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估方案政策分析

评估方案政策分析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评估方案是在我国政府根据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所颁布的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影响下直接产生的,以下从三个方面对本评估方案的政策性做进一步分析。本评估方案正是以县级人民政府为评估对象,以此确保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推进。本评估方案的各级指标正是依据这些政策的具体规定和建议性举措汇编而成,最大限度地确保教育政策及法规的最终贯彻执行。

本评估方案是在我国政府根据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所颁布的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影响下直接产生的,以下从三个方面对本评估方案的政策性做进一步分析。

(一)评估目标上合乎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决策

应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被写入了教育政策及法规之中。2006年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发〔2007〕14号)提出了本期内要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同时指出,“欠发达地区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稳步扩大;中等发达地区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左右;发达地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85%以上”。根据这些政策要求,本方案评估目标定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而且也是以义务教育为主,兼顾学前与高中阶段教育。

(二)评估对象上合乎“以县为主”的政策规定

县级人民政府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对象,这在许多教育政策中做了明确规定。2003年《教育部关于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制度的意见》就指出,“我国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县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督导部门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督导评估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其督导评估结果要作为考核主要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进行表彰奖励的依据”。本评估方案正是以县级人民政府为评估对象,以此确保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推进。

(三)评估内容上合乎法规及政策的具体规定

教育督导是确保国家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目标实现的重要措施,因此,教育法规、政策等的具体规定就成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以考察评估对象落实政策法规的情况。《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较为系统地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许多建议性举措,主要包括:在办学条件上,制定条件标准,改造薄弱学校,投入上对农村学校及薄弱学校的倾斜等;在统筹师资上,配齐合格教师,提高农村学校及薄弱学校教师工资待遇等;在教育质量上,帮扶学困生,建立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优质资源共享等;在弱势群体上,落实国家扶贫政策,解决“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问题,提高残童教育普及程度等。本评估方案的各级指标正是依据这些政策的具体规定和建议性举措汇编而成,最大限度地确保教育政策及法规的最终贯彻执行。

【注释】

[1]张晓林:《公平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今日浙江》2007年第3期。

[2]刘武俊:《考试立法缺席》,《中国青年报》2000年7月14日。

[3]张晓林:《公平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今日浙江》2007年第3期。

[4]王慧:《高等教育领域的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江苏高教》2007年第1期。

[5]张晓林:《公平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今日浙江》2007年第3期。

[6]杨东平:《影响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的制度性因素探析》,《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6期。

[7]刘海峰:《高考改革的统独之争》,《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1期。

[8]李真:《对当前高校招生制度的调查》,《中国统计》2006年第12期。

[9]杜芳芳、张茂聪:《高考制度改革:现实与理想》,《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学版)》2006年第6期。

[10]郑若玲、杨旭东:《高考改革: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版)》2003年1期。

[11]吴兴国:《考试制度是实现高等教育平等权的基石》,《学习月刊》2006年第11期。

[12]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第16—28页。

[13]于建福:《教育均衡发展:一种有待普遍确立的教育理念》,《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第10—13页。

[14]顾月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及其实施》,《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5期,第11—13页。

[15]余如进:《理性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人民教育》2008年第3—4期,第25—26页。

[16]同上,第25—26页。

[17]周峰:《试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问题》,《教育研究》2002年22期,第70—93页。

[18]杨颖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视点》,《教学与管理》2002年第22期,第3—4页。

[19]陈敬朴:《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指向》,《江苏教育》2005年第3A期,第1页。

[20]贾晓静:《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综述》,《教育导刊》2007年第2A期,第19—21页。

[21]袁振国:《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4期,第7—13页。

[22]同上,第7—13页。

[23]于建福:《教育均衡发展:一种有待普遍确立的教育理念》,《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第10—13页。

[24]杨颖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视点》,《教学与管理》2002年第22期,第3—4页。

[25]吴德刚:《中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研究——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教育研究》1999年第7期,第22—26页。

[26]范国睿、李树峰:《内涵发展: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趋向》,《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第7期,第14—17页。

[27]贾汇亮:《教育均衡发展呼唤学校管理变革》,《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2期,第1页。

[28]熊才平、吴瑞华:《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第83—86页。

[29]柳海民、周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0]于发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第50—60页。

[31]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第16—28页。

[32]国家教育督导团:《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状况》,《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5A期,第1—8页。

[33]黄爱兰、田汉族:《县域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中国农业教育》2005年第6期,第1—3页。

[34]田汉族:《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第1期,第17—19页。

[35]黄爱兰:《促进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6页。

[36]陈玉琨:《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5页。

[37]沈小革、周国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群众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38]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第16—28页。

[39]柳海民、周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7—15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