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博物馆与讲解员

现代博物馆与讲解员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博物馆与讲解员刘红英 任宇娇博物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自从有了博物馆讲解工作就一直离不开讲解员。此后,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陆续设立专门人员从事这一工作。讲解员本身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不能吃青春饭,要掌握多方面的文物知识,做专家型的讲解员。观众的评价是衡量讲解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这样才能向知识型讲解员转换,讲解员职业不是吃青春饭的。因此,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应有不同的讲解基调和做法。
现代博物馆与讲解员_文博耕耘录

现代博物馆与讲解员

刘红英 任宇娇

博物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自从有了博物馆讲解工作就一直离不开讲解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博物馆的讲解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要求讲解的方式需要不断变化,讲解事业正朝着更加专业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有关资料中可以得知博物馆讲解工作的重要性。早在19世纪末,随着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发展,观众要求从博物馆获得更多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于1906年开始设立了讲解人员,称为多森特(Docent)。讲解员主要讲述陈列品的名称、性质、时代等有关资料,受到参观者的欢迎,引起博物馆界的重视。此后,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陆续设立专门人员从事这一工作。

中国最早倡议提供讲解服务的是南通博物苑的创建者张謇。他于1905年向清政府建议在京师建设帝室博物馆时,提出“遴派视察员,招待员,用为纠监导观之助”。

博物馆的陈列虽然具有很强的形象化直观教育作用,但也有局限性。讲解是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一种宣传教育形式。一个博物馆的宣传效果如何,不仅体现在丰富的文物及科学的陈列方面,还体现在讲解水平方面。因此,讲解在博物馆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难以针对不同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观众的不同需要来进行布置;由于展品和空间的限制,有些内容不能充分表现,需要借助讲解工作予以弥补,讲解员通过介绍展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陈列的“潜台词”引导观众把通过直观视觉初步获得的不连贯的感性知识上升为对陈列主题思想的正确理解,以至成为系统的理性知识,从而使博物馆陈列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如何按照现代化博物馆发展和观众的要求,塑造具有现代素质的讲解员,把博物馆讲解事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笔者就从事博物馆讲解工作的实践,同文博同仁们谈一些讲解工作中的点滴感受和经验。

讲解员本身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不能吃青春饭,要掌握多方面的文物知识,做专家型的讲解员。

首先,作为一个讲解员如果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认真工作的态度,就不可能胜任本职工作,“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认真工作的态度”是作为讲解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讲解员是站在宣传教育第一线的文化工作者,必须直接为广大观众服务。要干好讲解工作,对讲解要有正确的认识。只有认识到位,有了强烈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有了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积极、热情、诚恳地为观众服务,才能达到一个合格讲解员的基本要求。其次,讲解员要把观众看做自己的“上帝”,满足观众的合理要求。只有让观众满意,才能说明我们的讲解是成功的。观众的评价是衡量讲解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这样才能向知识型讲解员转换,讲解员职业不是吃青春饭的。过去,我们很多人认为讲解工作是“青春职业”,到了一定年龄就要改行,而且有很多博物馆特别是中小型博物馆一直以来也是这样做的。因而也在不同程度上造成讲解员没有远大理想和雄心壮志,讲解队伍不稳定,换来换去。事实上讲解工作从接触到熟悉,再到成熟,是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的,按一般科学规律和实践调查,一个讲解员在20岁至30岁之间是熟悉、积累经验和知识时期,真正意义上的“青春”是指讲解员要懂得时时刻苦学习文博和多方面知识,不断地更新知识,把握时尚,经常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担任多年讲解员的齐吉祥、王继红老师等,他们的讲解就很有自己的特点,不仅不显得衰老,而且以丰富的综合专业知识,使自己讲解的“青春”常在,魅力不减。一项观众民意调查显示:观众更喜欢经验丰富、有丰富知识和有内涵的讲解员。通过讲解工作,博物馆还能向观众中的专家、博物馆事业爱好者和关心者学习知识并获得对博物馆的建议和批评,使其成为博物馆改进工作的参考。

其次,必须弘扬主旋律,要用科学发展观,结合现代化改革的形式,提倡“以人为本”。

每个博物馆的性质、陈列内容、设计形式、展出文物规模都不尽相同,观众的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参观目的、参观重点以及对陈列内容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应有不同的讲解基调和做法。对不同类型的观众,要作不同的讲解,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观众,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能总用一种方法一成不变地进行接待。讲解内容上的深浅程度、侧重面、详略和取材角度,表达方式,语音语调,感情运用,都应该“因馆而异”“因人施讲”。

我们要摒弃旧思想、旧观念,打破传统宣传教育的做法,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观众创造足够的空间,要根据陈列所提供的基本知识结合实践让观众得到启发和教育。我们讲解员要研究观众,研究不同层面观众的心理,要因人施讲,要创造灵活多变的宣教方式,以达到观众主观心理上的满足为目的。

比如我们平常讲解时常常表现出以讲解员为“中心”,讲解内容以固定的解说词为宣教版本,过分强调讲解人员的“权威性”,讲解员充当了整体参观活动的控制者,这样会使讲解员与观众的距离拉远了,讲解气氛也很沉闷和单调,同时观众也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历史知识和历史结论,不敢发表见解,提出质疑。实际上,这种传统的讲解宣传观念及做法限制了观众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观众对知识的掌握非常被动。所以必须首先从讲解人员观念深处得到根本性矫正。为此,在讲解过程中要始终遵循“一切为了观众,一切服务于观众”的宣教理念,积极引导观众以独立的角色从不同的角度向讲解人员提问,充分发挥观众在参观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我们要营造使观众自由参与的宽松空间氛围,与观众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尊重、信任和谐的关系。使他们在参观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参观的乐趣,又在精神愉悦的同时得到教育。

