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西民办教育发展的成就

江西民办教育发展的成就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江西的民办教育机构创建时期早,但2000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规定》的出台,真正让江西民办教育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按照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作为公办教育的补充政策,江西省控制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切实体现政府的责任。

江西的民办教育即社会力量办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最初的高考补习和短期的职业培训,发展到后来的各级、各类全日制学历教育和助学教育。2000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规定》的出台,真正让江西的民办教育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特别是“十五”以后,作为一种精彩“教育现象”而展示出来的江西民办教育,得到了持续性的跨越式发展,已经形成了纵向有幼儿、小学、中等、高等教育四个叠加层次,横向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交叉板块,并以发展职业教育为重点的育人框架。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中部财政“穷省”,通过政策先导,激活民间办学,不仅扩展了地方教育事业新的成长空间,而且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

目前,社会力量办学已经初步形成,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成为全省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江西民办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各类民办教育快速发展

江西省各级党政领导非常关心重视民办教育,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把民办教育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省、市、县三级联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土地划拨、税费减免、引资建校、公平待遇等在内的扶持、促进和管理民办教育的政策措施,狠抓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及其师生同等法律地位及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省内三级人大、政协热情关心爱护民办教育的成长,每年都提交一系列建议和提案,督促同级政府采取措施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省、市两级教育行政部门挤出编制,在机构改革时,在全国率先成立民办教育专管机构,制定了上百个管理规章,热心做好服务、协调和管理工作。民政、财政、物价、审计、人事、土地、税务、工商、城管、公安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既做好服务工作,又依法对民办学校实施管理,像“亲商安商”一样“亲教安教”。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创业”要求,努力依法规范办学。

根据江西省教育厅的数据统计,20世纪以来,江西省民办教育规模以年均10万人速度增长,基本内容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其中涵盖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以非义务教育为主体,以职业教育为重心的民办教育体系。

尽管江西的民办教育机构创建时期早,但2000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规定》的出台,真正让江西民办教育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以“十五”期间的发展情况为例,江西民办教育以年均13万人的规模高速增长,五年增量相当于前二十年总和的2倍,下面是对2000年以来的江西民办教育发展历程进行简单回顾,对将有关情况进行简单梳理。

2003年,江西省53所民办高校共有在校生约13万人,同比增幅高达25%;江西民办高校在校生平均规模比全国高校水平均高出500多人,全国13所在校生万人以上的民办高校江西就占据了4所,以此奠定了江西民办教育强省的地位。据统计,到2004年11月,江西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达到6192所,总资产已达34.5亿元,在校学生75.8万人。在全省教育总量中,民办幼儿园超过1/2,在园幼儿占1/3;民办高中阶段学校超过1/3,在校生占1/6,26所民办高中列入“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接近1/2,在校生占1/4,10所民办高职学院列入国家统招计划。至此,江西省民办学校已培养毕业生100多万人,其中大部分是民办高、中等职业学校以及职业培训机构培养的实用型人才。[1]数据显示,到2005年底,全省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4790所,在校生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4.84万人,跨入民办教育大省行列。其中,民办高校60所,在校生20.34万人;民办高中389所,在校生36.6万人;民办初中152所,在校生13.2万人;民办小学93所,在校生6.19万人;民办幼儿园4110个,在园幼儿达32.5万人。全省民办高校教职工7402人,其中专职教师2210人。全省民办高校占地面积7023亩,校舍建筑面积161.39万平方米,生均面积15.61平方米。图书资料130.29万册,教学设备7400.3亿元。全省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学校10所,在校学生163296人,教职工12175人,其中专职教师7892人,其他高等教育学校29所,在校学生53755人,教职工1928人,其中专职教师1187人。

“十五”期间江西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如下:

1.民办本科教育启动,高职发展势头强劲。

2005年,教育部批准在两所高职学校基础上设置江西蓝天学院和南昌理工学院,在江西省内实现了民办普通本科教育的历史性突破。2005年,全省60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在校生20.34万人,其中10所民办普通高校已注册接受本科和高职学历教育的在校生13.79万人,占当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同口径在校生125.48万人的10.99%,成为超各省平均数两倍的民办高职教育强省。2004年,江西有4所民办普通高校进入《中国青年报》组织评选的“全国民办高校20强”,与北京、陕西并列第一。

2.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

在高中阶段教育中,江西优先发展民办中职教育。2005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54.28万人,民办中职在校生22.36万人,占41.19%。打拼出三分天下强于一的局面,不仅优化了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而且也成为地方中职教育新的增长极。在民办教育领域,全省民办高中阶段接受教育的在校生36.61万人,其中,民办普通高中在校生14.25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2.36万人。民办中职学生多出民办高中学生56.91%,充分显示了江西民办中职的强势地位,2005年,全国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在江西新余召开,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民办义务教育适度发展,民办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按照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作为公办教育的补充政策,江西省控制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切实体现政府的责任。以2005年为例,江西仅有152所民办初中,在校生13.26万人;93所民办小学,在校生6.2万人。而对民办学前教育,政府则采取积极鼓励政策,2005年,全省民办幼儿园4110所,遍布城乡,在园幼儿32.51万人,占全省在园幼儿总数71.67万人的45.36%,民办幼儿园近乎占据半壁江山。

