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能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能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二五”期间,我们确立了《能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省级课题,真正开始全面对能动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能动教育实践与研究旨在通过积极的态度、主动的动作、有效的途径、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和行为的主观能动性,使教育效益在多种积极与优质因素关系状态的互动效应下,达到整体优化以及个体优异。

长春市第七十二中学

一、课题的提出与界定

(一)研究背景

1.理论背景下能动教育研究与实践

(1)能动教育根植历史的土壤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中强调自我主动积极的力求进步,君子应自觉奋发向上,永不松懈。

论语》中孔子有云:“不愤不启,不诽不发”,明确说出学习中主动学习、思考才是学习的正确方法。

这些观点都是与“能动”概念不谋而合的,虽然两者的表述不同,但究其根本,其实都属于人对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和运用。

(2)能动教育顺合哲学的概念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任何知识,如果通过自我的思索,则可能会顿然领悟、融会贯通。这种收获,比别人告诉答案来得可贵。”这种自发且主动的为学作风,带有极为强烈的乐观色彩。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道:人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应该以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能动教育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

教育本身就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它必须符合人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其中最重要的必须抓住:人身心具有的“能动性”。能否较好地发挥人的能动性,是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

(4)能动教育切合心理学的研究

科学研究表明,人还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人类几经挖掘的潜能与尚处在潜伏状态的能力相比,仅占5%左右。

心理学认为教育教学效果取决于受教育者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态度,受教育者对教育教学的态度是由兴趣和认识两方面决定的,当他们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时,接受教育就轻松得多,有效得多。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说明:人有多种基本需要。这些需要正是人们主动行为的内驱力。

这些都为能动教育提供了心理依据,表现出“能动教育”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5)能动教育吻和世界教育的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新世纪人才的界定中,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重在创新型人格的塑造,在创新型人格中就包含主动自觉地发现。

美国在《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规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

日本在《全民教育纲领》里也有:“重视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的要求。

2.能动教育在本校研究的历史背景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校的部分学科开始尝试课堂教学改革,当时的英语愉快教学、英语简笔画教学、数学自学辅导法、语文作文导写法等,都取得了可喜成果。于是,在1992年我们进行了“能动教学”整体改革实验,1994年在省、市专家的第一轮实验论证中,受到专家们的充分肯定。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感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蕴藏着无限的潜力,若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则是巨大的动力源泉。同时,学校也逐渐认识到“能动教学”的整体改革研究只是针对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而言,其实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都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1996年,学校在“能动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七十二中能动教育改革实验”的命题,1997年该课题被确立为“省级95规划课题”。这样,经过不断地凝练概括,我校“能动教育”核心理念逐步生成,“以能动教育促进师生主动发展”的办学思路得以确立。

“十一五”期间,我们自立了《教师校本研修与自身能动发展的研究》《现代中学生自育资源开发与模式构建的研究》两个省级课题,当时,我们仅从校本研究和德育两个方面展开实践研究。“十二五”期间,我们确立了《能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省级课题,真正开始全面对能动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可以说对“能动教育”我们经历了一个由浅层认识到深入了解,从自发到自觉,由单一的教学改革实验到整体的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实验的过程。作为学校持续与和谐发展的理智选择,“能动教育”已经给七十二中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能动教育不仅成为学校的科研特色,同时正在成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而且已经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一面旗帜。

3.能动教育契合学校的校情和发展

我校在铁北地区艰难办学既没有“地利”优势,又不占“天时”,但是学校历届领导班子一直形成这样的共识:学校必须以发展为本,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我校在铁北地区艰难办学既没有“地利”优势,又不占“天时”,但是学校历届领导班子一直形成这样的共识:学校必须以发展为本,发展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必须以人的自我发展为根本。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必须激发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内力,获得动力,促发能力,使他们“不待扬鞭自奋蹄”。师生内力的调动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4.能动教育实践研究的价值意义

能动教育实践与研究旨在通过积极的态度、主动的动作、有效的途径、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和行为的主观能动性,使教育效益在多种积极与优质因素关系状态的互动效应下,达到整体优化以及个体优异。以此为指导思想进行实验,在素质教育实践中,以适当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活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行为共识,行为策略和行为方式,对素质教育的人情资源,人力资源和物境资源优化整合,使教育者特别是受教育者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获得最佳教育效益。

(二)概念界定

“主动”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语,新课程改革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些词语,既展示着课程改革中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又蕴涵着教育教学方式的一系列变革,还提示了尊重受教育者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可以升华学生的生命价值。

“能动教育”就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教育领导者、施教者和教育受众三大群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最终达成知识传播和人格塑造等各项工作的圆满,实现教育的社会意义和作用,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符合学校实际的能动教育文化体系。“能动教育”就是要极大地激发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思想意识、工作、学习中主动发展、自我完善

基于以上的认识,“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能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立足于我校的实际,将进行“能动管理、能动教育、能动教学、能动研修、能动课程、能动评价、能动文化”的探索实验研究。

(三)研究目的

能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最终形成能够指导学校发展的文化体系,能够系统全面地引领学校和谐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创建学校特色品牌。

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将能动教育理论提升到一个科学高度,形成相关教育理论著作,从理论角度全面证实能动教育理念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在实践研究方面,通过能动管理、能动德育、能动研修、能动课堂、能动课程、能动评价、能动文化七方面全方位地研究能动教育理念对于师生的最大作用力,助力学校发展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实施策略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策略和定位

1.目标定位

开发潜能,演练技能,展现才能,积蓄势能,发挥效能,锻炼体能。

2.角度定向

理念触动,目标激动,课题牵动,情趣调动,主题活动,主体互动,机制推动。

3.模式定型

课程模式,课堂模式,课业模式,德育模式,研修模式。我们最终目的有两个:一是让教师在岗位上自主地、快乐地、富有创造性地工作,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求真、求实、求活的发展潜能。二是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独立地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自立、自强、自学的发展学能。

(二)课题研究具体实施过程

1.能动管理——注重心灵的尊重与服务

能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有生命的过程。对管理的诠释:管是对人言行的照管,理是对人心性的料理。管理中最大最美好的管理愿望,就是能达到一种文化的管理——不管而治,因此我们定义了能动管理的核心:

塑造一种精神(敬业奉献、务实创新、竞争合作)

完善一些制度(教师岗位责任制、学生管理制度、中心部门责任制等)

推出一些机制(团队评价制度、达人评价机制、星光少年评价机制等)

营造一种文化(追求卓越、勇于担当、学会感恩)

希望从管理层面上达到无为而治,无论是领导者、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在能动管理的影响下,形成从他律到自律再到自觉的过程。

