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材研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教材研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8月29日,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的薛晓光老师为我们做了《教材研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的讲座, 薛老师从四个方面讲授了教材研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结合课标要求, 薛老师还具体地给我们讲了“教什么” 的问题。

泾源县第三小学 佘艳萍

2014年8月29日,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的薛晓光老师为我们做了《教材研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的讲座, 薛老师从四个方面讲授了教材研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 亲历亲为, 获得阅读的真知灼见, 不随意接受现成的结论

薛老师讲道: 有一种阅读, 叫“好读书, 不求甚解”。 语文教师不是一般的读者, 要追求真正阅读的过程, 直接体验新鲜的阅读感受, 要用自己的生命与学识和文本对话。 教材研读不能本末倒置 ——先看教材再看文本, 随意接受现成的解读理论。 教材研读要珍视和梳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首先是备读, 了解语言的价值; 初读, 享受怦然心动的感觉; 再读, 整体感知文本的价值; 三读, 细品表达方式的特点; 深读, 获得教学设计的灵感。 其间, 薛老师以《跨越百年的美丽》 《螳螂捕蝉》 为例, 告诉我们在讲解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情况, 认真设计, 要用人所未见、 想人所未想的方法, 多视角寻找切入点,确定自己的重点。

2. 要关注原文和作者的权威解说

薛老师讲道, 眼力是练出来的, 不能人云亦云。 而且, 名篇最怕被讲得浅薄。 就拿《将相和》 来说, 要适当穿插资料来助读。 如“廉颇者, 赵之良将也, 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 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从二人的身份上来解读, 使学生明白, 一个完璧归赵, 就让蔺相如连升六级! 以此来助读, 让学生明白, 这里的“和” 不是简单地和好, 而是在效忠君王、 捍卫国家主权的最高准则下, 二人结下的“生死之交”。 又如老舍的《草原》:“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 这里的“茫茫” 该怎么来理解? 作为教师, 不仅要读原文, 还要读作家同期的其他作品, 从而得出: 并不是看不清的意思, 而是指荒凉。

3. 教过的教材, 也不要驻足于以往的解读视野

薛老师讲, 有一种阅读叫陌生化阅读, 也就是把阅读对象, 哪怕是读过多次的文本, 当作全新的文本对待, 把曾经有过的经验和认识搁置起来, 带着时代的气息和探索的目光, 从新的角度、 新的途径个性化地阅读文本。 只有这样, 才能常教常新。 如《长城》, 我们不应看到孟姜女哭长城的哀怨, 应看到今天在崇山峻岭中盘亘的长城已经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应看到恢弘的长城背后显示出的古代建筑家和军事家的气魄与胆识; 应看到长城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保护遗产。 《地震中的父与子》,文中的三个问句“谁愿意帮我?” 这眼神和声音中不应有父亲的祈求, 甚至不应有恳求和哀求。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分明有质问的口气。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此时, 这位父亲, 带着愤怒, 可能都咆哮了。 这三个问句, 有心如刀绞的焦虑和祈求。

所以, 有时候熟悉文本未必有利于教学, 因为熟悉会导致没有办法突破以前的教学思路, 会定格于已有的阅读理解, 驻足停留在以往的阅读视域中。

4. 居高身自远, 读出文本的教学价值, 设计精彩的教学

薛老师讲道教材研读要做出准确的教学价值判断, 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要关注问题的确定与整合, 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还要关注语言的运用、 训练的落实。 语文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吸收营养、 陶冶性情、 唤醒灵魂、 建构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同时, 要学生学习基础的语文知识、 语言技能。 语文课程的本质是学习语言, 感悟文化。教者的阅读不同于读者的阅读, 他的目的性、 任务性非常强, 不仅要读懂文本的信息内容, 还要用敏锐的目光审视教学价值。 结合课标要求, 薛老师还具体地给我们讲了“教什么” 的问题。 要根据课标的要求, 思考教材的资源在哪里, 怎么用教材、 这篇文本教这个学段的学生应该掌握的语言技能、 应该认识的人生智慧, 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