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作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方式是显性教育,高校校园文化却是以隐性教育方式为主,对校园人的影响往往悄无声息,让学生在一定的氛围中,自己去感悟、内化。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两个不同的研究体系,但是在研究方法上两者有共同之处。

高校作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校园文化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重要实践环节,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形式。在具体的实践中正确处理好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将两者有机地融合而非简单叠加,既有利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又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

首先要分析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才能在具体实践中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点

第一,研究体系不同。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研究体系,它们既有差异也有相同之处,彼此不能替代,在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上二者都存在差异。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内容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大背景而变化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带有阶级性,其研究内容随着阶级的需要而改变。研究对象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众多,高校校园文化的研究对象仅限于高等院校内的师生。在研究体系中,二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教育的主客体不同。高校校园文化对校园人的教育主要是通过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氛围去影响教育对象。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教职工,客体是教育的对象—— 学生。这种教育的主客体形式在校园文化中可以相互转换,既可以作为主体,同时也可以成为客体。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的内容、方针、原则等方面带有较强的阶级性,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主客体形式也显得更为明确。

第二,载体表现形式不同。能够承载并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的形式称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如开会、文化建设、大众传媒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高校校园文化则以学校为载体,通过学校载体形成一定的大环境、大文化来影响和教育人。高校校园文化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载体,二者的载体形式不同。

第三,教育对象范围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众性很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具有很强的广泛性,而高校校园文化的教育对象则是限于高等院校内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还包括了高校校园文化的教育对象,而高校校园文化的教育对象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一部分。

第四,教育侧重内容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由于受到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的多样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的影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动态和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政治观教育、法制观教育、道德观教育等五个方面。这些侧重于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等进行教育。高校校园文化的教育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覆盖了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的塑造。

第五,主要教育方式不同。教育的方式可分为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隐性教育是通过无意识、间接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使人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的教育方式。显性教育是指通过有意识的直接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受到影响,主要包括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他日常教育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方式是显性教育,高校校园文化却是以隐性教育方式为主,对校园人的影响往往悄无声息,让学生在一定的氛围中,自己去感悟、内化。相对于显性教育方式而言,隐性教育方式更具有教化的力量。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育。”显然,隐性教育的内化作用达到了这种不教育的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中,显性教育表现得枯燥而乏味,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甚至是抵触的心理。当代大学生大都是“90后”,他们的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往往很难接受这种单纯的灌输式的显性教育方式。

(二)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同点

第一,研究方法相同。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两个不同的研究体系,但是在研究方法上两者有共同之处。两者都属于意识形态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采用文献法、实验法、观察法、社会调查法以及总结经验法;高校校园文化的研究也可以采用类似的研究方法。

第二,教育目标相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育优秀人才,促进人才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了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等。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也是为了培育优秀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两者的教育目标相同,都是为了人才的培养,虽然角度不同,但是最终的落脚点是相同的。

第三,侧重点相同。学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创造者,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因为共同的目标来到了同一所学校,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思想觉悟、认知观念、道德水平以及心理承受能力。这种差异的存在使文化建设必须以学生的实际为依据。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应该围绕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等来开展,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服务学生。对学生教育的侧重点是以人为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的校园文化都是围绕学生来开展,以学生为本。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都体现了一切以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第四,教育功能相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乃至整个社会所发生的积极独特的作用或影响。它具有保证功能、导向功能、凝集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转化功能等六个功能。这些功能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有着积极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同样具有这六种功能。

二、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一)高校校园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第一,高校校园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载体。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独立,相互渗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与延伸,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群体意识,高校校园文化有很强的渗透性,且具有影响持久、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这些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活泼、更生动、更易于被人接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身心得到舒展。文化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学生成长了,学校也随之发展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也就得以体现,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高校校园文化承载并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种文化载体形式既为学生喜闻乐见,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深刻而持久。

思想政治教育带有很强的阶级性,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大多是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形式,忽视了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个体需求,也阻碍了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由于学生缺少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性,从而容易对枯燥乏味的说教方式产生抵触心理,而高校校园文化采取多种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教育过程是建立在学生自愿、自觉的基础上,不具强制性,学生易于接受,并且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以文化教育人、以文化感染人、以文化转化人等特点。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艺术节、演讲辩论、图片展览等多种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高校校园文化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心理健康、知行合一,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才。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特有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并且通过显性教育的方式来完成。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相互契合,它能将这些功能通过隐性教育的方式发挥出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出的文化氛围体现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提供了人与人的合作互助的交流环境,使得这些激励功能渗透到高校校园文化中,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目标,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积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高校校园文化功能为辅,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正面发挥显性作用,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从侧面发挥隐性作用,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第三,高校校园文化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高校校园文化涉及各种社会因素、历史因素,它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也是社会大环境中各种文化在校园内的“折射”。高校校园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主要是通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渠道。一方面,完善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硬环境。通过美化校园的山水、园林、亭台等景观,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的美化情操。同时,合理布局学校的建筑物,构建美观校园,并通过英雄人物雕像、校史悠久的校园景点等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景观氛围。另一方面,打造高品质校园精神文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软环境。通过学校组织开展高品质的校园精神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精神文化层次。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仅优化了学生的思想品德,也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校园文化有导向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开放程度的提高,文化也逐渐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网络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加强,各种文化冲突也日益显著,西方文化对中国青少年思想的腐蚀,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一直对中国的快速发展虎视眈眈。美国曾经为腐蚀中国青少年思想制定的《美国对中国青少年的十条诫令》条条“西化”,其目的在于使中国的青年逐渐建立“西化”的意识形态,从而分化中国。

多元文化给如今的高校校园文化带来了冲突和挑战。在高校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如何面对这些冲突和挑战,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引导和及时帮助。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引导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积极地发挥作用,才能不偏离航行的航道,才能在多元文化中有正确的选择。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重点是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培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育人为重点,德育为首位的教育。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重点在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校园文化内容不仅仅是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重点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这四种校园文化内容相结合,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内容,以这四种文化方式为主要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促进学校的发展。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有净化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对不良的校园文化现象有着净化作用。通过加强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教风建设,增强对学生的陶冶作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抓住德育课的主要阵地对学生进行正面的积极教育,再以校园中真实感人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的模范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以身边人、身边事、平凡人、平凡事,深入宣传教育,净化学生思想,净化校园文化环境,提高师生的道德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