(1)注重构建一个科学管理机制

管理是高屋建瓴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我们要从整体去构建,我们形成了能动管理模式,它包括管理理念、管理策略、管理机制、管理环境。

在管理理念上,强调以人为本观念下的教育服务和教育经营;

在管理策略上,强调以德治校目标下的教学关爱和人文关怀;

在管理机制上,强调依法治教背景下的质量保证和权益保障;

在管理环境上,强调现代信息资源下的和谐境界和能动文化。

在这些机制的作用下,全校师生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树立服务意识。最终达到一种认识:管理就是为教育服务;教师教学就是为学生服务;学生学习就是为社会服务。

(2)注重管理方式的优化转变

从严格约束转向积极服务,可以让学校管理更加高效。真正想经营好能动管理,需要打动人心的实际工作,在转变观念、转变职能的同时,也改变了方式、方法。

面对家长,学生管理中心在处理学校和家长关系时,转变了方法。以前处理个别学生问题时,邀请家长来到学校,家长有时特别激动,和学校关系非常紧张,有时候甚至剑拔弩张,往往一个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不利于家校之间的沟通。现在家长来到学校,学生管理中心的教师热情接待,手握三把钥匙—— 一句您好、一杯热茶、一把椅子。家长无论有什么样的情绪,因为在学校受到了尊重和礼遇,都能够用平静谦逊的方式和教师谈话,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家长还会将心比心地理解教师、学校的工作。

面对教师,教师管理中心也有自己的金钥匙—— 一张温馨便利贴、一个生日祝福、一次走台机会、一段微课分享。

一张温馨便利贴:我们一个学年有近30个教学班,所以遇到串课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过去教师有事请假,常常是自己把课串好告诉教务处。久而久之就出现了私自串课的情形。如何杜绝教师私自串课的发生,教务处现在的方法就很有效。如果教师请假,无论公事、私事,病假、事假,只要需要串课,教务处都会积极地协调帮助教师把课串好,而且将串课的具体安排写在一张便利贴上,粘贴在教师的办公桌比较醒目的位置,有一次我就看到了一张这样的便利贴:“张老师您好,由于王老师有事请假,您周三的第四节课串到周二第七节上,谢谢您的配合,辛苦了!”这样的一张便利贴看似很小的变化,但在教学管理中却有着不平凡的意义,一方面体现了我们的服务意识,管理就是服务,服务是最好的管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们对教师的尊重,有利于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个生日祝福:每个教师过生日的时候,学校都会给教师送上一张祝福的卡片,食堂准备一碗热腾腾的长寿面。

一次走台机会:学术节、艺术节、开学典礼等各类各项颁奖典礼上,一定让我们的教师都至少有一次机会受到表彰,走上红毯,亮出自我。

一段微课分享:以往我们在开会时候,大家比较散漫,缺席迟到的现象特别严重,现在各个中心在开会前,都会制作一段微课,微课中将教师近期的工作、生活点点滴滴融入其中,里面的素材都是我们中心负责人偷拍、抓拍的,这些瞬间的感动和温暖,在开会前以微课的方式展示给大家,大家特别激动和感动,现在开会教师们都提前到达会场观看微课。

面对学生,以前都是强制管理学生,现在的做法是:让学生管理学生,让学生管理自己。提出倡议:人人担任一次班级干部,人人站一次文明岗,人人争当一次校长助理。

这些方式上的改变,让我们感觉出教师、家长、学生的心理触动,他们也体感到平等尊重的管理,让人更加信服,工作也更加精细有效。

(3)注重管理体系的科学性

管理体制中最基本的是决策层和执行层,要让这两个层面的管理参与者有着一致的方向和目标。要让谋划者尽心谋划,让执行者全力执行,将决策落到实处。

学校将原来常规的科室工作体系,重新拟定工作服务层面和工作服务范畴,更精细、更专业、更规范地将各科室划分为工作中心,包含:教学管理中心、学生管理中心、后勤服务中心、信息枢纽中心、安全监督中心、课程开发中心、学术研究中心、心理健康中心、教师培训中心、艺体文化中心,这样划定工作中心主要是让大家都明白自己的服务对象,让每一个工作中心,各司其职,各事其事,各有所责,各有所辖,防止重复工作和工作的杂乱,讲求工作实效性、有效性、高效性。管理需要经营,这种经营应更注重对心灵的尊重与服务。

学校还尝试了扁平化管理模式,将常规管理模式中的校长—主管校长—主任—科室多级多层的工作模式,简化成工作中心站责任人制,如学术交流中心和课程开发中心,由校长直接对话中心负责人,中心负责人直接与教师和学生对接,做接地气儿的管理,这样有效防止了工作中的推诿。

(4)注重从制度管理转向文化管理

能动管理模式的运行,使得学校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最让我们觉得欣慰的是在这个管理体系中不是强硬地要求教师去做什么,而是温馨地提醒,善意的指导,同时七十二中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常规管理中全体教师群策群力,教师们的积极性、潜能性都被激发了出来。

2.能动研修——注重心灵的靠近和契合

(1)创建能动研修的模式

为了解决校本研修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在过去校本研修的基础上,我校提炼出了具有七十二中特色的能动研修系统模式。它包含能动研修的生成模式、能动研修的运作模式、能动研修的管理模式、能动研修推进模式、能动研修的成果转化模式。

能动研修的生成模式——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的能动研修理念,让真问题成为教师们研修的真课题,以解决教师们研修之初存在需求不紧迫,目标不明确,问题与自身发展目标脱节,需求与课题两层皮的问题。拿我们学校来说,我们就是凭借“三靠”树立了学校牢不可破的能动研修的理念。首先,靠科研引领;其次,靠课题带动,最后,以校本科研的全方位推进来实现。能够做到有思、有行、有果。

能动研修的运作模式——

“能动研修”基本运作模式,可以概括为“三个一体化”和“五步推进法”。“三个一体化”推进,即“教科研一体化”“教与学一体化”“研与培一体化”的三个一体化运作模式。五步推进法,即设目标、搭平台、肯投入、找专家、推成果。

