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方案》制订的背景,是准确把握

《方案》制订的背景,是准确把握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 《方案》制订的背景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有助于站在高职教育发展现实的高度上认识评估的意义、目的、思路和做法,有利于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和担忧,实现新老两个方案的平滑过渡。引入多元主体、创新评估模式、提高评估实效、增加社会透明度等的呼声日胜一日,直接呼唤着 《方案》的早日出台。而且,正是四年多的 “水平评估”,为 《方案》做出这样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对 《方案》制订的背景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有助于站在高职教育发展现实的高度上认识评估的意义、目的、思路和做法,有利于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和担忧,实现新老两个方案的平滑过渡。

(一)全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呼唤 《方案》出台

进入 “十一五”时期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转入以内涵建设为主的轨道,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此,教育部于2006年11月发布了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16号,以下简称 “16号文”),明确指出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要 “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并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性、方向性的改革创新要求与重要举措。可以说,“16号文”的发布揭开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上的崭新一页。相比于当年制订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环境、使命、任务、对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研究制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新的评估方案,并且尽早组织实施已刻不容缓。

(二)社会各方对评估提出新的期盼,呼唤 《方案》出台

20世纪末,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始进入超常发展的快车道,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引导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自2004年起,适时开展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顾四年多的评估实践,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的直接指导以及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心组织下,评估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加快院校建设、规范院校管理、增强质量意识、促进教学改革,以及加强宏观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此同时,在评估实践中也逐渐显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深切关注。引入多元主体、创新评估模式、提高评估实效、增加社会透明度等的呼声日胜一日,直接呼唤着 《方案》的早日出台。

(三)四年多的 “水平评估”,为 《方案》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水平评估”的主要目的是规范院校管理,因此,方案、指标全面具体,还有不少量化指标。这对于许多新建、升格、合并组建的院校来说,无疑起到了 “雪中送炭”的作用。可是这些年下来,规范管理已经不再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摆在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面前的紧迫课题是怎么样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提升内涵,怎么样服务社会、办出特色、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所以 《方案》要以引导学校抓内涵、抓改革、抓核心竞争能力为主要目的。正是因为目标的变化,《方案》不再提供面面俱到的、教科书式的指标体系,也几乎不设量化指标。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引导院校步入 “规范—创新—再规范—再创新”的良性轨道。而且,正是四年多的 “水平评估”,为 《方案》做出这样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四)近年来高职教育的改革成果,为 《方案》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不仅发展迅速,而且涌现出了几十所能起到引领作用的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评选出了几百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出版了一大批优秀高职教材。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今天,对任何一所高职院校来说,不但有了明确的改革发展方向,而且有了可供学习、效仿的各种类型标杆和榜样,这就为 《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