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婴戏图如何折射出国运兴衰

婴戏图如何折射出国运兴衰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婴戏图主要是指瓷器上绘制的那些儿童嬉戏玩耍的画面。明清时期,婴戏图的发展达到了鼎盛。就在这些婴戏图中,我们寻见了一个明显的不同。看来,婴戏图反映给后人的,不仅有那些祥和欢乐的画面,也有社会衰退对这些孩童的不良影响。我们在看着乱世的婴戏图不断叹息的同时,也更加珍惜如今社会的安定。

婴戏图主要是指瓷器上绘制的那些儿童嬉戏玩耍的画面。婴戏图中展现的儿童大多都是天真活泼、惹人喜爱的,可是在一些瓷器上,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别样面貌的儿童,他们神情木讷、脑袋奇大,给人很怪异的感觉。这种不同仅仅是画风的差别吗?婴戏图的背后会不会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背景呢?

婴戏图作为瓷器上的一种图案最早出现在唐代长沙窑瓷器上,到了宋代这种方式得到了推广,各地的瓷器上都出现了这些神气活现的孩童的身影。尤其是在一些瓷枕上,更是充满了孩童钓鱼、玩球、赶鸭等等憨态可掬的画面,令人怜爱。此时正值宋朝初期,社会安定,人口稳定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种绘画的高度发展。

明清时期,婴戏图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此时一幅图中儿童的个数早已由一两个发展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他们神态各异,动作多样。这样的画面反映了当时人们注重传宗接代的观念,渴望多子多福的想法。就在这些婴戏图中,我们寻见了一个明显的不同。

明代的婴戏图多为“庭园婴戏”或在郊外玩耍,在这些时期,孩童的形象矮胖,头大,前脑尤大,圆圆的脸,额上几根刘海,十分可爱。再看清朝的雍正、乾隆两朝的官窑瓷器,婴戏图画工严谨,儿童衣纹清晰,眉清目秀,动作天真烂漫,惹人喜爱。当时的官窑瓷器婴戏中的儿童姿态多样,动作夸张,画面多呈热闹愉悦的气氛。可见,那时人们多用婴戏图描绘“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的桃源美景和太平盛世,孩童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安定祥和。

可是像明朝的嘉靖、万历时期,孩子们长袍大褂,显得头重脚轻,头特大,后脑凸出。这些形象表明,明朝社会政治经济的衰落已经初见端倪。到了明末天启崇祯两朝情况更甚,那时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国力衰竭,这些社会现实折射在婴戏图中,孩童们瘦骨嶙峋,脚奇长,后脑特大,形体十分抽象,看起来奇形怪状。而清朝中期的嘉庆、道光、咸丰三朝,婴戏图上人物呆板笨拙,儿童粗头大脑,也反映了国运衰落的现实。在社会动荡不安、封建政权江河日下之时,婴戏图同样也能真实地记录下来。

看来,婴戏图反映给后人的,不仅有那些祥和欢乐的画面,也有社会衰退对这些孩童的不良影响。我们在看着乱世的婴戏图不断叹息的同时,也更加珍惜如今社会的安定。

我国古代著名瓷窖

邢窑——唐代胎质细洁、釉色白润。今河北省临城县(当时属邢州)。

越窑——唐、五代至宋釉色原以青中微黄,后改进为清水般的湖绿色,刻画有花鸟、人物或几何图案。今浙江省余姚县上林湖一带(古属越州)。

定窑——唐代烧白瓷至宋而著名宋代定窑瓷器除乳白色外,兼有黑、酱、绿釉瓷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燕山村(古属定州)。

汝窑——宋代名窑,元祐初年曾为官窑胎骨香灰色,釉色近于卵青。此类器物烧制的时间短,质高物精,目前尚未发现窑址。

磁州窑——宋元时代北方民间瓷窑器形以盘、碗、罐、瓶为主,兼有瓷枕和玩具。线条流畅,构图洒脱,是北方民间瓷器的代表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