能动研修的管理模式——

能动研修管理模式由管理理念、管理体系、管理机制、管理机构四大方面组成。在管理理念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校为本,关注教师的发展性、能动性。在管理体系上,我们建构了研修体系、资源体系和人员队伍体系,使我们的研修系列化,资源网络化,人员队伍梯次化。在管理机制上,我们强化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日常管理与研修运行相结合,让学校的所有管理行为围绕以校为本的能动研修设置,在全校研究的框架下进行。同时,还特别关注管理制度的建设,设立全程全员参与制、研修分工负责制、周例会月交流制、成果汇集制、成果评审与奖励制度等,充分调动教师的研修积极性。在管理机构上,我们建立了学术研究中心,统摄学校教研和科研活动,我们建立学术交流中心,就是想为教师搭建一个诗意栖居的港湾,自主成长的驿站,幸福生活的家园。学术交流中心,就抓住两个工作重点:学术和交流。确立了“海纳百川、交流共享、以人为本、学术之家”的工作宗旨。定位了“关注顶层设计,执行扁平运作,用制度规范,用文化濡染”的工作策略。

能动研修的推进模式——

场:给能动研修一个磁性的场:这里包括营造人文场;构建课题场;设置网络场;建立读书场。

力:给能动研修一个助推的力,首先是外力助动。外力,即作用力,是要形成一种专业引领方向、专家顾问成辅助、专业科研求发展的“外力”。其次是内力促动,内力,即源动力,就是要形成一种常规教研带教学、主题教研强思想、教学反思促成长的“内力”。

点:给能动研修一个实在的点,“点”对于“面”和“块”而言,更利于教师的把握。我们将大课题有效分解,确立每个学科的研究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研究活动。

线:给能动研修一条反思的线,教师们通过专家指导、理论学习、文献查阅、数据采集,平台搭建、课堂实践,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重组自身的知识结构与经验,将总结成功、捕捉失败作为一种新的教师职业方式。

能动研修的成果转化模式——

为了应对成果泛化和流失这两种问题,我们主要是一手抓收集一手抓提升,具体成立了四个车间、一条流水线。

汇集车间做到两抓,其一,抓发现。其二,抓呈现。完成一个从泛化现象到客观事实的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客观呈现问题,汇集成有价值的课题。

提升车间还做两抓。其一,抓反思。其二,抓研讨。完成一个从事实到本质的过程,由问题入手,进行反思,形成研究团队,共同解决。

打造车间再做两抓。其一,抓打磨。其二,抓再加工。完成一个从本质到成果的过程,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转化成为可以共享的成果。

推广车间我们从三个方面抓成果的转化。首先是开展每个学科组的推广展示会;其次是进行论文交流展示;最后是推出优秀研讨课进行全校观摩,在全校内进行推广,并在推广中不断完善。

(2)三种具体方法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1)组建学科学术研究团队

教育不能孤军奋战,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如此。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就是让教师过一种群体的高品质的教育生活。共同体这种方式,相比较原来单一的年级组、备课组来说,因形式灵活、自由,成员志同道合,不追求整体推进和整齐划一,人的能动性、主动性、创新性得到释放,把由“要我做”的事,变为“我要研究”的事,受到很多学校和教师的青睐。

我校有300多名专任教师,南北校三处校址。在研修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建立学科研究团队进行校本研修的策略。

自主团队组建我们倡导“三自主”的原则:①以学科为单位,自主招募,自由结盟。②自主确定团队的名称、发展的愿景、培训的菜单、活动的计划。③自主开展学习、培训、练功等活动,并做好活动后的反思和总结。

研究中,一些专业成长团队如雨后春笋般组建起来,个性飞扬、魅力四射。这是我们2012年成立的22个学术团队。

学科研究团队,基于教研组,基于学科组,但又不拘泥于学科组,那些有共同话语、相同愿景的教师走到一起,进行研究。团队名称充满个性、各团队的活动也因学科和组成人员的不同而各具风采。22个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定期进行问题教研、读书沙龙、构建立项课堂等不同的研究活动,彻底改变了以往行政控制下的教研模式,还教研为本来的面目,逐渐营造起学校浓浓的学术氛围。

团队研究方式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由强制的“外铄”转为自觉地“内发”,学术团队的研修方式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完成教师职业生涯的集体转身和飞跃。

2)提倡团队小课题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想让教师劳动能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通过让教师们开展小课题研究,在彼此思想智慧的碰撞和交融中,将研究做深做远,有更高端的成果收获和发自心灵上的契合和触动。

我们组建团队,鼓励他们钻研,但是行动的影响力小,成果的辐射面窄,作用不够。于是我们设计了学校团队小课题研究大赛,来推动整个学校的研修生态。我们将活动命名为“百花杯”,意在让我们的研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杯”小课题校本研修系列活动从2012年开始,每年一届。百花杯就是在研究中通过竞赛机制来促进教师的研究,让每一个人都在研究中成长,在研究中体感幸福,在团队中寻求认同,在展示中获得荣光和尊重。

每一届“百花杯”都要经历“五赛”:

赛题——我的研究问题——小课题研究问题立项评审

赛研——我的教学研究——小课题研究课例说课大赛

赛课——我的教学策略——小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实践

赛思——我的研究反思——小课题研究心路历程交流

赛果——我的研究成果——小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展示

几年来,全校14个学科,至今已确立团队小课题60多项,个人小课题100多项。教师们能坚持寻找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寻找自己的“痛”,问题不是灾难而是机会,甚至是资源。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全校教师全员参与,教师们的研究立足校本、师本,教师们的研究能够直面问题,直击课堂,直接课程,直达学生。

每个团队、每位教师都以小课题为切入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立真课题,施真研究,行真实践,谈真感受,展真讨论,做真总结。通过这些活动形成七十二中“真问题、真实践、真研究、真探讨、真思考、真反思、真实验、真总结、真收获”的科研氛围。

百花杯,我们在团队小课题研究方面,有了一些成长和提升:

其一,教师们的课题寻找更加精准,像我们的初二物理梦想团队,他们在立题初期,确立的课题是《提高八年级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但是在课题立项研究中,大家发现这个课题立得太大,研究领域太广,应该调整,所以经过研讨后,他们又确立了《实验提高八年级学习物理兴趣的策略研究》,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又感觉“实验”范围也有点广,所以经过再商榷和讨论,他们最终确定了《生活实验提高八年级学习物理兴趣策略研究》,在展示过程中,他们将传统教具使用的实验操作,简化成了一个一个日常生活常见的生活原理,使得课堂讲解更加生动,贴近生活,也让抽象的物理原理变成了清晰可感的具体实践,增强了课题效果和实验效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其二,教师们的学科研究更加专业了,像我们的生物轻舞飞扬团队,他们研究的课题是《有效解决初高中生物相关联知识点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确立是因为生物学科中考不是考试科目,学生因为考试的指挥棒,就对初中生物学科有了一定的懈怠,导致高中生物知识学习没有基础,很难取得良好的成绩。面对这个问题,生物团队的教师开展这一课题,就是希望能使我们学生在生物学习上有一个衔接,生物知识上有一个跨度,而且也希望这一研究能够带动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重视。诚然,孩子们初中毕业之后,高中的学习并不是我们所负责的范围,但是我们的教师本着对学生终生负责的态度,认真负责地进行课题研究,这一个课题也得到了区进修学校的生物教研员的肯定和支持,并在全区生物学科开展研究。