“十一五”期间,江西民办教育发展地更加快速和稳健。

2007年1月1日,《江西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江西民办教育又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江西民办教育不仅仅是数量的扩张,更可喜的是质量上的提升。2007年5月21日,“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完成了2007年我国首个反映民办大学和独立学院综合办学能力状况的评价报告——《2007中国民办高校评价研究报告》正式出炉。在最受关注的民办大学与独立学院综合排行榜上,江西蓝天学院位居2007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榜首。

进入“十二五”后,江西在适龄人口持续减少、生源明显萎缩的情况下,民办教育仍然保持持续发展之势。至2013年,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达10799所,在校生共183.6万人。以在校生测算,民办教育在全省各类教育的所占比例分别为:民办高校占25.41%,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占19.19%;民办高中占13.96%,民办初中占8.03%,民办小学占2.95%,民办幼儿园占72.95%。⑧全省各级各类民办教育事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

(二)民办高校发展成绩显著

为方便叙述,下面将分阶段对江西民办高校的发展情况进行概述,并对各个时期的发展成绩及主要特点进行概括。

1.2000年以前的发展

1983年新余市民高举民办高等教育的大旗,在全省率先创办了渝州电子工业学院(现渝州科技学院),标志江西的民办高等教育蹒跚起步。1988年,有政府背景的民办赣江大学(现赣江学院)正式成立,在省城南昌竖起了民办大学的标杆。1991年,江西服装学院创办,不仅是省城南昌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民办高校,还是我国第一所全日制培养服装高级人才的民办高校。

随后,一所所从培训班脱胎而来的民办大学喷薄而出。大宇学院(1993年)、蓝天学院(1994年)、新亚学院(1994年)和南昌理工学院(1994年)等一批民办高校成立后,江西民办高校和教育机构累计达到20余所。当时这样有人评价,这段时期江西民办高校“你方唱罢我登台”,黄钟与瓦釜齐鸣。可见,在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江西的民办高校开始快速发展。

2.“十五”期间的发展

“十五”期间,江西开始出现了一些全国知名的民办高校。当时,在江西民办高等教育中,江西蓝天学院、南昌理工学院、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江西城市职业学院、江西大宇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科技职业学院、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先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赣西科技职业学院等民办普通高校的表现尤其突出,它们像一支航行在市场经济海洋中的职教舰队,抢抓机遇,迎风远航,昂首破浪。

总结“十五”期间江西民办高校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发展迅速,规模较大

江西民办普通高校的前身是非学历教育专修学院。“九五”期间,大的办学规模合计3000人左右,小的办学规模不足1000人。上述10所民办普通高校,都是在“十五”期间快速发展走来的。其中本科院校2所,校均规模4万人;高职院校8所,校均规模1万人以上。短短几年时间内,10所民办普通高校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社会融资,有7所建成了设施一流、规模宏大的生态新校园,有3所高级在原址高投入进行改扩建,形成了以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一整套办学硬件设施,包括校园占地面积1.49万亩,校舍建筑面积404万平方米,教学设备5.16亿元,图书资料446.98万册,经审计的总资产达39.09亿元。办学规模和建设规模均位于全国同类民办高校前列,成为展示“精彩江西”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培养急需人才,促进经济发展

江西民办高校自开办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数十万高、中级职业技术性人才,未来还将培养输送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名建设人才。在赣民办高等职业学校面向全国办学,开设的专业不仅是公办学校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而且是适应我国建设“制造大国”而设置的各类工程技术及加工专业,主要包括机械、电子、汽车、软件、网络、服装、旅游、营销、食品等社会需求量持续增大的职业岗位类细分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绝大多数是市场急需的技术、技能型高、中级实用人才。他们主要面向省内新兴工业园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就业,成为江西劳动输出新一代的骨干力量。民办高校的新建扩建,带动了当地金融、房产、建筑、建材、装饰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商业、服务业、餐饮业等商圈的繁荣。江西民办高校面向全国招生比例一直保持在80%左右,每年吸纳各类学生消费资金10个亿以上,对拉动当地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面向市场办学,强力推荐就业

江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壮大打破了政府包办教育的单一体制,面向市场、开放办学、机制灵活、注重效率,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探索建立“穷省办大教育”发展模式积累了成功经验。各民办高校创新办学模式,坚持“平民+就业”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基层群众子女求学愿望,贴近民营外资企业需求办学,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方式等方面紧紧围绕社会对人才实际需要来运作,形成了低收费,吸引全国生源就读,高就业率带动来年招生的循环发展壮大模式。一切为了平民百姓子女求学就业,采取派驻企业联络员、发展校内外“职场”、开办人才市场集会、建立与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等有力措施,强力推荐毕业生就业,多年一次性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不断增强了江西民办高校品牌对外吸引力。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民族的学生来江西民办高校学习,为的就是学技能、好就业。

