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夏丝绸婴戏莲印花绢赏析

西夏丝绸婴戏莲印花绢赏析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夏丝绸婴戏莲印花绢赏析魏 瑾1986年,宁夏文物部门在维修贺兰山拜寺口双塔时,从双塔的天宫中出土了几件西夏文物,其中的西夏丝绸婴戏莲印花绢,长85厘米,宽29厘米。西夏丝绸——婴戏印花绢为什么是在宁夏出土的,因为这里就是西夏建立都城之地。西夏丝绸——婴戏印花绢西夏王朝占据着宁夏、河西走廊等地区,西夏的心脏地带——宁夏平原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唐诗人韦蟾诗“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西夏丝绸婴戏莲印花绢赏析_文博耕耘录

西夏丝绸婴戏莲印花绢赏析

魏 瑾

1986年,宁夏文物部门在维修贺兰山拜寺口双塔时,从双塔的天宫中出土了几件西夏文物,其中的西夏丝绸婴戏莲印花绢,长85厘米,宽29厘米。绢质纺织丝线很细密,中间图案是以印花方菱形双莲弧线纹和连珠圆形花卉纹饰为主体的连续纹样。在方菱形双莲弧线纹的四边很自然地配着婴戏花卉,4女婴为一组图案,每个女婴双手持花卉枝条,围绕中间方菱形双莲弧线纹图案作飞天状。整绢观之印花纹饰是黑、橘红两种色彩为主,黑彩勾画人物,花卉枝条和双莲弧线纹;橘红彩为漫地色,并非常巧妙地用绢质的自然白显出菊花图案,再用自然白色圈形纹饰单独成为一组图案,与婴戏花卉纹饰图案成为既联系又分开的效果。这样黑、橘红、白相间美观大方。细观婴戏图案胸前肚兜是有中原风俗,而婴戏发饰确有西夏民族特点,婴戏图案静中有动,是很有特色的绢质图。

img270

西夏丝绸——婴戏印花绢

为什么是在宁夏出土的,因为这里就是西夏建立都城之地。西夏是地处我国西北与宋朝并存的封建政权。

丝织是传统手工工艺,至今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唐、宋时期,中国的丝织业尤为兴盛,丝织技术达到很高水平。西夏是与宋朝并存的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当时也具有较高的丝织水平。

img271

西夏丝绸——婴戏印花绢

西夏王朝占据着宁夏、河西走廊等地区,西夏的心脏地带——宁夏平原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唐诗人韦蟾诗“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尤其河西一带,地处古丝绸之路的故地,自古就殷富于西北。这里的桑蚕业和丝织业亦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魏晋时期,河西武威一带就因“桑葚甜甘”而名闻遐迩,蚕丝是当地的主要纺织原料之一。晚唐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及其侄儿张淮深经营河西,很注重桑蚕发展。

西夏自占据河西走廊之后,便控制了丝绸之路东段。在其二百多年的经营中,丝绸之路在西夏的社会经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西夏长期与宋、辽、金并肩而立,西南有吐蕃,西方有回鹘,关系错综复杂,各民族、各政权间的交往,多数要经过西夏,而西夏与这些民族、政权间的交往最为方便,不必经过第三者境土。在西夏存在的两个世纪中,西域与中原的交往,要么假道西夏,走传统的便捷的交通大道;要么绕行他国,走其他险道。地理位置的优越,使得西夏可以直接与西域、中原进行商贸往来,也可以通过收取过往商旅商税,充实国力。

近年来,在河西地区的古代墓葬中出土了不少有关采桑、养蚕、缫丝和织锦的壁画、画像砖,充分说明至迟在晚唐,河西地区的桑蚕业已有相当水平。西夏类书《圣立义海·山之名义》中有“西边宝山”,注释为“淘水有金,熔石炼银、铜。物进国昌,郊产丝宝也”。这里的“丝宝”应是蚕或蚕丝,这又说明西夏时期的西北地区仍在种桑养蚕。

西夏政府很重视丝织业的生产,为了学习中原的丝织技术,曾向宋朝要求派熟悉丝绸纺织的匠人来西夏指导工作,使中原地区古老的丝织技术,包括宋代新兴技术,如通经断续的缂丝、捻织金线的织金、花纹凸起的透贝等都在西夏发现。有的织物,像金锦、织金锦褐毕沅可与宋织的“金线袍缎”相媲美,可见西夏的丝织技艺接近于宋朝,而且技术水平较高。