其三,教师们的研究领域更广泛了,已经不局限在自己学科教学中的常规问题,甚至是打破学科局限,伸向了日常教学中的方方面面。例如政治立人团队,他们确立了《初中思品课堂提高学生注意力的策略研究》,在研究中结合中国兵法《三十六计》,生成了连环计、欲擒故纵、金蝉脱壳等策略,形成自己一套有效的课堂管理模式。

其四,课题研究成果更有实效性,很多研究策略是我们学习探索研究后,创新出来的基于我校实际学情问题而生的优质方法。例如初三物理团队,电路问题是初中物理学科的重点,也是难点,他们研究如何让复杂恼人的电路图变简单易懂,他们自创两种方法,一是标号法,一种是换线法,在现场的实际检验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3)幸福行动提升教师研修幸福感

我们通过“幸福行动”来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感,具体方法如下:

方法一:规划幸福生涯,揭秘成长档案袋。

学校设置了一面教师“成长墙”,给每位教师建立一个档案袋,开辟一个独立的空间。学期末,学校举行一场宏大的“揭秘仪式”,由教师们自己开启档案袋,展示一年来的成果。这种带有仪式感、神秘感、期待感的揭秘,让教师们瞬间被自己的付出感动了,被自己的优秀激励了,也被别人的成长刺激了。学校还会给表现特别突出的教师,发放一个个的成长红包。形式的变化,让教师获得了被肯定之后的幸福感。

方法二:搭建幸福舞台,开设“桃李之声”学术论坛。

我们开设三类论坛:百家讲坛、团队论坛、达人学坛。达人学坛是我们的最新尝试。那么达人坛主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广发英雄帖。一方面由我们领导来搜索达人;另一方面教师毛遂自荐。这种草根式的论坛培训,特别受教师欢迎,这样的论与谈也最接地气,对学校来说既经济又实效。

台上坛主主论,台下观者可以补充、可以质疑、可以建议、可以提出新设想。做到坛主摆坛,坛内论坛,坛后议坛。论坛活动根据实际需要变换形式,不拘一格。时间上可以一周一次,也可以一月一次,可以全校,可以年组,一个个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善于交流、乐于分享的“大家”,纷纷登台论道。

方法三:打造幸福家园,建立学术自邀制。

自邀制包括:团队组建自邀建立、师徒结对自邀搭配、研修需求自我申请、课题选择自主设定、学术活动自主开展。

我们还形成了三大金牌套餐、六大自主设计。三大金牌套餐:让教师在活动中进行自我反思,在团队中实行同伴互助,在培训课程中受到专业引领。六大自主设计:自主规划——成长袋;自主管理——团队制;自主平台——论坛制;自主研究——小课题;自主学术——自邀制;自主成果——学术节。

方法四:晒晒幸福账单,举办校园学术节

这个学术节设立三个板块:

一是教师亮相台:学术节是教师自己的节日,我们想让教师们都融入这种快乐喜庆的氛围,享受展示自己的过程。教师都积极填写亮相表。学术节上,几乎每位教师都能“露”一次脸。

二是集体风采展:这是学术节的重头戏,各学科团队集体亮相展研、展课、展思、展果。

第三个板块,就是幸福年夜饭:我们和教师们一起成长,分享幸福。在年末,我们为教师奉上了精心准备的幸福年夜饭——四菜一汤。

第一道菜:学术中心年度工作报告。

第二道菜:幸福成果集。

第三道菜:年度幸福大片。

第四道菜:幸福邀请卡,我们在上面书写上明年的幸福目标和对我们的建议。

最后一道是浓浓的热汤,幸福颁奖礼,我们对有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发小金人,走红地毯。

学术节让教师进入到一种自主需求的状态,带着教师们寻找自我幸福的关键,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亮出精彩,感受成功,寻求认同,创造幸福,再将这份幸福传承给我们的孩子。

3.能动德育——注重心灵的震动与给养

德育做得好,设计的活动看似简单,却处处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和未来,非常认真地进行,真正“把教育做到学生心里去了”,孩子们也很喜欢这些活动,参与热情很高,而且他们不是为了活动而动,真是因为有兴趣有意义而做。所以我们在德育模式构建和活动设计中有四个定位。

(1)大目标小定位

我们的孩子虽然身处铁北,但是我们一样应该具有“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和与人为善、诚实笃信、三省吾身、豁达大度、温良恭俭让的修身之道”。于是我们将总体德育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家责任、社会意识、家庭观念、个人审美、内外兼修的真正生命个体”。我们的出发点是:七十二中学子不可无目标,目标不可不广大!有了大目标,胸怀才会广阔,胸怀广阔了,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在成长和学习中有不竭的动力、才会拿得起、放得下,才会使人生精彩,才会使生活增色,才不会因成长中的小事而偏离人生的航线,才不会因小的挫折而迷失自我。

大的目标是宏观的方向,还需要脚踏实地地从现在起步,所以我们还依据学生年龄年级的特性,具体设定了每个年级的小目标小定位:

初一年级:做文明守纪自立自强的人

初二年级:做自尊自爱懂得感恩的人

初三年级:做敢于负责胸怀大志的人

比如初一军训时,我们给学生明确了军训的目标:

团队面前,团结互助、勇于担当;

困难面前,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纪律面前,服从指挥、严明遵守;

习惯面前,提倡文明、摒弃懒惰;

生活面前,学会自理、学会自立。

再如我们的学生誓词大到胸怀祖国,小到一日常规。我们要求学生必须背下誓词,在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从而塑造出健康人格。

七十二中人,品德是根本。祖国永第一,固守中华魂。

自育促成长,诚实又守信。壮我凌云志,胸中四海存。

常怀寸草心,为报父母恩。爱校爱班级,担当有责任。

尊师求真理,同窗情谊深。知书识大体,坚韧有自信。

勤奋不懈怠,读书效古人。学习靠自主,谦逊多叩问。

课业早完成,闲暇修身心。爱好选高雅,兴趣广延伸。

强健好体魄,运动有精神。今日多努力,明朝振国门!

