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破师生的界沟

打破师生的界沟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微活动”满足学生对乐趣的需求,对智慧的追求。“微活动”让学生体验活动过程本身的乐趣,活动过程中对智慧、情感的一次次考验,让学生处于亢奋的求索状态,欲罢不能。比如,初一《众人划桨开大船》这课,我设计了“筑长城”的游戏活动。20个男生“筑长城”活动很顺利。女生从8个人、6个人,减少到4个人,长城才筑成。这是我期待的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这就是我的教育主张。

活动背景:小学生学习动机往往是靠教师和家长去调动,给予小红花、小红旗就可以努力一阵子,这是低水平的学习动机。到了中学再靠小红花已不起作用了,必须把学习动机和学习本身的乐趣、意义,学习促进智慧联系起来,提高学习动机的水平。

“微活动”满足学生对乐趣的需求,对智慧的追求。对任何人来说,有乐趣都是主要动力,有难度的智慧挑战更是孩子们特别关注的点。“微活动”让学生体验活动过程本身的乐趣,活动过程中对智慧、情感的一次次考验,让学生处于亢奋的求索状态,欲罢不能。

案例三:我一直在琢磨、尝试向理想课堂靠近。比如,初一《众人划桨开大船》这课,我设计了“筑长城”的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N把椅子围成一圈,N个同学同向坐在椅子上,依次躺在同学的腿上,然后撤掉椅子,N个同学悬空组成长城。

设计意图及实现方式:在体验中感受个人的力量虽是有限的,但是在集体中,每个人的积极主动发挥个人的正能量,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预期效果:学生参与,感受每个人的力量形成合力后所带来的震撼,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进一步提升认识:合作产生力量,团结就是力量

活动过程,与我预期不完全一致,带来了一点意外收获。20个男生“筑长城”活动很顺利。女生从8个人、6个人,减少到4个人,长城才筑成。女生们在一次次残局状态中——东倒西歪的姿态中讨论、研究,反复“筑”,男生在一旁不断传授成功经验,鼓励“关键是相信你身后的人!”“放松身体!”“注意角度!”……热烈的讨论声,热情的加油声、建议声,嘈杂热闹,整个课堂沸腾活跃,我也不由自主地与他们一起投入“争论”中。我的建议有时还被男生否定,因为他们感觉自己是成功者,最有发言权。此时只有“玩伴”与“同伙”,只有专注、感受、体验、思考带来的快乐,没有教师,没有训导,没有知识点的记诵。女生“长城”终于筑成。活动中的学生们每局玩完,自觉自发认真总结得失,无须要求,无须安排,讨论自觉自愿,人人参与,无一遗漏。

教室里没有绝对的权威,活动中没有身份的上下高低,我和学生一同摔倒在地上,一起大声争吵,一起哈哈大笑,一同面对问题……教育可以做到:100个人发出100种不同的声音,彼此尊重,和成一曲最动听、最走心的旋律。这是我期待的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叶圣陶先生说过,如果能给儿童布置个极其适当的环境,自己却忘记了自己是教师,而且使儿童也忘记了我是老师,只觉得我是他们的环境之中的一个同情的互助的伴侣,这才是今后所需要的教育。

教育中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正因为这样,每一天的生活才总是像一张草图,而这张草图有可能是未来巨幅佳作的草稿,所以,认认真真地设计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活动,过好每一天,避免它变成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这就是我的教育主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