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区教育局成立“小班化教育研究推进中心”,并给予政策、经费的大力支持,“小班化教育”已成为汽车区区域教育的一项重点工程。提高小班化共同体核心成员的课题研究力和指导力。为更好地研究,我校以市级课题《汽车区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为主题,组织学科组教师进行讨论,寻求小班化有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帮助教师理顺思路,鼓励教师人人确立小班化课题,并组织了小课题开题会。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与界定

(一)课题的提出

1.基于国内外小班化教育发展的要求

小班化教育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他们将缩小班级规模作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我国,1996年上海率先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北京、南京、天津、杭州等城市相继开展此项研究工作。小班化教育以其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教育形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明显效果。小班化教育是近几年来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新举措,是基础教育改革中未来发展的趋势,被称为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

国外研究有效教学经历了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和杜威教育理论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以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等三个阶段。国内除叶澜、裴娣娜等教授对有效教学进行研究以外,部分专家、学者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如吕渭源教授著《有效教学草纲》,陈厚德教授著《新概念——有效教学》,张庆林、杨东老师著《高效率教学》等。

2.基于区域教育发展的要求

2010年汽车区教育局针对我区部分区域生源现状,本着创建车城家门口“精品教育”的目标,追求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教育思想的指引,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的要求,决定在我区3所学校(2所中学和1所小学)开展小班化教育的改革试点,确立了“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主题。区教育局成立“小班化教育研究推进中心”,并给予政策、经费的大力支持,“小班化教育”已成为汽车区区域教育的一项重点工程。

(二)课题的界定

“小班化”是指在小班配置条件下,按照一定的教育活动体系开展的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教学班学生数的减少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环境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并于此支配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的变化,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有效性”主要有三方面的涵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主要考察活动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吻合度;有效率则是重点考虑活动结果与活动投入的比例关系;而有效益则是有效性的最高体现,是在保证效果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系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课题研究过程与实施策略

(一)成立研究小组,明确任务分工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学科教师为组员的研究工作小组,并由校长亲自对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向教师作讲座,并详细分工,形成以学科组长为核心的研究共同体,由教务处安排组织活动,校长进行理论指导和支持。同时,以大学区为“小班化共同体”,作为成员之一共同研究。

(二)制定制度汇编,保障有效研究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汇编了《学校小班化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并联合小班化共同体共同编写了《汽车区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行动指南》《汽车区小班化共同体研修手册》,确保了课题研究稳步开展。

(三)组织理论学习,奠定研究基础

要想研究更为有效,就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思想,学习其他学校先进的做法。因此,我校从4个方面组织理论学习。

1.个人自主研习:课题组成员研读小班化共同体推荐书目,实验教师要养成多读书、勤思考的习惯,根据实验工作要求和自己的规划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同时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不断提升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能力。

2.专家讲座:先后邀请孔凡哲、汪涵、王野川、张延华、葛岩等专家就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专题讲座,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3.高端研修:组建小班化共同体核心成员工作室,围绕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开展论坛、沙龙、观摩活动、开放活动和课堂观察活动。提高小班化共同体核心成员的课题研究力和指导力。

4.外出学习:三所学校校长在局长、副局长带领下赴青岛学习;组织教学校长、教务主任、教科研主任、德育主任赴华东师大进行课题研究相关内容的专题培训,赴上海的五厍学校、中山学校、七色花小学和慈溪市的新世纪中学、第四小学实地考察实验学校的研究成果,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小班化共同体的三所实验学校多次交流学习。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探索

1.以学校为平台,确立子课题,进行行动研究

我校是汽车区仅有的三所市级小班化基地校之一。为更好地研究,我校以市级课题《汽车区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为主题,组织学科组教师进行讨论,寻求小班化有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帮助教师理顺思路,鼓励教师人人确立小班化课题,并组织了小课题开题会。同时,学校结合课题研究,组织了系列磨课活动。

系列一:凝聚智慧,共同备课。

首先,由张亚晶老师根据其主持的小课题《小班化低年级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内容,自主选取上课课题,并进行精心备课。为使备课达到实效性,也使数学学科教师对学生小组合作的研究进行深度思考,教学领导组织数学学科教师共备一节课。在张老师说课的基础上,进行研讨,各抒己见,指出其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与亮点,并由张亚晶老师进行教案的二次修改。

系列二:实践反思,“磨”中成长。

修改教学设计后,张老师对《重复的奥妙》一课进行了试讲。对预设与生成、教具与课件的使用、环节的链接、细微处的处理,由数学学科教师进行了全面的观察与研讨,并由张老师对其教学设计进行三次修改。

系列三:精益求精,学中感悟。

在对《重复的奥妙》一课不断修改的基础上,邀请汽车区进修教研员孙慧老师到我校进行指导。在共同研讨、提出建议后,孙老师对《基于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进行了精彩的讲座,使数学学科的教师对数学课程中基本活动经验进行了重新审视与理解。

另外,我校还针对语文学科进行了语文磨课活动。

系列一:骨干教师课例引领

为使活动开展得更有实效性,骨干教师顾景杰老师经过认真的备课,以《祝寿》一课为语文教师进行了课例引领。在课后,上课教师进行了反思,其他语文教师进行了评课。并在此基础上,对识字教学策略进行了研讨。