每一次、每一种活动我们都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而这些活动的具体目标必须遵循学校能动德育的总体目标规划。

(2)大体系,小管理

德育工作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虽然面对学生,虽然通过活动、载体得以实现,但是它本身的效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隐性的,只有长时间的消化才能显现成果,但是庞杂的工作,我们必须有方向,有了龙头,龙尾才能摆起来。为此我们确立了系统的能动德育体系:

思想纲领:“三个一”工程:一个中心,以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为中心;一条主线,爱国主义为主线;一个活动,争做小主人活动。虽然我们的立足点高,但是我们的德育活动却做实做小,只有能做好小爱,才能谈大爱,让学生先爱自己,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开始,才能真正学会爱国家、爱社会、爱人民。

六自模块:自尊自爱、自护自救、自律自省、自理自立、自学自修、自信自强教育模块。

策略途径:立足三主(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创新三牵(牵手家庭、牵手社区、牵手社会)。

五化局面:目标层次化、组织网络化、内容系列化、方法实效化、检查评比量化。

在管理上,我们倡导学生自己“能动”,自主管理,最终达到“三自能力”的培养,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建好学生会、班干部、文明监督岗三支队伍,让学生成为日常管理的主力军,使学生达到全体、全面、主动、终身的发展。

例如我们设置了文明监督岗,每天文明监督岗在早晨和课间职岗,每班一个岗位,每个学生一天,所有学生都会有职岗的一天。学生职岗期间,身披红色礼仪彩带,胸戴文明监督牌,向同学、教师鞠躬问好,强调文明用语、右侧通行、不要吵闹等常规行为习惯。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同学好”“老师好”的简单问候传递开来后,我们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原来在走廊里疯闹喊叫的同学,在管理其他同学的过程中,学会了换位思考,看到不文明的现象就会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无形中经过职岗学会了自律。我们欣喜地发现校园里不文明的语言少了,不和谐的行为少了,教师与学生互相问候的温馨画面多了,正能量在传递。这种管理上的尝试,我们更相信一点,只有让心灵管理心灵,才能真正达成能动管理。

学生会成为学生的代言人。每天清晨和课间到楼道里去走走、看看,迎面会碰到很多“小干部”,孩子们统一佩戴学生会挂牌,手里拿着检查的记录本,清扫不合格记上,垃圾未及时清理记上,营养午餐的饭箱没及时抬下楼记上,文明示范岗未及时站岗记上,楼道里有打闹的同学记上,地上的纸屑,随手捡起。学校的主人,不是我们这些当校长的、当教师的,而是这些未来的“小主人”们。大型墙报展、班会、演讲等活动,以往都是教师们做评委,现在都被“小主人”们代替。孩子们认真地写下评语,认真地打分,庄严地行使他们“小主人”的权利。亲自设计,亲自参与,亲自组织,同学们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自主能力得到了锻炼。

(3)大活动小设计

在活动的设计上,我们遵循两个支撑点,让学生真的进入到活动中,才可能被磨砺、被经历、被激励,从而学会感恩、懂得分享,学会面对、懂得坚持,学会尊重、懂得责任,学会欣赏,懂得悦纳……这是我们设计活动的第一个理由。有人说: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就记住了;做了,就理解了。让尽可能多的孩子或全体孩子不做活动的看客,成为活动的参与者,让经历了的某个事件成为学生成长的关键事件是我们设计活动的第二个理由。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全员参与的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应运而生了。

过去开运动会,每班受项目设计的限制,只有十几名运动员,多数是“端坐在台上的看客”,现在的体育节,我们根据不同年级设计了适合相应年龄的运动项目,既有亲子项目,又有学生的个性项目和团体趣味比赛项目,增加了像两人三足、跳绳、拔河、夹球等项目,我们还特设了“校园吉尼斯”大奖,这些小设计都给了孩子们参与的激情和热情。我们要求每个班级的学生必须全员参加体育节,选择自己专长或者感兴趣的项目,每个项目都会为班级加分,通过这样的活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立刻增强了,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但为娱乐锻炼了自己,也为班级增了光。在阳光体育1小时中,把校操、功夫扇、广播操、排舞操教给学生,这样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进来。

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让孩子们通过活动来体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通过人人参与,提高班级的凝聚力;通过交流合作,增进同学们间的友谊;通过多样的形式,找寻学生兴趣点,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赏识、悦纳自己,真正地把自身的潜能挖掘出来。

(4)大社会小舞台

把社会力量请进学校,开放,不仅是一个理念,更是一种情怀、一种态度、一种精神和一种行为方式。

学校携手吉林省少年管教所、吉林省孤儿学校、长春市公关学校、120急救中心、65325部队等21家企事业单位,创建“七十二中学教育协作委员会”,建立了9个教育基地,共同开展“构建和谐教育环境,共育全面发展人才”系列活动。每学期,由长春市第七十二中学牵头协调,“教育协作委员会”举行两次例会,听取学校未成年人教育工作汇报,确定工作目标,策划系列活动,由各成员单位分头组织落实,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参与社会、服务社会、认识社会的思想道德实践平台。

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到真、善、美,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学会了礼让、谦恭和感恩,真正做到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我们看到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4.能动课堂——关注心灵之间的碰撞和交流

(1)能动课堂的定义

能动课堂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重构新的课堂文化和新型师生关系,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能动课堂体现五个注重:注重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注重对智慧的激发和启迪,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注重学习方法策略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对话交流、合作互动、教师引领。

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找出一种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这也是我们构建能动课堂所追求的境界。

(2)课堂改革是我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制校回归后,因为我们所面临的境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面临了更多的困难,产生了诸多的问题。首先看学生,以前因为择校,通过考试我们择优录取了一部分优质的生源,这部分学生求知欲强,容易自我肯定,派位后,优质生源基本流失到外区,我们的生源直线下降,现在的学生进取心弱,自我放弃的多;再看家长,以前的家长对孩子、对学校的关注度很高,期望也很大,现在的家长因为是派位而来,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过高要求;再说教师,一直墨守成规的教师在面临新形势时产生了很多的困惑,非常不适应当前的环境,一时间无法调整教学方法,教学似乎进入了瓶颈,进退两难,步履维艰;对于学校,压力较之以前无形增加了很多,我们要面对社会的重新认定,面对新的舆论,面对新的自我超越,如果因此我们的教学质量下降了,那么这是我校声誉的重大打击,我们优秀的教师队伍也会因此被否定。

穷则思变,差则思勤,变则通达,勤则能奋。学校面临这样的生存环境,改变是唯一的方法。改革是当务之急,迫在眉睫!我们的未来之路,重点在课堂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希望也在课堂教学。

有人批评中国的课堂缺少自由的呼吸,那么,孩子的自由在哪里?孩子的创意空间在哪里?我们希望能够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创意地去思考,让他们成为走向未来的世界公民。

