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缺失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缺失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核心部分,贯穿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方方面面。在高等教育中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更加重要,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已经接触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对其认知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效不尽如人意,其教学内容并未很好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不强,使大学生缺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和行为认同。

(一)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过程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样化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世俗化和功利化观念在大学生的价值观中逐渐蔓延。多元文化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影响着其日常学习和生活,使其更加注重物质利益,满足于感官上的享受,缺乏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人生长远目标,更加重视付出劳动的回报,缺乏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更加重视现实利益和实用主义,倾向于以自身利益为判断标准,西方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念使大学生形成多样的价值取向,同时在多样化的价值观念的交融中也变得迷茫和不知所措。

2.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片面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核心部分,贯穿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方方面面。在高等教育中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更加重要,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已经接触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对其认知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但是,部分大学生由于自身缺乏政治信仰、理想信念、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加上新时期多元文化的碰撞,网络媒体的不良信息和校园文化的缺少,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还未形成体系就受到了冲击,导致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3.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的脱节

我国的教育体系虽然十分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了不同内容的思想政治课,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学习耳濡目染,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理论基础,虽对其进行了内化,但只是停留在认知上的认同,缺少实践,难以达到知行合一。当代大学生在认知上对核心价值观已有一定的了解,但高校对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没有深入到每位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脱离了大学生主体的身心实际问题。此外,青年大学生中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学校的校园活动大多是学生干部在参与,普通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缺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校园活动相结合的实践,从而逐渐出现知与行脱节的现象。[13]

(二)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缺失的原因分析

1.改革开放进程中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

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推进,使我国社会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信息和文化传播更加便捷,使大学生更加直接暴露在各种价值观念的碰撞之中,面临着更多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此外,当今世界正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和信息的交融和碰撞更加激烈,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世界环境中,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冲击。

2.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脱节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效不尽如人意,其教学内容并未很好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不强,使大学生缺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和行为认同。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忽略了社会和家庭的重要因素,没有为大学生形成整体的价值观创造条件,而在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过多地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在当前复杂的社会背景中,网络媒体等在舆论导向方面忽视了其宣传优秀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重要作用,有些甚至带有反社会主义、崇尚西方价值观念的倾向,有些媒体为获取较高的收视率而对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做出片面或扭曲报道,混淆是非,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错误的引导,导致其价值观出现偏差。

3.大学生自身缺乏坚定的信念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内容讲解和授课方式上仍存在诸多的不足,有些高校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作硬性指标任务,只是做做表面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强加在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中,没有真正使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相融合,缺乏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和引导。大学生自身又具有很强的叛逆性,这就使得大学生缺乏对校园文化中强加的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而难以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其行为会逐渐出现偏颇。没有稳定的价值观作为指引,大学生非常缺乏坚定的信念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知行难以达到统一。[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