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服务型院校建设的理论基础

全面服务型院校建设的理论基础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组织负担社会责任的对象包括利益相关者、自然环境和一般社会福利。要做到这点,院校必须坚持人本管理原则,努力服务好教师和学生,全力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人的要素在办学资源中是至上的,师生等利益相关者也就是雇主、雇员和投资者,服务好他们、满足他们的需要是院校的立校之本,是保持员工高满意度和办学高效率的关键。

社会理论强调,社会组织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社会组织不仅要注意处理好组织内部关系,而且要注意处理好组织与外部的关系,也就是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组织的存在与发展,要依赖于组织与环境之间进行不断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1]社会交换过程中包含着一个重要的社会规则,即互惠原则。为了获得来自交换方的回报,我们必须向对方支付报酬,这就是社会互动的“启动机制”,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不同之处在于,不能对社会交换中的回报进行讨价还价,而且社会交换中包含着“未明确指出的义务……虽然存在着对回报的期待,但这种期待的本质显然并未事先规定”。互惠行为的价值要大于该交换行为所追求的客观价值。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认为,所有行动系统要保持平衡必须解决以下四个基本问题:适应(Adaptation)、达鹄(Goal Attainment)、整合(Integration)、维模(Latent Pattern Maintenance-tension Management),即著名的AGIL模型。适应即系统必须从外部环境中获取足够的资源,并在系统范围内对这些资源进行分配,为了维持生存,社会系统必须具有发挥适应环境功能的结构和制度;达鹄,即系统必须有能力确定系统目标的次序,并调动系统内部资源和能量以实现系统目标;整合,即为了保证正常运行,社会系统需要对系统内不同行动者或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调整和控制,以防止相互冲突局面的出现;维模,一是确保行动者在系统中积极地扮演他们的角色或者维持系统的价值体系,二是为内部紧张关系的管理提供运作机制,以保持系统价值体系的完整性和保证成员与系统之间的一致性。[2]

管理学指出,衡量组织的效能可考察其是否能满足四种组织效能模型及其程度:系统资源模型,衡量组织获取所需要的资源的能力;内部过程模型,衡量组织的内部机制,保持员工高满意度和士气及运营效率高是效能组织的标志;目标模型,考察组织实现目标的程度;战略支持者模型,衡量在组织中拥有的群体的关系,能满足所有这些群体的需求与期望是效能组织的标志。组织负担社会责任的对象包括利益相关者、自然环境和一般社会福利。其中利益相关者包括顾客、雇员和投资者。对顾客负责的组织努力做到公平和诚实;对雇员负责的组织公平地对待其员工,将他们结合为团队,尊重他们的尊严和基本的人类需要;对投资者负责的组织遵循适当的会计程序,向他们提供适当的财务绩效信息,在管理组织过程中保护投资者的权利和投资。[3]

上述理论表明,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高职院校要努力适应环境,不仅要处理好教育系统内部的关系,更要处理好与其他社会组织间的关系,通过发挥它的社会功能,主动开启社会互动机制,在社会交换中获得充足的发展资源。归结到一点,即高职院校必须主动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或间接或直接,唯有如此,院校才能保持与外部环境的平衡,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社会资源,从而提升组织效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从院校内部来看,要维持正常的组织运转,不仅要有完善合理的组织结构与制度,还要对系统内不同行动者或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调整和控制,以此确保广大师生积极扮演各自的角色,实现办学目标。要做到这点,院校必须坚持人本管理原则,努力服务好教师和学生,全力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人的要素在办学资源中是至上的,师生等利益相关者也就是雇主、雇员和投资者,服务好他们、满足他们的需要是院校的立校之本,是保持员工高满意度和办学高效率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