(3)能动教学的重要内涵

①抓住教学的阿基米德点——唤醒

在很多大型活动前,会场都会放一些音乐来候场,无论你听没听过,你正在做什么想什么,都会或多或少进入到音乐创设的情境中,心中还会有一种情愫在萌动。我想这就是阿基米德点:唤醒。课堂上唤醒的作用就是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究,在爱学、善学、乐学的过程中,心灵受到激励和鼓舞。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家长每天的嘱咐,教师的不断询问记住了吗?不见得会真的让孩子懂得,并记住。让每个孩子主动伸长脖子听,睁大眼睛看,张开嘴巴说,这是我们要做的。如果课堂教学中都能找到这样的阿基米德点,学生们就会成为课堂的活跃分子!所以我们将能动课堂教学理念定位为:尊重、相信、唤醒、发展。

②引洋思教育活水——不要“最好”但求“适合”

学校多次派骨干教师到洋思、杜郎口进行深入学习,教师们的理念得到了提升,对教学改革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我们践行洋思课改方略,强势推进学校课改,要求所有一线教师都要参与。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是拷贝复制,而是找寻自己的方向,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教学,将他山之玉创新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原有的方法中赋予了新的内容,并针对学生和教师的特点制订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③实现教学的转身——由“被动”到“能动”

能动教学正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中、教学活动中、教学途径中,注重学生的能动本质和能动特质。能动课堂就是由“我被动”的原始必须做、必须学,改变为“我能动”地自觉想做、想学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

正因为如此,确立了“先补漏、低起点、搭台阶、真自主、强合作”的能动教学策略;以“有学有教、有疑有交、有测有评、有收有放”为能动教学原则;以“六还”课堂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让学生用口说,用手做,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思,用心记。

提出创设“六动”为课堂教学环境,“六动”课堂,即“目标引动,情境带动,思维灵动,探究主动,和谐互动,评价促动”。在“六动”课堂中,学生的状态永远是奋斗着、思维着、活动着、体验着。培育“六动”课堂,是环境育人的渠道创新,也是环境育人的最高境界。

推出“六步”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第一步: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第二步:出示提要,师察自学;

第三步:互动合作,研讨质疑;

第四步:精讲点拨,展示成果;

第五步:强化训练,巩固提高;

第六步:总结测试,反馈效果。

从课堂要求上,立足点在孩子,关注点是孩子,教师只作为引导者、携领者、合作者来协助孩子们完成知识学习。其实课堂改革的关键就是能不能抓住孩子的心,有了心,就不怕没有分。强灌强压,最排挤的就是心灵,以伤害心灵为代价的高分高能,不会走得太远。

④能动课堂的“要”与“不要”

提出能动课堂要义:“三讲三不讲”“五个尽量”“五个要”。

“三讲三不讲”:只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不讲学生已会的、能学会的及怎么也学不会的。

“五个尽量”: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尽量让学生自己思考,尽量让学生自己表述,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尽量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五个要”:一要有思想、有方法——要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力求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二要有资源、有密度——要广泛开发深挖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密度;三要有生活,有应用——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四要有差异、有落实——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反馈,注重落实,提高实效;五要有情感,有精神——要关注与学生情感交流。

⑤创设能动特色“导学案”

能动教学的载体是导学案,无论何时,我们都明确,导学案只是一种预设,预设只是手段,生成才是目的。导学案的设计必须要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而有所改变,当学生自主能力差的时候,学案要设计得细致一些,为学生自主学习指明方向,提供方法;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的时候,学案要设计得宏观一些,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确保课堂始终处在动态生成之中。一份完备的学案,少不了学习目标、学习方法、问题化教学内容、典型例证、三星训练、链接中考、课堂小结、纠错反思等基本要素。

导学案的制定要基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使用导学案的学校很多,可是能动教学的导学案,与一般意义上的导学案又不尽相同。我们的学案里,在学习目标中有巩固已有知识的目标和新学习的知识目标;在学习方法中有教师提供的方法指导,还有学生自己的选择、尝试的学习方法;问题化教学内容中,要有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教学内容,还有在合作讨论中发现,而教师没有发现,学生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内容;甚至还有在典型例证、三星训练、链接中考中遇到的问题和生成问题。可以说有能动特色的“导学案”,在内容上远远多于常规导学案,而且学生的能动本色是凸显无疑的。导学案不是简单的预习笔记,不是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罗列,更不是教学参考书的复印。必须要经过教师加工、思考、精心设计而孕育胎生。

⑥能动课堂推进方式

在能动课堂改革中,最难的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持观望、怀疑态度,把课堂还给学生,许多教师做不到,也不接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把研究、讨论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们感觉教学时间不够用,课程完不成。所以在改革初期,我们强行的限制教师讲课的时间,限制教师的语言,让教师把时间还给学生,训练学生的表达、合作,并且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我们采取引路课、研讨课、过关课、示范课的形式,达到年轻教师必须做,老教师慢慢做。

为了更好地引导教师,使大部分教师的日常教学不随心所欲,也为了保障课堂质量,我们在大量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模式。我们细化了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年段、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模式总结。我们坚持组织教师依托课题研究,共同构建并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在日常研究中,采取“一课多试”的方式研究模式。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行为跟进”的策略下,在“试课——反思——总结——再试课”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模式的更新和完善。

我们认为,教学模式应该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完善,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我们采用了“推介——应用——调整——改进”的研修方式进行推广和完善。首先分学科专门召开教学模式推介会进行推广,会后教师们按照教学模式组织日常教学,发现问题并撰写教学体会,最后再召开调整完善总结会进行改进。

目前,很多学科都建立起了较为成型的教学模式,比如:

语文组:古诗文“自主阅读”教学模式

数学组:“研讨式”四步教学

英语组:阅读三步教学法

物理组:课堂教学四步曲

化学组:化学实验导学型教学模式

政治组:“151”教学模式

历史组:五步“引”学法

地理组:主线引路,自主发现——双“X”模式

生物组:“活动探究”模式

心理组:模拟体验模式

体育组:素质练习游戏化模式

信息组: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形式

……

所有的模式不仅有文字说明,环节解读,而且还对应有课例。

在改革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还把自己平时教学中的招法都拿出来亮一亮、试一试。

这种对教学实践“小思考”“小探索”,因势利导使“个人见识”放大成为“小众共识”,最终成为“团队常识”,成为学科组的教学财富。

近两年的大量实践,能动教学改革的确使得我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们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课堂教学的方式发生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每个班级都有部分孩子能够自主学习,甚至有的学生能独立备课、代替教师上课,达到了乐学、会学、好学。

