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稳定工作评估的理论基础

高校稳定工作评估的理论基础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展高校稳定工作考核评价,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科学的价值判断尤为重要。稳定不是靠专门的稳定工作能确保的。稳定是高校运行持续的动态平衡。在高校稳定工作考核评价过程中,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全程性原则、发展性原则、预防为主原则以及思想、制度与行为三合一原则。高校稳定不仅是显示结果的稳定状态,更是个“生长”的运动过程。因此,高校稳定工作重点在于前瞻性的预防。

开展高校稳定工作考核评价,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科学的价值判断尤为重要。围绕高校稳定及稳定工作,评价主体必须明了:稳定是发展的保障也是发展的方略;稳定不是靠专门的稳定工作能确保的;稳定不只在现象,而是由内而外生长出来的;稳定是各类信息与资源的平衡。

稳定是发展的保障也是发展的方略。从邓小平同志关于稳定、改革、发展的关系论述来看,高校稳定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也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保障,没有稳定的环境,高校改革无法进行,高校发展无法实现甚至会倒退;而且,高校的稳定还决定着社会的稳定,进而影响到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我们会注意到,“稳定”既是个名词,即“稳定状态”;也是个动词,即“使……稳定”。然而,人们在讨论这三者关系时,往往从名词的词义即稳定状态——静态的角度理解。实际上,从动词意义上看,稳定还是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贯彻一定思想、奉行某些制度的一系列行为在持续运行,其目标直指稳定状态。由于稳定的复杂性、系统性,指向其状态的行为也是全方位的,因此高校致力于稳定的过程涉及高校运转的诸多方面,甚至所有方面的改革。因此可以说,稳定成为高校改革的一个切入点,改革不仅要促进发展,还要致力于稳定,在发展战略上看,稳定也是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稳定不是靠专门的稳定工作能确保的。人们通常讲稳定工作,潜意识里在将高校中的各类工作进行分门别类,而围绕稳定展开的工作被称为“稳定工作”。这一惯性思维自然缘起于已有现象,如高校中的教育工作、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后勤工作等的划分。做这样的区分在实际管理中,倒有其存在的意义;但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来,显然是不合理的,这样的条块分割干扰视听,使工作陷入片面性。对此,一方面我们必须正确发挥这样分类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要从思想高度正确认识、准确把握,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实际工作。因此,致力于高校稳定的工作不能仅依赖于专门的“稳定工作”,还必须放眼高校运行的全系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各个方面去把握。而且,从前面论述来看,无论是从静态还是从动态来看,高校稳定涉及多方面改革,这些改革也是全方位的,专门的、狭隘的“稳定工作”也是无法确保高校稳定的。

稳定不只在现象而是由内而外生长出来的。就高校高层管理者来说,高校未发生什么不稳定事件,往往会充分肯定自身稳定工作做得好;而一旦真的发生了什么不稳定事件,有的会对自身工作全盘否定,也或者找出各种原因予以解说。高校主管部门对前者可能会高度表彰,而对后者往往会责令其查明原因并予以整顿。实际上,这涉及我们如何定位高校稳定的问题。前面的判断有一定道理,但这些判断仅停留于表面现象,仅从事态发展的结果考量,而忽视了事物本质及事态过程。从现象角度考虑,是最原始、最粗糙、最直接的判断,在评价上陷入了结果评价的片面性之中。现象能说明本质,但并不能代表本质,结果反映过程,但也不能代替过程。因此,判断稳定与否还必须抛开现象从过程角度深究高校运行的内在机理,只有机理“健康”才能确保“身体”无恙。健康的身体状况是由内而外共同表征的,是由内而外生长出来的。高校稳定也同样如此,它需要学校各类制度、关系、氛围等方面构建起来的“优质土壤”,更需要在其运行过程中“精心呵护”,以确保高校稳定的“健康成长”。

稳定是高校运行持续的动态平衡。高校作为社会组织,无时不在受着外部环境的影响,内部则做着系列适应运动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刺激”,并在这一持续的过程中完成自身的社会角色与历史使命。高校还是个开放与封闭的统一体,一方面,在开放中与外在环境保持“刺激—反应”的系列互动,相互交流物质、能量和信息以求得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又在封闭中对外来输入进行资源配置、能量分布与信息传递,以实现良好的自我消化从而提升办学效能。很显然,高校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保持着持续的动态平衡,这也是稳定的高校所应具有的基本特征。从当前高校稳定现状来看,稳定的动态平衡至少应关注以下两方面:其一,对外部信息的“刺激”必须做出有效的“反应”,这主要是指外来的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思想观点、意识形态及价值观等对高校的冲击,对此,学校必须从各个渠道予以有效的回应、缓冲与化解,以实现信息流通的动态平衡;其二,外部资源与能量等的“输入”必须做到有效“消化”与利用,资源与能量的稀缺决定了高校必须对其进行合理分配或分布,维护全校师生员工的经济利益与政治权益并确保高校的动态平衡得以持续。

在高校稳定工作考核评价过程中,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全程性原则、发展性原则、预防为主原则以及思想、制度与行为三合一原则。高校稳定的系统全面性要求稳定工作必须在各单位、各部门共同努力协调并进,为此,考核评价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从影响到高校稳定的各个方面考察,以此引导各高校形成系统性思维,避免工作陷入片面性与孤立性。高校稳定不仅是显示结果的稳定状态,更是个“生长”的运动过程。因此,考核评价也必须坚持全程性原则,切实关注高校稳定化过程中的诸多要素,以此引导高校稳定工作深入高校运行的内在机制,摒弃表面化倾向。开展高校稳定工作考核评价的目的在于使各高校努力塑造稳定的办学环境,为高校发展创造条件,也为社会稳定提供保障;而且,高校稳定化是高校改革的切入点,做好稳定工作也是促进高校稳定的有效策略。因此,考核评价必须坚持发展性原则,评价仅仅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通过评价,努力促成学校在稳定中发展。高校不稳定事件一旦发生,其损失将是巨大的,它不仅会影响到学校改革的进程及发展的成果,更会危及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因此,高校稳定工作重点在于前瞻性的预防。高校在稳定到不稳定之间所形成的稳定程度中,力保高校稳定程度趋近于“稳定”。因此,考核评价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原则,促进高校稳定指数不断提升。做好高校稳定工作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策略上宏观把握,各项制度的有效规范、指导与协调,行为上认真贯彻落实,三者紧密结合稳定才有保障。因此,在考核评价中应坚持思想、制度与行为三合一原则,关注外在行为的同时,更要关注行为产生的深层制度以及思想认识与价值取向,以此引导实际工作中三者的一贯性与一致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