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弘扬儒家伦理共建东方文明

弘扬儒家伦理共建东方文明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儒家思想,正在成为以德兴邦、立德树人,建构中华民族当代共同价值观的精神资源。2007年11月,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和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儒家伦理与东亚地区公民道德教育论坛”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2011年10月,由国际儒学联合会、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儒家伦理与东亚地区公民道德论坛”在北京蟹岛会议楼召开。

2014年6月15日

一、儒学百年

1.众所周知,在列强的强势文化冲击之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文化,难免沦为弱势文化。

“五四”以下,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其历史命运每况愈下,直到“文革”,遭到史无前例的彻底砸烂,被“扫进历史垃圾堆”。这一切都是以西方“先进”“新文化”,对中国“落后”“旧文化”的批判、革命与取代,导致2~3代中国人与自己祖先所创造的辉煌文化渐行渐远,日感陌生,以至失去了自觉、自信与自尊。“旧礼已废,新礼未立,必生乱象”,从礼仪之邦,滑向“礼崩乐坏”。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一旦失去根与魂,就将“花果飘零”,成为断了线的风筝“随风飘荡”。

2.“文革”之后,中国人“痛定思痛”,“拨乱反正”。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孔子及其儒学“平反”,恢复名誉。1984年政府批准成立由谷牧先生为首的“中国孔子基金会”。

3.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选择走自己的道路之后,中国人开始反省百年文化不断衰落之根源,逐步恢复对自己文化的自觉与自信,逐渐走出“文化革命”,进入“文化建设”的新时代。1994年成立了由谷牧先生为首的“国际儒学联合会”,开始了“礼失,而求诸野”。

4.进入21世纪的前十年,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精神指引下,在中国大地掀起“国学热”。于丹的《论语心得》等相关书籍,2006年11月由中华书局出,截至2013年6月已经第51次印刷,共计印刷565万册,前无古人。可见国人对《论语》的新需求;面对读着《论语》章句、《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茁壮成长的新一代,令人欣喜;2004年在韩国出现的第一座“孔子学院”,而今已星火燎原,孔子再次成为中国文化的“标志”;2008年北京奥运会,孔子“出席”开幕式,《论语》章句从“鸟巢”飞向世界,孔子及其儒学再次“周游”列国,走向世界。

5.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中华文化的复兴,在中华文化复兴之中,必有儒学的复兴。

2013年11月,习近平主席到曲阜和山东考察时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他认为,孔子与儒家思想“是人类思想宝库中重要的内容,它向人类提供了许多基本观念,不约而同地在世界上引起共鸣。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大的作用”。

2014年年初,习近平在中央政府的高层学习会上讲:“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014年春天,习近平在欧洲的演讲时指出:“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已经有五千多年历史了。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创造的文字至今仍在使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

今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讲话中列举了中华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理念,包括“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他指出,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主席的系列讲话,向世人郑重宣告孔子与儒学的历史新定位与新担当。儒家思想,正在成为以德兴邦、立德树人,建构中华民族当代共同价值观的精神资源。以“克隆”外来教育为宗,不断“边缘”自己文化的中国教育,已经开始恢复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个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全民共同参与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正在形成。

回顾中华文化百年历史命运,她似千年古树,偶遇欧雨苏霜,而今雨过天晴,它仍以参天躯干,丛茂树冠,挺立于世界文明之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十年的因缘

今日,能够与诸君相见,已有十余年的因缘。

2005年11月,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北京东方道德研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儒家伦理与东亚地区公民道德教育论坛”在四川省宜宾市召开。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台湾的60余海内外专家学者出席。搭建起一个东亚、东南亚地区研究、推广和普及儒学的新平台。

2006年10月,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新亚书院和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儒家伦理与东亚地区公民道德教育论坛”在河南省新乡市召开。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台湾等14个省市和地区,以及马来西亚的陈启生先生等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

2007年11月,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和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儒家伦理与东亚地区公民道德教育论坛”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来自韩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以及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

2008年11月,由国际儒学联合会、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新亚书院、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浙江省儒学会、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共同举办的“第四届儒家伦理与东亚地区公民道德教育论坛”在浙江师范大学举办。

2011年10月,由国际儒学联合会、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儒家伦理与东亚地区公民道德论坛”在北京蟹岛会议楼召开。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学者共70余人出席。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署理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陈启生在开幕式上致辞。

2013年11月,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和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儒学普及与小区和谐建设暨第六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市通州区举行。来自中国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近百位代表出席。

韩国儒教学会会长朴洪植教授在演讲中认为,进入21世纪,人们发现在18-20世纪引领世界发展的基督教文明开始面临局限性,世界文明的中心开始由西方文明转向东亚儒家文明圈。如今,备受世人关注的儒家文化,正在转变成为“21世纪的时代精神”。儒学与汉字是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共同分享的人文基础,汉字文化圈内可以形成人文共同体。马来西亚陈启生先生发表演讲“儒教在东南亚的复兴”,印度尼西亚梁文丰先生发表演讲“中华传统文化在印度尼西亚的传播”。这些理念与经验,内容翔实,观点鲜明,精神感人,令人奋进。

通过多次学术会议,我们学习与吸纳了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普及儒学与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丰富经验,为我们近二十年的中华美德教育实验提供了理念、思路、经验和信心。新加坡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德,《儒家伦理》与《好公民》课程建设的经验教训;韩国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在全国各地书院、乡校开展的“忠孝礼”道德教育等经验,韩国程朱学会会长赵骏河教授携带大作《东方伦理道德》来内地演讲;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华文社会与华文教育的经验,尤其是马来西亚陈启生先生所总结的“我们成就道德,就是要让儒家伦理进入普通大众的生活中和心坎里。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十六七年前开始办经典教育,用四书五经、老庄为课本;以《易经》童蒙养正为指导;以学、问、思、辨、行为教,培养自学能力,创造学术自由;培养独立思考,创造思想自由,期许子弟们起步高、进步快,活出生命的意义”。他还多次光临内地,给我们同道传经送宝,借此机会向所有东南亚的同道,致以深深谢意!

我记得三年前的2011年10月,在北京蟹岛会议楼召开的“第五届儒家伦理与东亚地区公民道德论坛”期间,大家有个心愿:“建设21世纪人类的新文明,东方文明应有举足轻重的历史责任。东方伦理、东方文明,应当给人类文明新纪元,奉献光明!21世纪的东亚、东南亚,不应是彼此争斗的疆场,应是文明、和谐、共处的天堂。为此,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学人,应继续联合协作,推动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的研究与实践,为弘扬东方伦理,建设东方文明,推动世界和谐,担当起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我还记得,在去年11月北京的会议上,我们有个共识:我们中国内地的同道,不仅要继续请进来,还要创造条件走出去,要多去东亚、东南亚国家,实地考察学习,“礼失,而求诸野”。要改变独尊“西方”的思维模式,承传中华文明,重建礼仪之邦,不能依靠从西方进口。记得当时与陈启生先生有个动议,能否请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同道,亲临尼山朝圣、考察和传道。经他与诸君的努力,今日终于实现了这个值得永久记忆的心愿!

祝愿,这是一个新的起点!

各位老师、同道,十天前,2014年6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会见了来自119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侨团负责人,发表了“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发展新篇章”的讲话。他说:“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让我们携起手来,以共同的根、共同的魂、共同的梦,来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篇章。

我们今天共同举办这样的“学习团”,也正是沿着这个方向、奔向这个目标的一种行动!

(本文系首届东南亚团体儒学学员尼山圣源书院学习团开幕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