通过能动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形成能动自学的能力,实现自主自能、自修自选、自习自悟、自编自创、自荐自评、自测自结、自知自得的目标。在小组管理,生生牵动的能动互管下,学生形成了勤学、乐学、善学、博学、会学、互学、自学的学习习惯;完成了“动容、动情、动心、动脑、动口、动笔、动手”的行为习惯;养成了“求真、求实、求活、求新、求精、求美、求是”的价值体系。

5.能动课程——追求心灵的贴近与迎合

学校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通过“制订方案——行动研究——观察分析——反思评价——再行动——再改进”的循环上升的研究途径,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建立起了我们的课程体系。

基础型课程——必修校本化

拓展型课程——选修特色化

研究型课程——研修社团化

基础型课程校本化、拓展型课程特色化、研究型课程社团化。

基本框架构建后,通过很多实践和尝试,但是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之前学校只是零星开设了几门,并不系统。2013年初学校正式建立了课程开发中心,成立一支专业研发团队,从教师需求和学生需求两条线并行出发,开发符合七十二中特色的、带有七十二中学温度的校本课程。课程开发中心编写了《七十二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试行)》,并对全体初一学生发放了校本课程开发调查问卷,让学生们在给定的课程中选择一项,根据学生选课的人数和学校、教师、教室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在初一年级首先开设六门课程:播音与主持、中学生文明礼仪、数码影像后期制作、中西方文化差异、我当导游、军人学堂。每学期每学科计划12—14课时,时间定在每周五第7节课。现在每周五都成了孩子们期盼的日子,不是因为周末,而是因为新颖的选课制度和课程内容深深吸引了孩子们。孩子们期盼的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心灵的贴合和迎合,他们不是不会,他们最会生活,他们需要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我们的课程去做一个十几岁孩子应该做和他们喜欢做的事情。

6.能动评价——关注心灵的慰藉和促动

教育的责任就是培养人。学校所有的工作要基于人的实际开展,而评价工作更要尊重人,“凡事见人,凡事尽可能见更多的人”,学生、教师、家长,发现每一个人的闪光点,而评价作为他们的太阳,让他们更灿烂。

①机制载体,看见管理

我们大刀阔斧地在评价机制、制度、形式上都做出了大胆改革。建立学生、教师、班级、各个职能中心部门的评价体系。

比如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们开展星级班级评比活动,制定非常详细的《七十二中学星级班级评比细则》,涵盖了班级建设的方方面面。我们将班级评比划分了三个等级:六星级放心班、五星级明星班、四星级优秀班。每月进行一次成绩评比,对星级班级进行挂牌和表彰。每学期将四个月的成绩汇总,再评选出示范班级,并且在表彰大会上,由班主任带领全体同学,在全校师生的面前巡礼,老师和学生特别骄傲自豪,更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和热情。星级班级评比,似乎成了班级头等大事,我们发现孩子们的确变了,为了集体荣誉他们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的不良冲动。这正是由他律向自律再向自觉行进的逐步演变。

②多元视角,看见学生

“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独特的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学生本身没有“好”与“差”之分,需要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学生,更不能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看见每一个学生,看见每一个孩子的特长,让他们在鼓励中成长得更快更好更强。我们制定了“星光少年评价”体系,让有特长、有进步的孩子都有机会得星。根据孩子自身发展个体差异,我们将星级学生评选个人项目设定为10个,基本涵盖了学生的特长项目:品德星、文明星、进步星、管理星、感恩星、守纪星、学习星、运动星、艺术星、助人星。评比实行周评选,评上一次星奖励10颗星,评选周期短,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是一个学期16周左右。每周每个班级有10个评星名额,16周便是160人次。可参与评选的机会较大,孩子们努力去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去提高成绩!一学期下来,学生累计130颗星为六星级学生;累计100颗星为五星级学生;累计80颗星为学校四星级学生。荣获星级的学生可获得“学校星级形象大使”的称号,我们让星级学生获得者带着自己的父母参加星级学生颁奖典礼,同走星光大道,在荣誉墙上签字,由校长亲自颁发奖牌和奖品。评星活动已成为学生们每周五最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每学期的星级学生颁奖典礼,是学校最轰动的大事件,家长们被邀请来参加走红红毯,满脸欣喜、又稍显紧张的家长和学生们共同走过属于他们的最光芒耀眼的红地毯,这不仅仅是孩子的荣誉,更是家长十几年辛苦的付出。

有的家长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孩子带给家长的荣誉是何等的欣慰。在《能动教育》学生版的专刊中,有家长这样写道:“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每年的教师节都是和我的学生一起度过。而今年9月10日却是令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因为这天我被邀请到女儿所在的七十二中学参加‘星级’学生颁奖的现场,陪女儿一起走上了象征成功的红地毯,今天她能够走上星级学生的颁奖台,也将是她的一个新的起点,因为只有过程精彩,结果才会精彩,相信今天脚下的红地毯就是她走向成功的红地毯。”

③成长平台,看见教师

看见教师、温暖教师、成就教师,是我们评价教师过程中最重要的目的。关注老年教师,让他们有归宿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关注中年教师,让他们保留激流勇进的激情,是我们坚守的目标;关注青年教师,让他们有成长的平台,是我们不变的坚持。评价方式多样,评价部门多变,评价角度多元。

捆绑式评价:对于教师不再只看重个人能力的评价,而是从教师全方位和协作群组来评价老师,从团队工程中评价老师的全方位工作。

中心部门评价:由各个管理中心结合本年度的工作业绩和实效,来对教师进行评价,这样从单一工作表现来体现教师的能力和贡献。

个性化评价:创设个性化奖项:针对课堂教学“青蓝杯”教学创新奖;针对教育科研“百花杯”科研贡献奖;针对师德师品红烛杯“师德风尚奖”;针对班主任工作园丁杯“亲和大使奖”;针对课程开发“春蕾杯”研发达人奖等。

评价只是手段之一,为了让学生了解教师,让教师获得荣光,我们还为教师专门设计了达人红毯秀,让教师们带着荣誉走红毯,接受学校领导和师生的注目,教师们特别激动,星光大道光彩熠熠。我们也没有忘了教师背后辛苦付出的家人,所以我们让获奖教师牵手自己的家人,走上领奖台,这不仅是对教师的赞许,更是我们对教师家属的致谢,我们相信这样的做法,付出的是真心,收获的将是真情。

④对外开放,看见家长

开放,让学校看见了家长,看见了家长对孩子的期待,看见了家长对学校的认同。家长走进来了,就成了学校里教师、学生一样的学校里的人!

