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言文翻译题怎么讲解

文言文翻译题怎么讲解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背景下,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的地位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所占分值为试卷总分的四分之一之多。为了顺应这种变化,我们必须明确《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提出的4点要求: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理解浅易的古诗文内容,了解文言诗文涉及的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和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是文言文阅读的考试热点,也是基层教学中的难点,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出这一问题。

基于对我区文言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方面思考对策。

1.实事求是,辨证处理。从“教”的方面说,我区的文言文教学质量从2006、2007年上海市中考结果看,在19个区县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我们仍然强调“实事求是”,因为不是每一所学校都很理想,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很理想。所以,我们的“实事”,就是整个教学过程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内容;“求是”就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最有效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手段。强调对教学目标的辨证处理——关注三维;对教学内容的辨证处理——精心取舍;对教学艺术的辩证处理——思考过程。使学生该识记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该运用的会用了,该感悟的感悟了,该考试的会考了。

2.坚持标准,主动自得。从“学”的方面说,上海市新《课程标准》适度强化了初中阶段文言诗文的学习,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并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吸收思想和语言精华,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背景下,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的地位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所占分值为试卷总分的四分之一之多。为了顺应这种变化,我们必须明确《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提出的4点要求:(1)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理解浅易的古诗文内容,了解文言诗文涉及的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常识。(2)能理解古诗文中词句的含义,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四年的实词积累量达到150个左右;能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或作用;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句子,能结合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意思。(3)能欣赏优秀的古诗词的意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4)能背诵一定量的文言诗文,四年的背诵总量在10000字左右。命题当然是依据《课程标准》的。孟子说过:“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因此,最关键的是要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主动自得”,积累一定量的语言材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应改变文言诗文教学中,盲目要求学生机械背诵、死记硬背,注重考查记忆能力的做法,在提高学生学习文言诗文兴趣上下功夫。因为文言诗文的积累前提是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经验,才能转化为学生真正的知识,成为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增长点。

3.注重归纳,掌握方法。从“考”的方面说,文言文阅读考课外短文,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过。从阅读和考试的关系来看,适量考些课外文言文,是完全应该的。《课程标准》提出初三学生“能独立阅读课外浅易的文言诗文。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积累,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读懂文言诗文的内容”的要求。考课外文言文有两个原则:选文浅显易懂和注重课内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也就是说,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所考查的考点,绝大多数都是课内所学的,实际上是将课内所学的知识放在一篇比较陌生的文章中让学生接受考查。因此,只要课内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课外文言文是没有问题的。从历年来中考的选文看,主题以弘扬古人美德、揭示人生哲理为主。某些固定短语可以作为参考:如,甘于清贫、忠于职守、惜时如金、诚实守信;随机应变、浅尝辄止、主观臆断、轻信盲从。

理解和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是文言文阅读的考试热点,也是基层教学中的难点,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出这一问题。能否多一些读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文章中筛选出体现“观点和态度”的文句范围。有的文言文,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是借助抒情、议论的句式直接表达出来的,带有明显的赞颂或批评、肯定或否定,从文章的关键语句中就能找到。有的文言文,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通过对人、事、物、景的描述(说明、议论)中显现出来的,其观点和态度比较隐蔽,又分散在各部分之中,这就需要在领悟、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去综合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注意从选文的开头句、中心句、结尾句入手,把作者对原文中的人、事、物的评价或事理的分析的句子找出来,以此为突破口,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对文言文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复习,可以通过朗读、理解,参阅相关资料,进行必要的归纳梳理。例如《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美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其他课文的思想内容,也可以参照上述形式进行整理。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答课内文言文主旨时,要注意试卷的题干与先前整理内容之间的细微变化,不能单凭记忆作答,还是要把握题目的设问角度和具体要求。课外“启示”类题目,也是从主旨的理解出发的,能够稍稍联系一下现实即可。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鉴赏文言诗文的过程,正是培养语文能力、陶冶思想情操的过程。鉴赏典范的文言诗词,要深入品味,反复思考,展开联想,驰骋想象,思接千载,神通万里。这样,可以体会这些名家名作遣词造句之优美、写法之巧妙、结构之得当,以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

(本文收录于嘉定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论文集》第4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