;④ 师资培训材料、活动方案、活动案例;⑤ 图片资料、影像资料等。

不同类型的课题需要不同成果,一般来说应该包含这样五方面成果中的部分或全部:① 调研报告(1~3份);② 研究文章,包括文献综述、研究论文(必须有核心论文)、研究随笔等;③ 资源类成果(量表、课件库、特色课程、案例、图片、影像、教学设计、制度等;④ 研究报告;⑤ 专著等。

由于“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发展机制研究”属于政策类研究课题,所以需凸显制度等成果,若是实践研究类课题则会有更多的资源类成果。一般课题在前期、中期和后期会进行三次调研活动,常会产生1~3篇调研报告,若是调研类课题则会有大大小小若干次调查、追踪调查,相应地会有一系列调研报告;许多课题也不一定能形成专著(尤其是一线教师的研究),但论文集一般是有的。在这些论文中一定要有针对课题核心问题的研究,反应核心成果的核心论文,这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与课题无关的论文无需载入课题研究论文集中,以免冲淡主题)。总之,预期成果的规划是因课题类别和研究目标的不同而有所侧重的,我们一定要重视预期成果的规划,并细化成阶段性预期成果,从而提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做实研究过程,逐步取得阶段性预期成果

以“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发展机制研究”为例,随着研究工作的进行,调研报告首先形成,根据调研报告第一批研究措施开始形成,第一批制度文件开始起草;随着这些措施的施行,以及这些文件的发布(自变量投放),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和运行发生了相应变化(因变量改变),于是一批研究论文得以生成;调研工作再次进行,新的调研报告再次生成,于是研究措施得以调整,制度文件得以修订,并再次投放和发布实施……

研究工作就这样一环扣一环不断引向深入,一系列调研报告、制度文件、研究论文、活动方案、活动案例、多媒体课件、师资培训材料、图片资料、影像资料等阶段性成果就逐步生成了。课题“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发展机制研究”历时三年,形成了大量的阶段性成果,为成果的提炼和效果的求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五、聚焦研究目标,开展核心成果的提炼

在课题研究取得预期成效后研究工作进入总结阶段,这一阶段所完成的工作,包括整理所有的研究资料,聚焦研究目标,提炼研究成果,为研究报告的撰写做准备。

以“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发展机制研究”为例,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在统整众多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尤其是调研报告、研究中发布和修订的相关制度、研究论文),召开了8次全体研究人员参与的课题总结研讨会,大家一起来交流研究的心得体会,进行思想碰撞,相互启发,聚合智慧,提炼观点,并在市县专家指导下,最终形成了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发展的四大机制:投入分担机制、院所联动机制、管理创新机制、质量保障机制,回应了课题研究所确立的四大价值期待,即以“三三限制”为核心的投入分担机制,以“权利关系优化”为核心的园所联动机制,以“雄心计划激励”与“学习型组织建设”为核心的管理创新机制,以“保障教师待遇”和“全面职能监控”为核心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构成了促进标准园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机制”。它们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指向标准园发展背后所隐含的“质量与均衡”两大主题以及课题研究所确立的“高质量、低价格、广覆盖、能示范”四大价值期待:投入分担机制着重解决标准园发展的物质资源问题并回应“低价格”;其他三大机制相互渗透结合,着重解决标准园的办园质量提升问题,并回应“高质量、广覆盖、能示范”。而笔者所指导管理的另一个“十一五”县级课题“融合教育中职高听障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研究”则提炼出了四项研究成果:一是形成了以“三项适应六种能力”为基本要求的职高听障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目标,二是形成了以“三有三能”为主要标准的职高听障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标准,三是形成了以“六个建立”为主要特点的职高听障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机制,四是形成了以“五个开展”为主要内容的职高听障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策略。

“融合教育中职高听障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研究”的这些成果是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核心论文《职高听障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机制及运行策略研究》和专项研究论文《资源室在职高听障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中的支持作用研究》《如何从加强班级管理入手培养职高听障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职高听障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家庭策略》《多媒体和电子教室在职高听障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开展转衔研究对培养职高听障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初探》《职高听障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中的表扬与批评策略》等的基础上,在课题组制定的《新津职高随班就读管理工作制度》等制度文件以及研究过程中编制的有关职高听障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标准、评价量表和成长报告册等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从这两个课题的核心成果可以看出,不管研究过程中产生了多少相关成果,最终的核心成果一定是回应研究目标,验证研究假设的结论性成果。