三个年段,分别成立家长委员会,我们把家长请进学校,让他们从听校长汇报,开始了解、理解学校;然后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走进学校课堂,观看学生展示,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认可;再后来,请家长参与学校一些重大活动的策划,参与学校常规办公的事务,为学校出谋划策,每学期由家长委员会牵头,对有突出贡献的家长表彰奖励,并请他们开讲坛。

以家校共建和谐为特色,创建“五典型”学习型家庭,即“尊老爱幼型”家庭、“教子成才型”家庭、“道德法制型”家庭、“文化艺术型”家庭、“绿色环保型”家庭。

能动评价本身就是为了激励、促发,我们觉得这样的评价和奖励,是从心而生、从心而发。

7.能动文化——注重构建心灵的港湾和家园

本着传承、超越、创新、卓越的发展理念和人文化、个性化的原则,结合我校的办学特点,对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精神等要素进行提炼、传承、丰富、规范、提升,科学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塑造卓越的学校办学理念。

通过“能动管理、能动德育、能动研修、能动课堂、能动课程、能动评价、能动文化”七个方面的全面构建,能够形成七十二中独特的能动文化特色。将能动文化体系梳理为:

办学理念:以能动教育促进师生主动发展

办学宗旨:社会满意 家长放心 师生幸福

治校方略:科研兴校 民主治校 管理强校 质量立校

校训: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学求博深 自强不息

教风:求真、求实、求活、求新

学风:勤学、乐学、善学、博学

目标定位:开发潜能 演练技能 展现才能 积蓄势能 发挥效能 锻炼体能

角度定向:理念触动 目标激动 课题牵动 情趣调动 主题活动 机制推动

模式定型:管理模式 课程模式 课堂模式 德育模式 研修模式

以能动教育促进师生的主动发展一直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在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一直希望将这一理念向纵深延展。经过几位专家、教授的点拨、梳理、提升,将办学理念重新定位为:“能动教育、快乐成长、和谐发展”。对于学校就是继承与创新并举,实现内涵发展;对于教师就是实践与反思共进,实现自主发展;对于学生就是经历与展示齐驱,实现主动发展。

在新的办学理念下,我们重新定位了我们的价值追求:

感恩——守住美德传递美好

常怀感恩之心,感谢生命中的每一个人

常行感恩之礼,传承中华文化道德精髓

常做感恩之事,赋予社会真善美的真谛

为人宽宏、处事大气、点滴做起、和谐共处

担当——勇于担当敢于负责

担起社会的责任,处处为他人负责;

担起家庭的责任,常常为亲人负责;

担起自己的责任,常常为自己负责;

主动担当、多方思考、尊严生存、快乐生活

卓越——相信自己永不放弃

无论自己起点高低,需有追求卓越的勇气;

无论自己现在怎样,定要积淀卓越的才能;

无论自己将来如何,现在开始卓越的起航;

面对现实、锁定目标、敢于争取、超越自己。

用文化定位、价值取向来浸润每一个七十二中人心中,学会感恩、勇于担当、追求卓越,让七十二中人心怀理想,脚踏实地地去创建学校的品牌和文化。

三、课题研究成果与成效

(一)成果实践效果

1.改革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受益面广

①从学校层面看,能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在学校实际工作中方方面面指导工作,显著提升了学校的品质。实验期间学校先后获得近百余项荣誉称号。

②从教师层面看,教师专业意识得到明显增强,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目前我校有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26人、市级骨干教师68人、区级骨干教师156人。专业成长团队建设成效显著,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组被评为长春市优秀教研基地,英语、物理、地理、历史教研组被评为长春市优秀教研组。

③从学生层面看,能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让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连续十多年获得区中考第一名。我校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顽强拼搏、自我超越的意志品质得到了上级学校的一致称赞。

④从区域实践效果上看,片内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升,带动了片内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带动薄弱学校教师置身于课堂教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活力。

2.实践研究中,提炼的策略方法全方位提升了学校办学品质

能动文化:凝炼学校发展哲学,构建了能动文化体系,梳理整理了校训、价值追求等,用精神引领师生主动发展。

能动管理: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学校管理品质,提高工作规范性、实效性为指向。

能动德育:关注学生成长,培养生命品质,形成德育组织网络化、德育队伍专业化、德育评价科学化、德育资源最优化、德育教育导师化;形成家、校、社会三联动德育体系。

能动教学:实施质量立校工程,强化质量管理,深化课程改革,研究高效教学途径和方法,创建具有我校特色的“能动课堂”模式。

能动研修:深化能动研修模式探索,提高教师研修有效性、推行特色团队建立,满足教师发展自主需求,开展“百花杯”校本研修大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自主选择,满足教师发展需求。

能动课程:进一步梳理学校现有课程体系,在“生本、多元、整合、创新”的基础型课程之上,积极开发选修类特色课程和精品社团课程。形成信息技术、人文素养、国学传统、科技创新、生活运用、国际视野等多类别的课程资源。

能动评价:通过评价机制的改革,多元视角的对师生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方式的改革,使得每一位教师能更有激情更有动力地参与教育教学工作,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沐浴在体验成功、体验快乐的阳光中成长。

3.成果应用,效果显著,理论提升效果显著

《能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和《我与能动教育》两本教育理论专著,作为“十二五”吉林省重点规划课题结题,相关成果获得吉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2014年吉林省教学成果奖及多项省市级奖项。学校教师近200人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表彰,教师论文近百篇发表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500名学生获得省、市、区各类奖项。

4.教育同行充分肯定,社会广泛关注

在“能动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不断发展,作为区域龙头学校,将能动教育的成果实践辐射到区域内,在学区内形成了多个学习研究共同体,作为龙头学校引领其他兄弟学校的发展,成为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的实验基地,同时多家媒体对学校的特色办学进行跟踪报道,赢得社会广泛好评。

(二)成果创新特色

1.从研究范畴上,突破传统“自主教育”理念中只针对学生的范畴。

2.在研究实践过程中,总课题分成七个子课题支持课题研究与实践。

3.从研究成果看,每一子课题研究中形成操作性、实施性较强的策略和方法。

4.理论研究上,综合应用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元理论,提出了能动教育思想的理论支撑,形成富有特色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实践推广价值。

5.在实验方法上,将研究实施的策略精细、科学地进行定位,持续有效地指导研究的有序进行。

6.在成果提炼上,能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所提出的能动教育体系、规律及内容、方法及范例,为今后学校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执笔人:徐 娜)

课题负责人:姚晓华

课题组成员:周 静 牟春华 张晓慧 刘 洋

      姜道影 孟 琳 徐 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