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专业方法漫话

专业方法漫话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的专业能力更多地体现在专业思维、专业方法上。这种方法能够启发儿童的悟性,还可以使得规则记得更牢固,能实行……我的“八不为”换来了学生自主自定的“四十为”。我想,管得少又管得好,学生遵守规则是因为“规则”的权威,内心的坚守,不是惧怕某人的权威。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

教师的专业能力更多地体现在专业思维、专业方法上。方法落实思想,思维决定方法。我的方法简单地概括为三个字:少、小、优。利用专业知识的力量,通过适当的教学程序的改变,让学生达到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所需要的学习认知准备状态和良好的情感准备状态。大胆借鉴,小步创优。儿童的思维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把河流导入他途,使它的方向根本改变。从根源上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向,最后就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

1.少:规则少,管得少

洛克认为:

关于礼仪道德方面的事情,应该把事例告诉他,让他判断。这种方法能够启发儿童的悟性,还可以使得规则记得更牢固,能实行……他如果对事例发表过自己的意见,有了适当的时机能和导师一道加以论证,那么,他懂得必定更加透彻,对于自己应做的事情,印象必定更加活泼持久,较之一味沉默地、不经心地、昏沉地听取导师的讲话,效果要好得多。

我们班的日常规则就三点:人到位,值日到位,作业到位。人人管人,人人被管。

我管理的原则:参照王晓春老师的“八不为”,给自己设定边界意识。我的“八不为”换来了学生自主自定的“四十为”。学生管理花样百出,比如不设垃圾筒,垃圾随身带;不穿牛仔裤,活动很方便;进门交作业,齐心就加分;等等。合计有40条班级小提示。

我想,管得少又管得好,学生遵守规则是因为“规则”的权威,内心的坚守,不是惧怕某人的权威。教师的工作和责任是让学生的理智、情感和身体三者处于和谐状态,给学生留出自助自主生长的精神空间,给教师留出思考“如何有效影响学生学习”,调节自我的专业思考空间,教育方法的专业含量增加了,这才是教师的专业态度。

2.小:改变小,习惯小

洛克说:

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提醒:第一,你要他们练习某种习惯,顶好去劝导他们,提醒他们,不要责备他们;第二,同时培养的习惯不可太多,要等某一件事情经过经常的练习,变得容易自然,他们做来不必再假回忆之后,你才可以再去培养另外一种习惯。

偶遇学生公共场合表现粗俗,礼貌礼仪不佳,以前常用手段是批评教育,按章责罚。而善于模仿的孩子很有可能从我身上学会了责备,学会了挑剔……走向我所要的反面。

现在改用“小改变”法(它有两个特点:有意义,很快实现)。比如,我曾做“问好”游戏,学生见到老师没有问好,请他用10种不同声调,在全班同学面前喊“邢老师好”。这个方法极好,其他学生被我“较真”的态度唬住了,“犯错”的学生因为“游戏”而保住了面子,我的礼仪要求也在“游戏”中实现了。比如,为提高英语水平每天开展5分钟英语阅读速度赛;为提高耐力,每天开展10分钟跳绳技巧赛等小活动,都只是做了小小的改变。

洛克说:

孩子的特性正同他们的体态一样,稍微改变一点是可以的,但是很难把它们完全改成一个相反的样子。

我想,用教师权威建立、启动初始习惯,再用教师人格魅力、学生名誉尊严感保持、强化好习惯,直至好习惯若天性,成自然。

3.优:巧用优,奖励优

洛克说:

要把学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导师不只应该进行劝导谈论它,而且应该利用教育的工作与技巧把它供给心理,把它固定到心田里面,在青年人对它发生真正的爱好,把他的力量、荣誉和快乐放在德行上面以前不要停止。

巧用自己的优。我爱读书,我在班级每周设置两节读书课,班级的窗台上散落着我为学生买的书。我告诉他们,好知识,不告诉你们,我会遗憾。所以,经常与学生分享读书体会,操场边,公交车站台,甚至楼梯边上,随时、随地、随人都可以说“书的故事”。班里经常是书香四溢,学生与我更是“书”来“书”往。

奖励学生的优。我自创娱乐奖励教育法:用“过度”满足法让学生做自己最爱的“事”,直到他厌倦。比如教室一度兴起“飞”飞机,我就专门用一节课,让几个“爱飞”的学生教别人叠,叠得要快、多、好,还要比赛论输赢,奖优罚劣,叠飞机成了一个“工作任务”,学生被教、比、罚的过程弄得厌倦、疲惫,至此飞机“失联”。学生爱看漫画书,班会课我们就讨论漫画书里的各种人物,进行“漫画书有利于学习”的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找到自己的问题,学生反驳学生,学生的话语体系才能进入学生的思想体系,精彩的语句将作为集体遵守的阅读“规则”。有些书,不怕辩,越辩越爱,有些书怕辩,一辩就露馅,学生在辩论中思想发生了“静悄悄的革命”。不强迫学生做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是我的信念,也是洛克告诉我的:

看他最喜欢哪种游戏,就强迫他去玩那种游戏,每天都要玩好几个小时,不是把它当作一种惩罚,而是当作他所应当做的一种工作,监视他,让他做,不厌倦,不让他停止,把读书、学习作为奖励,让他觉得能有读书、学习的机会很不容易,自然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消化、吸收“教育漫话”思想的过程,如同在我的身体上点燃了一根优点的蜡烛,吸引了更多注视,点燃这根优点的蜡烛,突然发现,我和孩子们心里亮堂堂的,遇到任何问题,不着急、不担心,心里妥妥的——就这儿了。

曾有人问我:“你是怎么做到在工作中不犯错误的呢?”答案是:我做不到。准确地说我根本不想这么做。普通的我,日常的事,只求心安,这是我的专业信仰。

随遇而安,找到方法,找到工作的趣味,找到与学生相处的趣味,找到“当下”、“此在”的价值。教师专业最大的意义,就是坐着岁月的摇椅与孩子们一起慢慢变老,透过“大师们”的眼睛,借助孩子们的无私帮助,找到那个面目清晰的“我”,回到心灵的原乡。

当身份、知识、立场、能力兼具,当理智、情感和身体三者处于完全和谐时,生命的绽放就会自然地、不费力地、完美地到来。作为教师,这是我们的工作和责任,这也是教师发展的必然。

我想,教师专业永不可替代,还因为它有爱的艺术、美的历程、善的追求。人与人的对话,语言带着温度、文字带着灵性,知觉和感觉、理性和感性、“我思”和“我在”都蕴含在每一个“此在”、“现场”的机体内,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我漫话,故我在;我在,故我漫话。

其实,更想套用海子的诗表达对孩子们的谢意:“孩子们一无所有,为何总给我安慰。”

(原文发表于《中国教师》2014年第1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