西夏政府机构中设有“绢织院”“绣院”,专门从事丝绸纺织和刺绣。宋、夏丝织品的相似性,正说明西夏丝织业是在宋朝丝织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将词赋格织于锦上,实属西夏锦之一大特色。《契丹国志》卷21载西夏向契丹进贡的贡品中有锦绮三百匹和织成锦被褥五合。《金史》卷7载乾祐七年(1176年)西夏仁宗自出新意,命工造“百头帐”献于金。以上的锦绮、织成锦及百头帐等均应是西夏自己织造的高档丝织品。

目前我们见到的西夏时期丝织品,除了西夏王陵和贺兰山拜寺口双塔出土的之外,数量最多的当数1991年出土于宁夏贺兰山拜寺沟方塔的丝织品了。方塔出土丝织品有绢、锦、绫、罗、绮、纱等十几种,品种丰富多彩,图案绚丽多姿,为研究西夏丝织工艺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绢。绢是一般平素类织物的通称,分生熟两种,绢不织花纹,主要用印染方法进行装饰。方塔出土的绢是西夏遗址中出土最多的一次,有白色绢、黄色绢、浅湖色绢、深褐色绢、湖蓝色绢、白色地墨绘折枝花绢等,均为熟绢,平纹绞织。

锦。锦是以彩色丝线提花织出的重组织丝织品,质地厚重,是丝织品中最为鲜艳华美的织品。方塔出土的锦有挂彩锦和几何纹锦。挂彩锦有白色花纹锦和棕黄色平纹挂彩锦两种,均用绿线挂彩显花。几何纹锦为浅黄色地,显黄色花纹,另绣紫色折枝花。西夏织锦技术较高,有的锦很奇特,如西夏陵出土的茂花闪色锦。西夏还有一种锦称“文锦”,即将词赋格织于锦上。另外,文献还记载西夏人自己织的锦有“金锦”“织成锦”等。这些锦在西夏极为珍贵,西夏的王公大臣们常将它们作为厚礼馈赠他国或奖励战争中立大功、奇功的将土。

绮。平纹地起斜花称绮。方塔出土的团花绮,其他为绞织平纹经,呈棕黄色,花纹为3枚右向斜纬小团花,花横向上下交错排列,花心为绿,边沿呈驼黄,是由挖梭提花,后面抛梭织成。

绫。斜纹地起织斜纹花称绫。方塔出土的绫为黄地串枝花纹绫,它是四枚左向经斜地,纬五枚左斜串枝花,织纹呈冰凌状,有机边,属同向绫,具有唐宋绫的风格。

纱。丝线细、密度小的平纹织物,具有轻薄之感,称为纱。方塔出土的纱有白色方孔纱和白色地凤穿花卉纹暗花纱。暗花纱约在宋初出现,它是绞织组织和平纹或其他普通组织互为花地的提花织物。

罗。罗和纱相近,都是半透明的,它们的区别在于:方孔曰纱,椒孔曰罗。方塔出土的罗有紫色罗、棕黄罗和黑色罗。黑色罗四经相绞,纬粗经细;紫色罗四经相绞,较紧密,有描金花纹;棕黄罗四经相绞,上有绣花痕迹。

现存西夏丝织品主要出土于方塔和西夏陵,但是两地的丝织品又有所区别。西夏陵是西夏皇家陵园,这里出土的丝织品较华丽、奇特,如异向绫和茂花闪色锦。方塔出土物则较普通,与一般唐宋品无异。

另外,西夏陵出土垢异向绫和茂花闪色锦与中原地区如江苏金坛宋周瑀墓、武进县村前乡宋墓,以及福建福州宋黄升墓等处出土的丝织品有所区别,其中茂花闪色锦的扎染闪色工艺在我国还是首次发现,它们在组织结构和工艺技术上与中原不同。这些区别说明西夏丝织品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是西夏自己生产的。因此西夏的纺织和丝织品的加工制作,是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中原地区的纺织加工技艺后又融合了西夏民族的特色,形成了有西夏风格的丝织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