再次,讲解员要做“观众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员,让博物馆充满爱。

讲解员是博物馆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在接待过程中,不只是单纯的讲解员,还要做观众的服务员。1974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十届国际博协大会上所制定的新章程中指出“博物馆是一个不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我国博物馆也明确指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党的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为广大民众在知识的学习等方面的需求服务。这无疑都从本质上揭示了服务是当代博物馆一个显著的特征。作为一线工作的讲解员,其工作的服务性体现得非常直接。随着博物馆、纪念馆事业的发展,一定会带来竞争,势必会对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就如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除了价格性能比之后,服务就是重中之重,关键的关键了。所以,“观众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理念的树立是做好宣教工作的核心。学会“假如我是一位观众”的换位思考,要懂得微笑服务,善于细微服务,学会情感服务。我们要将自己的一份真心、真情融入服务之中。善于察言观色,揣摩心理,预测需求,时时事事处处给客人提供方便,尽可能帮助观众解决各种问题。面对突发性事件,讲解员应及时协调解决,让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充满了人情、友善和欢快,让博物馆充满爱。讲解员热情、礼貌、无微不至的服务,不仅使观众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得到礼遇和应有的尊重;十分有助于博物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在激烈的竞争中有立足之地。

最后,讲解员要走出博物馆,举办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要适应和塑造多重角色。

我们知道,博物馆、纪念馆事业在商潮涌动的今天,闭关自守的宣教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只有改变坐等观众上门的被动局面,变静态宣教为动态宣教,由里向外拓展,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发展。主动走出纪念馆的大门,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实现社会效益。如今很多博物馆、纪念馆都走出去,到学校、机关、军队、工厂或基层等举办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如讲座报告、电化教育、流动展览、辅导教学、文艺汇演、组织培训班等多有举办。那就要求讲解员在多形式的宣教服务中将充当着不仅仅是讲解员还有导游员、教师、演员甚至社会活动家等等不同的角色。

讲解员要注意讲解的方式方法不但要简明扼要,还可以使观众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引导叙述。讲解员在引导观众参观的过程中按陈列顺序进行解释和说明,既可以前后贯通讲完整个陈列内容,也可以根据观众的要求,讲解陈列的某一部分。这种方法的讲解气氛较为宽松,适宜于接待零散的观众,是各博物馆比较普遍采用的讲解方法。2.课堂教学。这主要是接待利用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的学生。他们有组织、有计划地到博物馆参观,讲解员要参照学校的授课进度进行讲解,讲解中穿插必要的提问。这种讲解方法教学气氛较浓。3.总介绍。在观众参观前,先集中地、概括地介绍展览的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使观众明了将要参观的是什么并对参观内容发生兴趣,这种方法适用于接待较大规模的团体。4.讨论式。适用于接待有目的地到博物馆参观的人数较少的专业工作者,讲解员与观众边看边讲,不时进行交谈,气氛活跃,双方都有收获。5.边讲边操作。在讲解过程中,向观众提供一些模型、复制品或模拟品,让观众“触摸”、操作一番,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所讲、所看内容的理解,这种讲解方法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博物馆采用较多。

讲解员还必须注意讲解艺术,在有声语言上应做到吐字清晰流畅,节奏适宜;发音圆润洪亮,声情交融;掌握逻辑重音,逻辑顿歇;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在无声语言上要借助表情,表达源于讲解内容的真实情感,更好地吸引和感染观众。讲解姿态要自然大方,恰当地运用手势,在观众眼里造成视觉幻象,激发观众的想象能力,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运用准确、优美的语言。首先,讲解是用语言向观众进行表达、解说,语言表达准确,这是首要的。博物馆的讲解主要是介绍展品及其时代背景、历史意义及博物馆的主要情况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不能有半点虚假和含混,一定要用准确的语言去表达。其次,一名合格的讲解员不能只背诵讲解词,而是要在学习博物馆展品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消化,灵活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力求语言风趣幽默,引人入胜,耐人寻味,但又不失真。我们在讲解时,语言要通俗、简洁、明快,一定要运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及标准的普通话来表达。讲解过程中语调要协调,吐字要清晰,运用平稳自然的语调、适中的音量与观众平等交流,对于重要的内容要重点突出,把文物讲“活”,使观众听了上句,想听下句。通过讲解,给观众留下较深的印象。对于观众感兴趣的部分,讲解节奏要适中,突出语言的韵律美,语气处理要轻松活泼,给观众一种参观的轻松愉快感。讲解员还要讲究使用礼貌用语,避免一些生硬、不礼貌的语言。

总之,面向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仅仅当好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讲解员”是远远不够的,时代的发展赋予“讲解员”更多更新的内涵。要与时俱进,现代博物馆讲解事业的外延与拓展对讲解员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内涵将更丰富,涉及面将更宽,这就要求“讲解员”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更好地做好讲解工作。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使博物馆宣传教育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取得更佳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