3.“十一五”以来的发展

进入“十一五”以后,随着国家陆续出台有关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文件,江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开始由不规范逐渐转入规范,学历教育逐渐成为主体。2011年全省民办高校共有15所,统招本专科在校生达10.52万人,占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12.7%。另外,14所民办高校和22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非学历教育在校生约5万人。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西省民办高等教育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民办教育,特别是对民办高等教育高度重视,经常深入民办高校视察指导,对提高民办高校的声誉和社会地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每年对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办教育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和提案,有效地推动了扶持民办教育有关政策的落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实行严格管理的同时,对民办高校的改革发展进行多方面的指导,特别是在维护学校安全稳定方面,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学校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为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办学规模保持稳定

连续4年来,江西省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的增量部分坚持向民办高校倾斜。2011年国家下达我省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25.91万人(本科11.16万人、高职专科14.75万人),比2007年增加3.44万人(本科2.49万人、高职专科0.95万人),增长15%(本科增长28%、高职专科增长6.8%),其中民办高校2011年安排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4.14万人(本科0.6万人、高职专科3.54万人),比2007年增加0.97万人(本科0.44万人、高职专科0.53万人),增长30.98%(本科增长273%、高职专科增长18.06%)。为保证民办高校的生源,对民办高校在坚持划定分数线的情况下,实行一次性降分录取政策,同时,积极支持民办高校面向省外招生。为提高新生录取的报到率,从我省实际出发,较大幅度增加了民办高校的超录比例。由于实行计划安排倾斜、增加出省比例、扩大超录比例、实行一次性降分“四轮驱动”,使我省民办高校在生源相对减少,外省民办高校招生规模扩大的情况下,基本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相对稳定了办学规模。

(3)办学层次明显提升

江西紧紧抓住教育部“民办高校设置年”的契机,以建院升本为抓手,全面加强民办高校内涵建设,完成土地、资产过户,充实教师队伍,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规范招生行为,使民办高校整体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服装职院、赣江职院成功升本,使全省普通本科高校增加至24所。同时,在其他院校设置方面,对民办高校给予了支持。如蓝天学院、大宇职院、中山职院分别更名江西科技学院、南昌职业学院、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并新增设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职业技术学院2所民办高职院校。至此,全省民办高校共计15所,占全省普通高校总数74所(不含独立学院)的1/5。

(4)改革试点初见成效

江西省建立公共财政扶持民办教育政策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在省政府领导的直接组织协调和强力推动下,在省财政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新增财政教育投入中安排了省级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1500万元,以后将根据国家要求和发展需逐年增加,做到小步启动,稳步前进。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出台了《江西省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2011年的扶助资金即将下达到各相关民办学校,重点支持民办高校的发展,在公共财政扶持民办教育方面我省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同时,省政府批准四所民办本科院校开展“加快有特色高水平民办本科高校建设”的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开始了民办高校改革的新征程,必将进一步增添民办高校的发展活力。

(5)规范管理制度创新

从2007年起,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先后向民办高校委派了两届督导专员(党委书记)。在督导专员(党委书记)的督促帮助下,各民办高校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要求,充实加强董事会、党委会、行政会的力量,使学校领导班子的力量增强,“三套班子”的潜质进一步激发。特别是去年,在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制定印发了《江西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巡视工作暂行规定》《江西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董事会(理事会)议事规则(试行)》《江西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工作规程(试行)》《江西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党委会议议事规则(试行)》《江西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督导专员工作规程(试行)》五个规范性文件,推动民办高校管理进一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校董事会决策、校长行政、教职工民主管理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的新型管理体制进一步形成,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加强,有力地推进了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6)对外影响不断扩大

2011年5月9日至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率领,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率民进中央调研组到我省就“完善制度环境、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新余市、上饶市、南昌市等地的10余所民办学校和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严隽琪副委员长充分肯定我省在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宝贵经验。

2011年9月14日至15日,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长赵沁平率全国政协调研组来赣,就“民办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专题调研。赵沁平对江西民办院校近年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说,江西民办院校发展得非常好,而且院校的办学理念非常好,所以才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相对于其他省份来讲,江西民办高等教育更有发展空间,高水平的民办大学有可能从江西产生。

2012年2月23日下午,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一行来赣检查调研春季开学工作,专门到南昌理工学院,实地检查校园安全设施、教学生活设施,并在学院学生食堂与学子共进晚餐,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对江西民办高等教育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由此可见,江西民办高等教育成绩斐然,得到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肯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成为江西的一张靓丽名片。

[1]《中国教育报》2004年11月25日第1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