系列二:青年教师磨课活动

在课例引领的基础上,首先由青年教师李婧子老师进行了精心备课,并以语文学科为团队,对备课内容进行了共同研讨,由李婧子老师对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初期改进。然后,李婧子老师进行试讲,其他语文教师带着课堂观察表进行听课,对教学环节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记录,共同研讨、交流,并由李婧子老师进行教学设计第二次修改。

系列三:专家引领专业提升

在经过学科团队反复研究的基础上,邀请进修学校教研员尹卫东老师到我校指导。听课后,尹卫东老师与语文教师进行了研讨,并对识字教学进行了讲座,使语文教师对识字教学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2.以共同体为平台,协同教学研究,延展教研科研

强调以共同体为本,组建由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主题研修团队,确定研修主题,借鉴行动研究的程序,开展系列研修活动。

我校还举办了汽车区小班教育共同体“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的课题推进活动。由第一小学、第一中学和第十中学联合参与,展示内容包括校园文化展、“天使之音”合唱团的演唱、学生艺术作品展、“中国象棋、国际跳棋”校本课程展示以及3所学校茶艺社团的茶文化表演。开放的中心会场由3所学校的校长、教师代表分别对课题的研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总结,并由第一小学的科学教师、第一中学的地理教师、第十中学的生物教师联合上了一堂科学课《神奇的水》,在“协同教学”中有效推进小班化研究进程,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拓宽小班化教学的研究思路,把小班化教学实验推向新的高度。

3.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促进联盟交流,拓宽教研科研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网络学习,跨校、跨学科协助等模式,发挥名师和科研骨干教师的作用,有效地组织团队开展工作。建立平等、合作的团队工作关系,充分认识教学相长的意义,树立差异就是资源的观念,鼓励实验教师共同成长进步,学习共同体应是联盟区建设的目标。

三、课题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带来的几点转变

1.实验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确实改变了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儿童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唯有如此,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教育观念转变,课堂上教师不再像原来那样泛泛讲解了,应在引导上下功夫,既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又要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更多地是给学生提供现实的活动场景和研究的空间,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体现“活动性”。从课堂提问实验前后的数据比较,我们明显感觉实验后教师观念的转变。

(附实验前后课堂提问对比表及课堂各环节时间对比表)

实验前后课堂提问对比表

实验前后课堂各环节时间对比表

2.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及教学水平均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有了自己的主导思想,照搬教材、按部就班的少了,随之而来的是对教材的创造性运用。不管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都能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有效的改编或重组。有了教学模式的支撑,教师设计教学有了主心骨。张亚晶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李婧子老师执教一年级上册《地图的乐趣》,张力丽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受到全校教师的好评,并在全区进行了课例展示研讨,在研究过程中80%的教师形成了研究论文,并发表或得奖。

3.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有明显提高

在教学中,合作、交流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于挑战性的问题,一般先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一方面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一方面,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或是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实验初期,学生没有合作意识,缺少合作精神,也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技能。因此,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无法适应。随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及合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认识到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与人合作的重要,产生了既要自己学好还要帮助同学的双重责任感,萌发了追求小组内“人人进步,全组成功”的学习动机。懂得了“齐心协力、合理分工、集思广益”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取得成功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现在学生能积极地投身于各种探究学习实践活动中去,课前预习已不必教师专门布置,一部分知识上完,学生会主动去预习一部分的新知识,有些学生还超前预习。在学习中主动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疑难问题。在许多公众场合,一些以前躲于人后、怕抛头露面、羞于启齿的学生也开始有了探究的欲望、交往的愿望、展示自我的渴望。

4.促进了学生认知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小班化课堂的教学创设了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相互协作的学习氛围。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建立了“我要学、我能行”的自信。使学生不仅对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各班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二)形成了小班化教学课程体系

根据小班化的特点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我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通过理论学习,教师培训、研讨,为学生设立了“幸福星期五校本课程”,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学校向学生开放16门课程,有艺术类、体育类、语言类等,学生自愿申报,自由选择,自主发展,让学生体验了学知识的乐趣和童年的幸福。“幸福星期五”的校本特色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各种能力,激活了学生身上的潜质,更为学生一周的学习生活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学生的童年生活增添光彩与乐趣。

(三)形成了小班化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通过学科教师研讨、磨课,请进修学校教研员到学校指导、讲座等方式,由实验教师共同梳理出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有效教学的策略,并对小班中如何运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研究,推进了小班化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四)形成了小班化教学评价手册

我校在幸福理念的引领下,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不同方面的目标结合各学科设计评价,并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设计幸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其中涉及经典诵读、课外阅读、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科学及学生养成习惯等内容,教师按照学生表现及完成情况进行星级评价,从而达到在评价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执笔人:矫丽霞)

课题负责人:刘晓燕

课题组成员:胡世明 周晓敏 吴冬华 刘广辉 金美爱

      唐 娟 曹 婷 王洪坤 矫丽霞 赵 敏

      邸 萍 刘桂华 元亮宇 陈宇晖 耿 端

      张丽力 张亚晶 王可心 李婧子 高翊婷

      郜丽红 陈继燕 徐玲华 武劲松 顾景杰

      孙中勋 赵晓阳 李俊娟 刘志茹 林异繁

      王占平 郎宇红 满江囡 申 晶 董明慧

      顾 昕 王佳琦 翟 虹 张 娜 肖 晴

      于丽丽 张 欣 付丹丹 曹艳平 隋立华

      魏 曌 张贝宁 邓云侠 李 妍 蔡宇熙

      靳皎茹 程 洁 张 雷 朱 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