六、全面、准确、科学地表述研究效果,支撑研究成果

成果与效果是互相依赖的,如果没有效果支撑,成果是不可信和无价值的,研究工作也是失败的,所以全面准确科学地表述研究效果非常重要。

《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发展机制研究》是这样来表述研究效果的:

通过四大机制的有序运行,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简称“标准园”)建设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各方高度认可,课题经验成果受到高度关注并得到推广。

(一)建立完善了标准园的发展机制

(略)。

(二)区域内标准园办园水平逐步达到国家标准

1. 办园条件标准化

近年来,本县标准园的办园条件明显提高。尽管从2009年开始标准园面临大量外籍幼儿入学的难题,但2012年生均户外活动场地面积依然有4.0平方米,生均活动室(不含午睡室)面积8.0平方米,均高于国家标准;生均读物从2009年的3.6本上升到2012年的6.0本。

2. 教师队伍专业化

据统计,2009年本县标准园的教师资格合格率仅为23.2%,到2012年已经达到57.1%,学历合格率则达到98%(根据国家政策,幼教专业中专学历为合格);2009年专科以上教师的比例为41%,到2012年专科以上教师的比例已经达到64%。

2012年,标准园30岁以下的教师比例达到了70%,45岁以上的教师仅为5%。自从2009年以来,本县标准园在编教师比例一直维持在10%左右。这对稳定标准园骨干教师队伍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标准园教师专业水平及提升渠道也在不断地改善。据统计,2009年全县标准园幼儿教师获县级以上奖激励14项,到2012年已经上升到26项;全县标准园平均接受市级以上培训的人次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2人次提升到2012年的11.2人次。

3. 标准园管理规范化

得益于集团园的指导和帮助,标准园的管理团队质量得到了提升,管理思路越来越清晰,管理方法越来越科学,管理水平越来越高,管理效果越来越好。

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标准园的教育职能和社区服务职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2012年与2009年相比,标准园为社区提供教育服务总费用增长了1.5倍,服务时间和受惠人次都有较大增长。

(三)区域内农村适龄儿童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服务

1. 适龄儿童受教育机会得到保障(略)

2. 农村幼儿的身心发展呈现积极态势(略)

(四)本课题研究成效获得多方高度认可

1. 幼儿家长认可(略)

2. 领导充分肯定(略)

3. 成果屡获殊荣(略)

(五)课题形成的有效经验得到推广

1. 传播研究成果(略)

2. 引导实践观摩(略)

这些研究效果主要是从三次调研报告中提取出来的。从该课题研究效果的表述可以看出,研究效果的提炼和表述应该遵循三个原则:

相关性原则:只选该课题的研究及研究成果的运用所产生的效果,不能将区域或学校的一切成绩都归功于研究及成果的效果。

全面与重点结合原则:针对课题的假设和目标任务,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区域的变化,班风校风,各种奖励,社会影响,上级评价,家长反应,媒体关注等相关方面都可以有所反映,但要有所侧重,不平均用力。

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许多研究报告定性描述有余,定量数据不足,不可信。要做到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鲜活个案与统计数据相结合,恰到好处,让人确信无疑。

综上所述,课题研究报告中成果的提炼与效果的表述是课题研究工作中十分关键的环节,我们必须在厘清效果与成果关系的基础上,分解目标任务做好预期成果的规划,做实研究过程取得阶段性预期成果,在众多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聚焦研究目标,提炼核心成果,全面、准确、科学地表述研究效果,在研究报告中凸显成果与效果的核心地位,使效果可信赖,使成果看得见、有深度、易推广,从而大幅度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参考文献

[ 1 ] 马云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2 ] 顾颉.岁月无悔—— 顾颉教育人生文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

☆本文于2015年2月获得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教育学会一等奖,略有改动。

【注释】

[1]【作者简介】伍崇建,新津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中学高级教师。

[2]该招标课题已于2012年12月结题。其研究成果于2013年9月获成都市第二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013年12月获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7月获中国教育学会首届基础教育科研成果网络博览会一等奖。

[3]该课题的成果提炼和研究报告对我县县级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